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时间:2022-09-30 02:14:20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笔者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弘扬校园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②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③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④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⑤开展人文活动巩固校园文化成果。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措施 办学目的 培养目标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甚至可能衍射到校园之外,有人认为: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现代社会到处是文化的河流:“酒杯一举——酒文化;茶杯一端——茶文化;嘴巴儿一张——吃文化……”绚丽多姿,不一而足,雅俗并存。本文就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笔者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弘扬校园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在学校重大集会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六一”、“教师节”、“十一”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一次集会一个主题,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发挥宣传栏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设立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等,每班至少订有一种报纸,每周更换。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开展活动,专人辅导,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为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布置可根据本班的特点,学生的爱好、特长,采用“简洁、美观、协调、实用”的原则。在教室的两边张贴激励人的标语,如:“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鸟要飞翔,有天生的翅膀;人要飞翔,有自己的思想”。 这些学生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时刻提醒学生要博闻强记,奋斗不息。可由值日生在黑板边角写上名言警句,如:“傲雪欺霜赛严寒,乘风破浪争上游”、“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巍然蜀道勇者平,学海无涯智者胜”等这些名言警句,既可挖掘人文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润物无声之效。

设立班务栏,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班规制度等张贴在上面,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体现出一个班集体的严谨、有序;设立图书角、植物角,鼓励学生为班集体捐献图书与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设立学习园地,用于张贴学生优秀书法作品、手抄报、绘画作品、优秀作文等,让学生找到自我,享受成功,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

3.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诗文背诵大赛”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通过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既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4.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还可以经常性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学年欢度一个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书法、文学、美术、体育、唱歌、标语征集、手抄报等比赛。

5.开展人文活动巩固校园文化成果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为此,我们要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外人文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通过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等活动来交流、巩固和检验人文素质训练的效果,以此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校园文化中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发展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包括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讲故事、书画展览、球类、棋类、田径比赛等活动。每年可举行“一二·九越野跑”、“元旦联欢会”、“爬山远足”、“读书汇报会”、“国庆文艺汇演”等活动巩固成果。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等公益性活动,做“环保小卫士”,上街清除“牛皮癣”,扫大街;建立长效的环保机制,有专人负责校园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说脏话、乱丢乱扔的同学进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典型做引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成长。

上一篇:《甜蜜杀机》 大叔菜鸟齐上阵 下一篇:乡村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