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疑问难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30 02:00:27

从质疑问难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就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一层面而言,它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参与教学。

基础教育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掌握创新方法的推动力。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应该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一、引导生疑,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意识也是要从小培养,引导学生“生疑”,使学生从小就有一种探索精神,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可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用另一种方法解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生疑直至逐步形成“生疑”能力的过程中,开始阶段应多加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平时教学中,有时老师请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往往面面相觑,提不出;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乱、多、琐碎,甚至离奇。实际上这是学生还不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见疑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思考的内容,思考方向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经常性地给学生以耐心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的:

在平时的逐步渗透中,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从他们质疑的实例中,可看出他们提出问题有时超越了对教师质疑的模仿,有了一定的创新。有的在思考方向上创新,有的在思考内容上创新,有的在表达方式上创新。

二、诱导释疑,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在生疑的过程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的差距,构成心理上的矛盾,并将这一矛盾以问题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而教学时,教师因势利导地不仅诱发矛盾并解决矛盾,学生认识就会深化,思维就能发展。可见诱导释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品质。

1.从联系中找答案,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流畅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能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和设想,若思维受阻,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不顺,就认识不深刻。因而,在针对学生解决因对事物之间联系认识不深而产生矛盾时,可诱导学生从联系中找答案,以理清思维的线路。仍旧举《狐假虎威》一文的例子,针对学生的质疑――狐狸为什么不逃走,还要带了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的问题,我试着让学生在上下文中找与此有关的原因,启发他们认识到:前文讲“老虎只是被蒙住”,如果狐狸一逃跑,老虎必定追赶;从下文的“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中也可以看出此时的老虎并没有完全相信狐狸的话。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当时老虎并没有完全相信狐狸,狐狸为了再次骗得老虎,所以不敢逃跑,并且要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思维流畅性得到了培养。在复述课文时,学生的这种思维的流畅性得到了极致发挥。

2.从依据中找答案,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深入问题的本质,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教师要善于抓住实质,溯本求源,以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学习《谁的本领大》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读“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这一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对于这一问题,我觉得给学生讲授朗读技巧并无大作用,不如让学生讨论。我组织学生讨论:太阳为什么要抢先提出与风比本领,第一次比本领时他认不认为自己肯定能赢,为什么?请在上下文中找出依据。学生找出说明第一次比本领,太阳定能赢的同时,也就明白了太阳为什么要抢先提出比本领的真正原因了。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自然领悟到太阳提出比本领时说话那种胸有成竹的语气来。这种变通,比起教师生硬地强调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效果要好得多。

3.在想象中找答案,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而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在课堂中,教师应能抓住学生提出的能作为想象生长点的质疑,运用想象,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诱导学生对表象进行改造,创造新形象,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学生对一重点句质疑:“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这句说的到底是什么“十分壮观”?我觉得对这一质疑解答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于是我借助语言描绘让学生想象画面。学生在诱导下,大胆描绘出了自己想象的具有创造性的画面――许多黄颜色的蝴蝶在一起飞舞,远远望去,像一大段黄绸子在空中舞动,金光灿灿,十分壮观。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如此独创的见解,真是应该归功于想象。

三、尊重个体,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培养并保护学生的创新激情。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各自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就应针对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激情。有的学生在质疑时,即使提出明知故问的问题来,教师也要首先肯定他发言的积极性,然后再委婉地告诉他今后注意此类现象;学生若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要讽刺,以免引起哄笑,挫伤学生积极性;而对于提出了有价值性的问题的孩子,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应充分肯定。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质上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学生的潜能才能获得充分开发,学生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性的人格。

上一篇:浅谈高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下一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