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分析

时间:2022-09-30 01:26:57

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性激素在心脑血管中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绝经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开展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绝经期前后对FSH、HDL-C、LH、P、T、E2、TG、TCH、LDL-C、PRL、ApoB、ApoA1水平的影响。结果: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FSH及LH水平均较绝经期前期妇女明显升高(P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性激素; 血浆脂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044-03

doi:10.14033/ki.cfmr.2016.8.024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通常是妇女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1]。妇女在此期间,体内的性激素与生理代谢系统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各种渠道对妇女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2]。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为性激素的变化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绝经后妇女在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相对于绝经前要高4~5倍。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绝经前、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妇女开展调查研究,均不存在内分泌及心血管疾病史,未服用降血脂及类固醇药物。依据患者本身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绝经前期21例,年龄19~43岁,正常育龄且行经妇女;围绝经期34例,年龄46~55岁,依据既往月经规律,出现不规则月经或者是闭经1年以下;绝经后期35例,年龄46~52岁,绝经1~37年。三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要求受检者空腹,时间宜选在清晨7-9时。对受检者抽取肘静脉血3 ml两管送检,在2 h内进行血清分离。针对存在月经者需选择月经后13 d内进行采血措施,应在冰箱内冰冻保存,采取集中检测方式。

1.2.2 性激素六项检测方式 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仪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进行测定,各项目试剂盒质控正常,批内变异

1.2.3 血脂六项检测方式 针对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H)的有效测定应氧化物酶终点法,针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可以利用Friedwald公式LDL-C=(TC-1)/(5TG-HDL)计算。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进行有效测定,质控采用LANDOX质控血清,批内误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1)绝经后期与围绝经期妇女的FSH及LH水平均较绝经前期明显升高(P

3 讨论

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合成与分泌卵巢激素的量也在逐渐减少,对自身体内的性激素平衡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绝经期妇女常会产生多种状况,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心、脑、血管病变及骨质疏松等问题[3]。围绝经期妇女在FSH、LH水平上的变化,通常认为卵巢功能出现严重衰退,引起围绝经期代谢变化以及临床症状[4]。在此期间,卵巢逐渐停止排卵,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量也持续下降,血液中的含量也在不断降低,从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动产生影响。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绝经前期妇女CHD发病率与同年男性相比,具有明显差异[5]。同时,研究还指出,脂代谢、糖代谢等异常状况的改变,将会引起CHD发病率增高,脂质异常主要体现在TCH、LDL-C等指标的升高,HDC-C等指标的降低。本研究显示,绝经后期与围绝经期妇女的FSH及LH水平均较绝经期前期明显升高,E2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围绝经期妇女卵巢的合成功能和雌激素分泌功能降低,但卵巢细胞功能尚处于代偿状态,FSH、LH对卵巢细胞功能增强后,使其合成、分泌功能不断增强,表现为血液中的雌激素浓度维持在正常指标内,而绝经后期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前两期,FSH、LH水平提高,和其生理性变化相符合。与围绝经期相比较,绝经后期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绝经期后妇女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由于血脂代谢出现紊乱及CHD发病率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雌激素在心血管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壁胶原与弹性蛋白的比例,从而有效保持血管壁的弹性;有效阻断钙离子通道,对于血管平滑肌与α2肾上腺素的效应产生调节作用,继而促进前列腺的有效合成;可保护血管内皮系统,增强血管舒张活性,具有舒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临床作用;参与BL代谢的调节过程。因此,雌激素可从多个环节形成,有效降低斑块脆性,减少临床并发症,建立血管侧支循环,进而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调查结果显示,对绝经后妇女行雌性激素替代治疗(ERT)可有效预防CHD发生,进而为妇女身心健康提供更多保障[6-8]。

综上所述,绝经期妇女血脂发生异常改变,与其自身雌性激素的缺乏存在很大相关性。尤其是对于绝经后妇女,其E2水平的严重降低将会引发脂代谢异常,成为引发妇女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对于已发生或者是存在高风险冠心病妇女,采用雌性激素替代治疗,对于绝经期妇女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昊,邓伟民,张金玉,等.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295-1297.

[2]李晓昊,邓伟民,张金玉,等.补肾壮骨冲剂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7):599-602.

[3]孙敏玲.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浓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17-420.

[4]张凌媛,康洁,丁珊珊,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EGFR表达与中医肝郁分级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14-16.

[5]杜玉茗,苏雪梅,于雁野,等.妇舒宁与利维爱联用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一级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72-3974.

[6]李杨,朱婷.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5-66.

[7]梁荣伟,罗章伟,兰枝,等.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分析[J].右江医学,2008,36(4):424-425.

[8]任雪英.女性绝经前后性激素与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4986-4988.

(收稿日期:2015-11-15)

上一篇: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与保留生殖功能的探讨 下一篇: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