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为中用: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尝试

时间:2022-09-30 01:09:09

洋为中用: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尝试

[摘 要] 概念整合理论是阐述两个心智空间中的信息相互映射整合、从而得出新创意义的理论。针对概念整合理论在诗词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概念整合理论对陆游的《钗头凤》一词主旨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解释力的假说。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关系压缩、映射、构建认知模型等方法,为《钗头凤》一词的情感及主旨的领悟打开新的视窗,为该词的欣赏与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心智空间;网络;映射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2—0063—04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福柯尼耶在1985年提出“心智空间”[1]这一概念,此后他进一步提出“概念整合理论”[2]。这一理论在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诗词解读更是具有独特的阐释力。目前,概念整合理论在诗词领域的研究大都从诗歌意象、诗喻等层面展开分析,较少从读者心智空间层面探究诗词情感及主题意旨。概念整合理论对诗词的宏观研究已经有所成果,但运用其阐释陆游的《钗头凤》(以下简称陆词)仍有研究空间。本文旨在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整合网络、模型构建等,验证其对《钗头凤》的分析能提供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二、概念整合的理论基础

概念整合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福柯尼耶和特纳在心智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共同提出来的。概念整合是一系列的认知活动,是将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进行彼此映射的最优化选择,提取各自最契合的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福柯尼耶和特纳提出了四空间论,这四个空间为概念整合的场所,即类属空间、输入空间Ⅰ、输入空间Ⅱ和整合空间。四个空间是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三个运作方式衔接起来的层创结构。结构整合、心智空间都包含着映象意念,是投射链将表征、所指空间输入、超字面意义整合空间、心智空间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认知活动[3]。语言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所以概念整合具有一定的背景区。“背景区”是由言语事件、言语事件参与者及周围环境构成的。每个意义表达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背景动因,之所以发话者起码能朦胧地知道如何对待概念中的角色作用,是背景区发挥的作用[4]。概念整合涉及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的映射及第三空间的信息整合,当一个输入空间的信息同其他信息明显不同时,这时的概念整合便会产生新创意义。空间关系可用图1加以描述: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意义成因涉及共有空间、呈现输入空间、所指输入空间及整合空间,编码意义整合模式及新的概念模式的产生都在这四个空间中进行[5]。

三、概念整合理论对陆词词语的认知阐释

《钗头凤》是南宋诗人陆游为抒发自己对唐婉的爱情眷恋而作,述说着失去爱情后的伤感、内疚、悔恨和叹惜之情。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陆词进行认知分析,对其艺术语言的赏析能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6]!

空间是概念整合的基本理念。词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独立的意义空间,事物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可以组成一个概念包,经过人的心智空间对诗词整篇解读,进行输入信息概念的选择加工整合,而此加工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认知处理过程。概念整合是在一系列心智空间的概念整合网络中进行的。词汇的构成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合并,其构成时往往被赋予人类的感彩,词汇意义随人类感情而迁移,迁移的过程就是概念整合的过程,词素由于移就而失去原来的意义。“满城春色宫墙柳”一句中“春色”,春天的颜色,这里是囊括了春天所有的景物。春天本来是没有颜色的,“色”的客观存在的自然义是色彩,但是它和“春”组合在一起之后,通过人的感情迁移而赋予的意义,“色”非色,而是景物。“春”与“色”合并、完善、整合的新创意义就生成了“春天里的景物”。这个词的意义生成过程经历了概念化的历程(如图2)。 “景物”的意义不是“色”本身意义,而是带有人的体验的认知意义。

任何一个短语、搭配形式的形成都是在线的、动态的意义的整合,短语的意义是在整合中生成的。诗中描述的自然客观事物为源域,诗人的感情为目标域,以“物”或“景”寄托诗人情感的表达形式体现了人的“情”与“景”的概念整合思维,并由此产生了新创意义。意象可以是“客观的”,感情攫取了某个外部场景或动作,并把它带进头脑里,这个漩涡把其他东西全部清除掉,只留下那些基本的、主要的或鲜明的特质,最后以类似外界的原型的形式而出现[7]。“东风”是客观事物,而“恶”是人类的感情,东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春风,春风本应是和煦的,可是由“恶”来修饰,就颠覆了其原本温暖柔和的情感,在概念整合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由此衍生出新创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礼教的愤懑。

比喻字面语涉及所指物是对虚像存在体而言,而不是对真实的存在体而言,真实的意义指的是同环境世界的关系,而虚像存在体涉及与真实界面不同的虚像成分的结构[8]。隐喻语言中虚像成员常常要经历整合空间运动的谓语表征而具人性化。“山盟”,山一样的盟誓,在整合空间整合而产生的实际意义的比喻机理如图3:

“山盟”字面语涉及物是对“盟”而言,而不是“山”。 具有高连通性者,总是被优先映射和理解[9]。“山”具有横亘不变、巍峨坚固等特征,而“誓言”具有虚无空洞、坚定长久等特征。“盟”空间映射到“山”的意义空间,并在此空间寻求最优选择成员,通过心智整合映射到高连通性的“横亘不变”、“坚定长久”的空间成员,得到新创意义即盟誓像山一样坚定,亘古不变。

四、概念整合理论对陆词小句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的中心环节是人的心智空间映射,所以映射是表征同所指成员之间存在的关系通道,这样心智空间才得以对真实信息和表征信息加以区别。如: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与“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之间是类推映射关系。当输入的“手”、“酒”、“柳”与“恶”、“愁”、“离”被映射在心智空间并连通起来时,便激活了读者心智空间中的认知图式,从一个空间概念去指另一个空间概念成员的过程中产生了概念整合意义:手还是那样红润,酒还是那样甘醇,柳树依旧碧绿,可是这时的诗人心里满是难以言状的凄楚和愁怨。满园春色,却毫丝不能减轻他的离情别恨,使人对“手”、“酒”、“柳”后隐藏的意义多有猜测。衍生出的整合意义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加深渲染哀景的凄凉孤寂之情,突出对封建婚姻的抨击。

概念整合的本质是人的思维方法,常见的整合形式是糅合型整合。糅合型整合是两个相似而不相关的概念整合[10]。糅合整合的基础是相似性,它将两个不相关的概念域中的相似成员性质整合在一起而产生新的概念意义。糅合是有层次的,可以分为首序糅合、二序糅合等。若将“红酥手”看成概念图示,“手”由“红”和“酥”修饰,经过心智空间的整合验证是合理搭配,其合理性基于两个图示间的概念可整合性,我们可以把修饰与被修饰词组看成是概念糅合型产物,如图4:。

正如特纳指出的那样:“意义来自跨越一个以上心智空间的连接。语意并不是概念容器中的存放物,而是有生命的、活跃的,具有动态性与分布性。”[11]意义不是限定在概念容器中的心理物品,而是投射、联接将多个空间进行融合的复杂运算[12]。整合概念是通过新创结构实现的,新创结构的成因在于整合空间推理,跨域映射是新创结构产生的途径,因此新创结构是概念整合的产物。诗歌的整合形式之一便是图示整合。诗中感情的升华是人的心智网络概念的整合,“情”与“景”交融整合也是诗的隐喻图像连通所致。《钗头凤》也是有“颜色”的。“红酥手,黄藤酒”和“东风恶,欢情薄”,“红”、“黄”都是暖色调,而“恶”、“薄”是冷的感情,以暖色衬托冷调,突出了冷调的悲凉凄冷。诗中光色结合,明暗对比,冷暖平衡所产生的意境效果,都是诗歌隐喻图像连通所致,读者从诗中看到的“色”实质上应该说是颜色隐喻图像连通性把所看到的景物与人的心智连通起来,也可以说是“颜色”规约了读者所想象到的景物范畴,从而凸显了诗人情感中的景物特征。因为各种的隐喻图像连通映射可以激活人的心智空间相应的图示域,为诗歌的理解提供解释力。各种的隐喻图像连通不只在诗的文本中,而且读者的心智中,隐喻图像连通引发了读者与诗人的共鸣。

五、概念整合理论对陆词语篇的认知阐释

诗词的隐喻和象似性是互动的,诗词的映像象似性引领着诗词的隐喻阅读。三个主要映射连通着诗词意义整合工作过程,这三个映射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隐喻映射,诗歌视觉文本对源域输入空间的意象映射,整合空间对诗的视觉拟象映射[13]。这首诗的概念整合理解就是通过上述三个映射所实现的,因为词语和词语之间,即域与域之间发生关系才成为系统,发生关系的动因是映射。此词上阕中,“红酥”与“手”、“黄藤”与“酒”、“东风”与“恶”、“欢情”与“薄”、“一怀”与“愁绪”都是映射连通使这些事物感情产生了关系。如以此词上阕为本,可产生下图认知模型结构图:

概念整合理论者福柯尼耶和特纳认为:整合产生了输入中所没有的新创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是理解认知推理的理据,输入空间不同成员被有选择地映射到整合空间,使整合空间的新推理成为可能;这些新推理是自动的,所有的输入空间都是严格的心智结构[14]。整合形成的新创意义是一种创新,是对输入信息在整合框架中认知的结果。概念整合形成的新创意义不同于参与整合的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也无法从后者直接推导出来。设定《钗头凤》的上阕是输入空间Ⅰ,下阕是输入空间Ⅱ,上阕中的所有事物及其被赋予的感情与下阕所描述的事物及其感情产生映射关系,经过读者心智空间网络整合,结合诗人因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被迫与相爱之人分离的背景语境,得出的新创意义就是对已逝的感情的无限叹惋。由此可得,诗词语篇的概念整合模型构建如下图:

六、结论

在认知的层面上,利用概念整合理论的网络模型,通过心智空间的构建,对《钗头凤》进行剖析,在描写和解构的过程中洞悉了概念整合理论对诗词所具有的强大的解释力。词与词的组合形式之间的整合会产生新的意义,这种组合形式之间的整合是通过人的心智认知运作而自动发生的。通过心智空间的整合也能深层剖析小句的表征意义,对小句的处理与加工,即是对诗词情感的概念意义解构。而语篇的结构可利用概念整合的心理空间网络解析其深层含义及主旨,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语篇。概念整合机理的动因是人的心智体验所驱动的,其揭示的诗词意义能对诗歌鉴赏及翻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此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中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对更多的作品进行分析,今后将作更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向电商征税,不如打破“蚂蚁雄兵”神话 下一篇:办公室工作要突出“三个精细”提升“三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