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这么说”与“那么说”

时间:2022-09-30 12:26:17

内容摘要:现代汉语“这么说”和“那么说”都是言说类用语的范畴,二者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和话语功能。文章将从二者自身特点出发,从句法分布及其制约条件以及话语功能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这么说”;“那么说”;句法分布;话语功能

言说类用语“这么/那么说”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从二者的句法分布上来看有:

(1)他说,“别人都以为我是死于癌症,医生也[这么说],其实我死于血液病,这只有我自己知道!”

(2)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胡说八道。当时确实就是[这么说]的,嘴稀里糊涂一张,就说了,如今一想到,便为这话起鸡皮疙瘩。

以上两例中,“说”字属于普遍用法,为言语行为义。而我们要讨论的“这么说”与“那么说”是已经词汇化了的“X说”。我们认定“X说”词汇化的基本标准:“句法上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X’和‘说’都不能单独被修饰,‘X说’整体的意义不是‘X’的意义与‘说’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董秀芳(2003))以上两例中,“这么/那么说”的意思就是“像这样/那样说话”,“说”后的内容是指代具体说话的内容,整个“这么/那么说”的意义是“‘这么/那么’+‘说’”的意义相加,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

(3)听到这话,第一次参加祭陵活动的香港大律师徐正朋插话:“[这么说],我真是幸运呀!

(4)既然世界这样大,互相呼唤着的人也就可能有互相不能答应的时候,[那么说],这样的事也还会发生?可是,那是多么悲哀呵……

例(3)中,“X说”位于会话的开始部分,是一个短语词,其中的“说”的“言语行为”义已经虚化,在这里有“这样看”、“这样想”等含义,且必须带上后续成分。例(4)中,“那么说”位于会话的中间位置,起上下文的衔接作用。

一.“这么/那么说”的句法分布及功能

1.1“这么说”句法分布及功能

徐晶凝(1998)认为“这么说”只能用于口语会话的答话开头,作为插入语,承上启下,引出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我们认为,“这么说”作为说话者会话的开始,不仅能出现在会话开头,也能出现在说话人会话的中间位置,如:

(5)“[这么说],思想僵化就意味着不是实事求是喽。”

(6)舅太太道:“哦!原来你还是嬷嬷呢![这么说],连你都比我的命强了!你到底还和姑娘有这么个缘法儿呀!”姑娘一听这话,又正钻到心跟里来了。

例(6)中的“这么说”就位于答话的中间位置。所以我们认为“这么说”的句法位置是较为灵活:既可以出现在答话开始,也可以出现在答话中间;但极少出现在答话句末,后面必须要有后续成分来承接。无论是用于口语会话的答话开头还是中间位置,当其后有标点符号作为停顿时,我们把它看作插入语,表示其后续成分是答话人根据对方前面所述情况做的一种推测。

余奕(2010)认为“推测是说话人根据已知信息或现存语境对事件的发展或是结果做出推断或估测”,他把“这么/那么说”归入插入语语用意义的表情类型中的推测标记类,表示对话语命题的个人判断、主观态度或评价。

无论是出现在答话开头还是中间位置,“这么说”都可以省掉语音停顿,直接接后续成分,形式上就是省略标点符号。

(7)记者:军工单位的制度相对乡镇企业来说要“死”一些,[这么说]军工单位是不是就竞争不过乡镇企业?

(8)甲:“嗷!好好好!你知道我是谁吗?”

乙:“哎哟!不知道您呐。”

甲:“我是他亲师哥。”

乙:“[这么说]您是司徒老英雄?”

“这么说”直接接后续成分,没有语音停顿,语势上更强烈些。

1.2 “那么说”的句法分布及功能

“那么说”的句法位置有三种:

(9)“[那么说],他没有死?”

(10)母亲急了,立即反驳:“是小事,杀人就可以吗?房子的事复杂?[那么说],杨小民倒受冤枉了?就是十四刀,难道还少吗?

例(9)出现在句首,后有语音停顿。后续成分表推测,即说话人推测的结果。例(10)出现在句中,前后都有语音停顿,我们把它看做插入语,增强整个句子的气势,强化表达母亲的激动情绪。

“那么说”与“这么说”句法位置分布上基本相同,根据我们考查语料的结果得知,“这么说”更倾向于作句首和句中的插入语,一般后面都有语音停顿;而“那么说”则更倾向于没有语音停顿而直接接后续成分。

两者的后续成分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a.疑问句,表对推测的结论不相信,惊讶。如例(9)、(10)。

b.陈述句,表对推测的结论显得无可奈何,但又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一般后续成分上会带上“了、啦、呀”等语气词来增强语气。如(3)、(5)、(10)。

二.“这么/那么说”的话语功能

2.1 主观化倾向

“这么/那么说”中的“说”并不是表严格意义的言说义,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虚化了。它的词汇化倾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言说动词主观化的结果。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言乃心声,言语的表达来源于说话人的主观所想。那么,“言说类词语具有认知类主观倾向”这种看法也是有据可循。司红霞(2006)也认为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迹。包括说话人的主观视角、主观情感和主观认识。

(11)“[这么说],这小塑料袋里也充氧了。”记者指着人们手中的活鱼袋。

(12)[这么说],这里的滑模就此判了死刑,三局一公司就该靠边,承建大厦要另请。

(13)张姑娘那里就说:“[那么说],还得换上长飘带手巾呢。”珍姑娘接着就说:“[那么说],还得叫他们把数珠儿袱子带上呢。”

例(11)表示的是记者对人们手中的活鱼袋子是否充氧的一种主观判断,并不代表一种客观事实,是主观化的表现。例(12)表明的是说话人根据前人所说的话而做出的一种推测结论,持反对态度,语气上有无奈、气愤之意。例(13)也是表现了张姑娘和珍姑娘的主观感情:对对方的一种奚落,讽刺意味。

宏观上的主观化倾向是“这么/那么说”都具备的,二者还有细微的差别,试比较:

(14)我道:“这更奇了!怎么又闹出个舅老爷来呢?”那家人道:“[那么说],侄少爷是不知道的了。舅老爷是亲的是疏的,家人也不得而知。

(15)我道:“这更奇了!怎么又闹出个舅老爷来呢?”那家人道:“[这么说],侄少爷是不知道的了。舅老爷是亲的是疏的,家人也不得而知。

原文是例(13)表达那家人依着“我”所说的话的一种客观评价,而被换过的例(14)则更倾向于是那家人的主观猜测。所以我们认为“这么说”的主观化倾向更强一些。

2.2 承上启下

孟琮(1982)把“这么说”归入在句中作独立状语,表示承接上面的话或下面要做出结论。董秀芳(2003)指出,现代汉语中的“这么说”引进表示推断的分句。“那么说”与“这么说”功能相近,承接前面的论述,引出一个新的推断。余奕(2010)也认为“这么/那么说”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16)他曾保证要做到比哪一棵橡树都坚强,在任何风暴中都不弯腰。[这么说],这些莫非都只是漂亮话。

(17)杨子荣立起身来,更凶地逼近栾匪,“[那么说],你此番究竟从哪里来的?

此时,“那么说”的连接功能较“这么说”强一些,如:

(19)既然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和人都已堕落了,[那么说]社会中的阶级的状况怎样呢?

(20)物,它根源于先验主体的自我意识。既然“人”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那么说]“人死了”也就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以上两例中,“那么说”与前面的“既然”构成因果关系,此时便是应照了董秀荣认为的“那么说”属于推断连词的说法。而“这么说”极少有与“既然”类关联词相呼应的用法。

“这么/那么说”的言说义已经虚化,概念意义不强。在句法分布上,“这么/那么说”一般出现在答话开头或中间位置,后续成分一般是对已知信息的一种不确定推测或肯定结论,一般会有“了”、“啦”和“吗”等一些语气词加以呼应,以达到满足说话人情感表达的需要。“这么说”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立场更强烈;而“那么说”更加凝固化,其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更多。

参考文献:

[1]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年3月第2卷第2期46-57.

[2]孟琮.口语“说”字小集[C].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4年133-148.

[3]司红霞.“说”类插入语的主观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S2期.

[4]徐晶凝.“这么说”试析[J].汉语学习,1998第4期51-52.

[5]余奕.“说”类插入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5期20-21.

陈晨,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上一篇:浅析广西壮族地区鬼节文化内涵 下一篇:周友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