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与情境教学应用

时间:2022-09-30 12:22:55

生物教学与情境教学应用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巧妙的教学方法的引入可以给教学增加不少光彩。笔者分析了几种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力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性和趣味性,使生物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

关键词:

情境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引言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向往和探究,在生物学科中这点尤为突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周围的情境,如声音、图片、视频、自然环境、实验等把科学教育和艺术相结合、把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探究相结合,追求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统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情境:

一、谜语情境

生物本身就是描述有生命的物体,因此生物学科有着其特有的趣味性。在各种动植物讲解中,我们就可以采用谜语的方式来创设一个特别的情境。比如说,在讲到软体动物门的时候,给出谜语:“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学生很快根据谜语描述得出谜底是蜗牛。虽然谜语情境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并且通过谜语的描述,自己归纳理解软体动物的特征及其代表物,可以说是一举多用。此种谜语的引入方式,能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故事、新闻情境

故事的主题和情节一般都能够紧紧抓住听众的心,有的故事还会蕴含一些道理在其中,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故事情境或新闻情境穿插其中,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节中关于脑干的作用的时候,适当地引用“2011年10月,我国河南散打名将上官鹏飞在争霸赛中因脑干被重拳打击,影响了心脏和血压的正常运转,最终因呼吸不畅导致死亡”的新闻,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情境,让学生能很快理解并记住脑干的功能。这种故事、新闻情境在教学中只要运用得恰当,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自然情境

生物学科的学习脱离不了大自然,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一些自然元素,更能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在讲解植物分类时,完全可以利用校园中现有的各种植物帮助学生学习,甚至可以直接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直接带到校园中,来一场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校园中的植物类型,既很好地学习了课本上的各类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身边的生物学,培养他们欣赏美、热爱美的情感,以及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这是新课标中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有效途径,是生物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体现。

四、俗语、歌谣、古诗情境

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有许多俗语、歌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用。如在讲解《两栖类生殖和发育》一节内容中,关于两栖类代表物青蛙就有许多俗语,如“蛙满塘、谷满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都是很好的描述。再如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讲到蝗虫时以歌谣“蝗虫蝗虫,像条凶龙;凶龙一过,十家九穷”来控诉其危害,学生们配合图片看蝗灾的场景,议论纷纷,注意力立刻集中到教学中来。老师在此时适当引导,面对蝗灾我们如何才能消灭它们呢?很自然地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使其积极地投入本课关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中来。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顺口溜“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来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肉来外头骨”让学生很快记住昆虫纲的特征。

五、角色扮演情境

试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用实验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也就是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听到、看到,甚至是自己去演绎课本中的一些内容,那么就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如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能够采用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法,学生会特别地感兴趣,参与度会很高,学生要想把分配到的角色扮演好,首先就要熟悉课本的内容,甚至会主动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这节内容时,其中各种疾病的介绍本身是非常枯燥单调的,但是我们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自学,课堂上表演,无论是台上台下,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在玩的同时也能很容易地记住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症,以及如何预防。学生对这种类型的课接受程度高,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更能加深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喜欢,并理解到生物科学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

六、实验情境

生物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对实验的要求就比较多,而无论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实验对学生来说都是充满吸引力的。如果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地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去发现其中所包含的规律,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符合新课标中所提到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植物光合作用》时,老师提前准备好天竺葵实验,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叶片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酒精脱色以及最后的淀粉显色环节让学生感到惊奇的同时也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思考,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发他们的思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学生的认可度很高。

七、课外拓展情境

现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途径已经不像传统那么单一,学校教育是个小课堂,而课外的拓展才是大课堂。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著作《老子》中曾记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代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两者同时指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教育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导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新闻、书籍等方式去获取生物知识,而老师只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即可。比如在讲到生物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调查报告,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如采访、网络搜索、市场调查等)做一份关于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关系的报告,也可以通过某一个方面去调查,如“转基因食品”等。这种课外拓展的情境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语

情境教学如果运用得合理、恰当,就能很好地为这节课的主题所服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如果运用得不好,为营造情境而情境,就会导致这个环节成为一种表演模式,画蛇添足。因此,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设置贴切的情境以及完善的评价模式都是必须考虑的。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各项学习和生活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营造更有趣、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王媛媛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生物教学尝试教学法实践 下一篇:有深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