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防治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时间:2022-09-30 12:13:52

感冒防治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感冒病位在表,必须主攻解表

虚体感冒病人多因素体正气亏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而发,其病情每多缠绵难愈。其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少佐疏散达邪之品,特别是对一些高年、久病之人尤为重要。若要强行发汗,每多致汗多亡阳。故其治疗不可过于辛散,或单纯祛邪解表为主,强发其汗,耗气伤津,则重伤正气。

感冒兼杂素体有病,或易于患病,或脾气亏虚,均可引发卫气不固,则外邪易于乘虚而入发为感冒。其治疗也要充分考虑体内兼杂的病情状态,有可先表而后里,也有要先里而后表者,绝不可一律治其表而徒解其表。如心痛瘀血内停,郁热内阻,虽有外在风寒侵袭之感冒,但是若妄用麻黄之剂,徒发其表,耗津促热,引发心悸为危为重。另外,儿科病人若内有郁热积滞,又复以感受外邪成表证,多以清泻里热为主,取其“一窍开,百窍皆开”之义,不汗而汗自来。临床上,病人多不分虚实等证候,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或西药,或自认为感冒为小病,不需治疗也多能痊愈,致使感冒的病情复杂多变,一味地解表治之是不合医理的,必须到医院加以详细地诊查,针对病机核心有目的调治。

感冒必须用药治疗一般普通的感冒多是轻证,故可不必用药治疗。可以多加休息、多饮一些温开水,或加以中医食疗的调养,如生姜葱白汤治疗小伤风,每多会痊愈而不必服药治疗。也可以加用药浴之法或点按百会穴调养。

感冒多是小病,治疗没有禁忌

忌补正除虚体感冒需兼顾扶正补虚外,一般感冒的治疗均要忌用补敛之品,以免闭门留寇,邪恋不去。正如徐灵胎说:“若系有外邪者,服六味未必即死,而病必无愈期。”感冒治愈后,对正虚反复易感的病人,根据体质辨证,适当调补是可以的,能强壮正气,增强卫外御邪的能力。

忌苦寒一般感冒的治疗是忌苦寒清里之品的。感冒以病邪在表为主,多因中气不足,卫外不固,病邪乘虚而入发为感冒。苦寒清里之味不走其表而直攻其里,伤其中气,更损卫阳,无力托邪外达,反而引邪入里加重病情。但是若兼有严重的内在郁热者,可以表里双解之。苦寒攻下更是禁忌之列!

忌油腻感冒病在肌表,治宜透达外出为正法。对于一切油腻、滋润等阻碍气血畅通因素均要加以禁忌之!其一,感冒之后病人每多食纳不佳,油腻、滋润等势必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不利于生化气血,强壮正气;其二,油腻、滋润之品会阻碍气机的运行,影响营卫的抗邪作用。

感冒为常见病,用药方法也多常规

煎药法 临床治疗感冒的中药多为轻清上达之品,临床煎煮是必须加以注意的。一般煎药要用武火速煎法,煎煮过久反而会降低药效。先将中药用凉水浸泡30分钟,加盖,煮沸5~10分钟即可。特殊后下之品,应于它药煮沸后再加入。

服药法一是当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微汗,药后应进食热稀粥、或热米汤等鼓舞胃气,以助药力排邪外透。得汗后,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达,每多需再服药调治。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二是要根据病情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服药次数。如日3夜2,日2夜1等。对病重者,可用2~3次/日剂法,即吴又可“数日之法,一日行之”的用药法度。

发热快速退热,抗生素输液好得快

忌快速退热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机体调动抗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般认为,感冒病人的发热多不用退热药快速退热。一是因为快速退热多不利于疾病的自然恢复,扰乱了机体的自然痊愈功能;二是常规的解热药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但是体温>38.5℃时,应考虑使用退热药,多首选中药制剂退热。

忌乱用抗生素或输液治疗感冒80%是呼吸道受病毒感染所致,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没有用的。只有那些在感冒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合并有细菌感染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才有必要使用。

输液等开放性治疗也是目前感冒治疗的一大误区。

有病快点好是人们普遍的心理,但对于病轻邪浅的感冒而言,没有必要且也不应该动辄输液治疗。一是因为中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干扰了机体正常的抗病机制,多致病情复杂与难愈;二是输液治疗易于引邪入里,导致坏病的发生;三是对于大部分感冒病人来说,如果发热不高、发热时间不长、食欲尚可、进食无呕吐就没有必要进行输液治疗,同时也不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

预防感冒就打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不能预防普通感冒,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亦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因为其只针对某一类型有效,且还有其一定的时限性,即产生抗体前和抗体消失后均无免疫效果;又因其对其他菌株的病毒是无预防作用的。故打了流感疫苗也不一定都能产生抗病能力,还有可能得流感。

其实感冒的预防是应该以人为本加以展开,即人的心理调适、起居正常、食饮有节、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患有流行性感冒时适当地加以隔离,劳逸结合,有病及早治疗等均是预防感冒的良方!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进入发展机遇期 能力建设成主角 下一篇: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