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时间:2022-09-30 12:13:22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日常琐事应激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检验日常琐事应激对健康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量表和经修订的日常琐事应激量表对153名大学生施测,考察自测健康和日常琐事应激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频率对生理健康预测显著;认知评价和个体应对对心理健康预测显著;个体应对对社会健康预测显著;应激频率和个体应对对总体健康预测显著。结论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健康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有效预测源。

【关键词】 日常琐事;应激;回归分析;大学生;健康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Hassles an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Xu Guoqing, Li Hui, Xie Guoca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hassles an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xamine their interaction. Methods The SRHMS and the revised HASS/Col were used in measuring Health and stress of daily hassles of 153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Frequency of daily hassles in college students significantly predict physical health; the person appraisal of intensity of the stressor and cop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predict mental health; cop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predict social health; frequency and cop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predict gross health scores.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hassles an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daily hassles can be an effective predictor to health of individuals.

【Key words】 Daily hassles; Stress; Regression analysis;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1 引 言

应激是由各种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引起的一类非特异性反应状态,包括应激源、个体对紧张的反应和应对过程[1]。应激发生频率高、范围广,对个体的工作或学习都有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的身心健康,引发机体疾病。根据引发应激的刺激事件强度,可将应激源分为:生活事件(生活中重大的变化)和日常琐事(常见的使人烦恼和气愤的“琐事”)[2]。重大生活事件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1]。而国外研究发现,日常琐事应激可显著预测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3,4]。国内也有研究认为,日常琐事应激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5]。Lazarus认为日常琐事与疾病的关系甚至比生活事件与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3]。因此,可以推测日常琐事应激很可能会成为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有效预测源。

国内研究集中于对在校大学生面临的应激性事件和生活压力感受的调查以及量化评定方法的探讨[6,7]。但较少有区分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这两种应激源,并且所有的评定量表在评价应激对个体影响时多从应激频率、认知评价和个体应对等方面入手,但仅侧重其中的某些方面。例如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就缺乏对应激频率的评定[8]。若个体面对的应激频率较高,自身的认知评价也高,且个体应对较差,那么应激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就会累积增加。因此,结合上述三方面因素设计出的应激评定量表会更有效。根据WHO的定义,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据此,本文试图探讨日常琐事应激与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关系,并检验日常琐事应激对不同层面健康的预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随机抽取161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3份。被试平均年龄22岁。

2.2 方法

2.2.1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评定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评定量表由Sarafino编制,共54项。被试根据过去1个月左右的回忆,对量表中所列事件发生频率、困扰程度和个体应对进行等级评定,等级越高代表应激发生频率越高,通过认知评价带来的困扰程度越大,个体应对的时间越长。各题目项在这三方面的评分分别相加即为分量表得分,各得分之和为日常琐事应激得分。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9]。

为排除语言、文化等差异,使用前对该量表进行修订。首先,翻译量表题目,并请英语教师校正;其次,用开放式问卷对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国内学生还常遇到事情冲突和东西坏掉等日常琐事。最终,修订后的量表包含51个项目。使用后得到3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3、0.94和0.91。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题目项,共10个因子分,可测量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10]。本研究中作为修订后的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量表的效标。结果表明,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总分与SCL-90总分之间相关值为0.51(P

2.2.2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自测健康是指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该量表由许军等人根据WHO的健康定义,采用Delphi法和现场调查法编制,适用于14岁以上人群。SRHMS为自评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包括自测生理健康(1~18)、心理健康(19~34)和社会健康(35~48)3个子量表。评分采用模拟线性方式,各个题目原始分的回答是在一条有两个极端点的10厘米线上画上标记,其中37个题目正向计分,11个题目反向计分,每个题目的理论最高值是10,最小值为0。经测试证明SRHM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1]。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中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 果

3.1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的性别与年级差异比较 见表1。

表1中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各维度及总分不存在性别差异;F检验的结果表明,也不存在年级差异。

3.2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自测健康之间的关系 见表2。

表2显示,日常琐事应激各维度及总分与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3.3 健康各维度对应激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见表3。

由表3可知,应激频率单独对生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认知评价和个体应对共同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个体应对单独对社会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应激频率和个体应对共同对总体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4 讨 论

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应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应激水平高于高年级[6,7]。而本研究结果未发现日常琐事应激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我们推测日常琐事应激来源广泛,也许更多受人格等因素影响。已有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的神经质、尽责性和外倾性与日常琐事应激关系密切[12]。

Selye认为应激发生时,会引发机体心率上升、肌肉紧张度降低等一系列自发的防御性反应即警戒反应,而大多数短暂应激都会在这个阶段得以解决[1]。日常琐事应激事件发生次数越多,个体经历身体的这种变化就更频繁,进而表现为身体健康受损。这可解释日常琐事应激频率对个体生理健康的显著预测作用。

认知评价和个体应对共同预测个体心理健康的结果服从认知交互作用模型的理论预测。该模型把应激看成个体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以及个体的应对可预测心理健康。

个体应对单独预测社会健康这表明应对能力差的学生社会健康水平较低。原因可能是这类学生欠缺对社会支持的合理利用,处理日常琐事缺乏灵活性。

总之,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健康的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有效预测源。但日常琐事应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预测有差别,可能是他们发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同所致。

5 参考文献

[1]Phillip LR,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10

上一篇:青少年体像障碍与控制感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