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方法

时间:2022-09-30 11:57:07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2年12月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145例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按时、正确服药。并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安全服药的效果。结果145例患者中139例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后,服药时间的准确率和服药方法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护理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长,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大疾病。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合并疾病种类较多,病情变化快,且具有高龄高危特点,决定了心内科护理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1]。口服药物是心内科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住院期间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内科患者由于年龄大、并发疾病多、服药种类多、安全风险高,如药物服用不当,易引发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血栓等严重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因此,科学护理的执行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心内科安全服药护理中存在问题,对我院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现将相关资料和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6例,女性59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0.5±14.5岁。145例患者均有口服药物治疗,最多一次服用14种,最少一次服用3种。

1.2方法145例患者入院治疗2d内由责任护士采取自行设计的口服用药调查表进行患者口服用药情况的调查,全面了解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药物知识了解情况、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的正确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安全服药的效果。安全给药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严格管理口服药物的质量心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种类较多,而且患者较大,药物治疗安全风险高。要求临床护理人员掌握一定药物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住院患者的口服药物管理,建立患者服用药物的资料档案,收集药物说明书等相关资料[3]。新药应用前,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药物药理作用、代谢过程、半衰期、配伍禁忌等知识的学习。在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嘱,并根据药物性质,制定个体化服药方案,保证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合理、有效。

1.2.2做好口服药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本研究所选择的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在年龄、病程、病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患者实际服药情况也各不相同。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将患者口服药单打印出来交与患者,并注明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对于患者不清楚的地方应给予详细解释。在药物发放的过程中,应保证药单上药品与药品实物的一一确认,帮助患者认识不同药物的剂型、颜色、形状、大小,强调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服药时,应向病人反复强调药物名称、主要作用、副作用等内容,使患者正确认识安全服药的重要性,配合临床治疗。对于特殊药物,应设置提示牌提醒患者掌握药物服用时间。同时,在病区公共环境(走廊、公共休息区等)设置心内科患者常用药品展示柜,明确标注药品的名称、剂量等内容,便于患者和技术进一步认识药品知识,提高口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发放心血管治疗常见药物宣传手册,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服药意识,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1.2.3改进患者服药的方法和流程在口服药物发放前应注意调查患者是否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并详细检查患者身体状况,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药物服用的安全性。使用心内科统一应用的分格式药盒,将服药时间不同的药片分格放置,特殊药品应单独放置、清楚标识。护理人员在发放药品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对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应反复强调药物的服用时间,并安排专人进行服药指导,避免药物漏服,告知患者服药时间不正确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保证口服药物的依从性。

1.2.4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严密监测患者药物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利尿剂药物服用后,应注意观察患者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的发生,定期监测患者尿量。降糖类药物服用后,应注意饮食的指导和血糖水平的定期监测,并观察患者有无心悸、头晕、出汗等低血糖反应。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剂类药物,在服用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定期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大便色黑等出血倾向。向患者及家属明确药物服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1.3评价标准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及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的准确性,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自我监测能力[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前后服药方式、药物认知(药物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服药禁忌、注意事项)等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心内科患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方案实施的执行者和指导者,对保证患者服药安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5]。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要求护士从思想上重视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全面掌握临床用药知识,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药物认知程度和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减少药物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6]。本组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通过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患者对药物认知程度、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服药时间准确率及服药方法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保证了药物服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提高了服药准确率和依从性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心血管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中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02):112-114.

[2]高延玲.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8,(03):139-141.

[3]张婷,于乔,韩彦博.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中面临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0,(03):32-34.

[4]黄正明.临床安全用药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办法[J].医药导报,2007,(06):89-91.

[5]夏世红.时间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口服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6):1480-152.

[6]邓锐颖.老年病人安全服用心血管药物的护理对策[J].内科,2008,(06).

[7]邱华珍.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3):47-51.

上一篇: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下一篇: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