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羚桂龙牡汤治疗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证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30 11:15:01

自拟羚桂龙牡汤治疗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证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羚桂龙牡汤治疗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证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用其他西医药物,观察组给予羚桂龙牡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77.08%,明显低于观察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

关键词:羚桂龙牡汤;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50-02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疾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等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是造成青少年猝死的主要病症,由于患儿心肌受病毒侵袭,因此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多因此类严重并发症而死亡。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免疫调节以及抗病毒感染方面。此次观察旨在探究自拟羚桂龙牡汤治疗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证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6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中医儿科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弱证的诊断标准,主证为胸闷、乏力、气短、畏寒、心悸,次证为头晕、叹息、自汗、烦躁,舌淡紫,脉结代[2]。2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14岁,最小者3岁,平均年龄为(8.45±3.42)岁,病程为0.5~5个月,平均病程为(2.5±1.1)个月;②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13岁,最小者3岁,平均年龄为(8.52±3.27)岁,病程为0.6~5个月,平均病程为(2.3±1.4)个月。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的轻型诊断标准;②初始发病时及表现为心阳虚证,患儿素来阳气虚弱,或复感外邪;③患儿在3~14岁之间,家长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儿;②患有精神性疾病患儿;③病情严重者,无法坚持4周的药物治疗。

1.3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具体方案为:每天使用100~200 mg/kg的维生素C注射液,以及10~40 mg的三磷酸腺苷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给药2周后停止用药,口服维生素C丸,根据患儿年龄决定剂量,3~6岁患儿每日服药3次,0.1 g/次,而超过6岁患儿每日服药2次,0.2 g/次。同时,在药物治疗的第1周,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每天用药量为70~160 mg/kg,第2周,改为服用果糖口服液,每天用药量仍为70~160 mg/kg。

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联用其他西医药物,肌内注射干扰素,同样的根据患儿年龄决定剂量,3~7岁患儿每次给药30万~50万U,8~14岁患儿每次给药50万~100万U,连续用药2周,口服维生素E丸,每日1次,50 mg/次,口服辅酶Q10片,每日2次,20 mg/次,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给予羚桂龙牡汤治疗,其基本方为:龙骨6 g,炙甘草6 g,桂枝8 g,羚羊角8 g,当归10 g,白芍10 g,牡蛎10 g,黄芪12 g,西洋参12 g。每日1剂,加水煎煮,滤渣取汁,分2次于早晚饭后温服,连续用药4周。

1.4疗效标准在用药的第1、2、3、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且根据中医证候评分标准判定其治疗效果,其中,胸闷、乏力、气短、畏寒、心悸等主证可计为0~6分(2分为1个评分单位),头晕、叹息、自汗、烦躁等次证可计为0~3分,舌象和脉象分别计为0~1分。用药4周后评估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作为评价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小于95%;②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③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或者增加。

1.5统计学分析选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x±s)为计量资料,2组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2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

2结果

见表1。

3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临床上常见的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患者之前有明确的肠道或者上呼吸道受感染病史,可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在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维生素E、环化腺苷酸以及辅酶Q10等药物,大部分患者可在药物治疗后痊愈,但对于急性期小儿患者来说,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致死性并发症,或者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在中医学研究角度,病毒性心肌炎属“胸痹”、“心悸”范畴,发生此病症的患儿素来阳气虚弱,因温热毒邪侵袭而发病,在发病初始阶段会表现为心阳欲脱或者是心肾阳虚之症。羚桂龙牡汤具有补气养阴、补肝益肾之功效,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当归补气活血,二者联用补气生血;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二者联用调气和血,振奋心阳;牡蛎平肝潜阳,龙骨镇静安神,二者相佐潜敛心神。诸药调和,具有通心阳、止动悸之效,可补心、益气、养血,能够有效缓解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羚桂龙牡汤治疗心阳虚弱证的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上一篇:从蒙古族传统符号谈新蒙式风格在展示设计中的... 下一篇: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