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时间:2022-09-30 09:57:14

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本刊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3月25日发表“2003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摘要如 下: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03年,在监测的340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的城市 有142个,占41.7%,比上年增加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08个,占31.8 %,比上年减少3.2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个,占26.5%,比上年减少4.7 个百分点。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54.4%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湖南、内蒙古、陕西、甘肃、贵 州、重庆和四川等地区。

统计的340个城市中,有64个城市位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二级标 准的城市占40.6%;有116个城市位于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4 .1%。

重点流域水质

七大水系2003年,409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 分别为:37.7%、32.0%和30.3%,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 流,干流118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52.5%、Ⅳ~Ⅴ类占38.1%、劣Ⅴ类占9.3%。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 长江、珠江水质较好,海河、辽河水质较差。

在七大水系的122个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34.4%、29.5%和36.1%。淮河和海河水系的省界断面水质较差。

“三湖”“三湖”水质均为劣Ⅴ类,污染较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按富营 养化评价分析,太湖为轻度富营养,巢湖为中度富营养,滇池为重度富营养,与上年持平。

三峡库区在监测的6个干流断面中,有5个为Ⅱ类水质,1个为Ⅲ类水质,水质较好。

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东线共监测10个断面,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 面比例分别为:30.0%、50.0%和20.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对47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结果表明,21个城市的所有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其余26个城市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地表 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粪大肠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地下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 硫酸盐等。

酸雨

全国酸雨状况2003年,在监测的487个市、县中,出现酸雨(pH值≤5.6)的城市有265 个,占54.4%。降水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有182个,占37.4%。全国酸雨污染 呈加重趋势。

与上年相比,全国城市降水年均pH值≤5.6的城市比例上升了4.8个百分点,pH值小于 4.5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位于4.5-5.0之间的城市比例增加了3.2个百分点 。未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下降,酸雨频率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7.2个百分点。表明本 年度酸雨污染较上年严重。

酸雨控制区2003年,酸雨控制区106个城市中,出现酸雨的城市95个,占89.6%,湖 南省怀化和吉首、浙江省温州、江西省抚州4个城市酸雨频率超过95%,其中抚州达到100% 。降水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有75个,占70.8%,江西省萍乡、四川省宜宾和湖 南省吉首市年均pH值低于4.0。

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在20%~40%之间的城市比例下降了11.5个百分点,酸雨频率 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6.9个百分点。降水年均pH值大于5.0的城市比例下降了6.8个 百分点,4.5~5.0之间的城市比例上升了6.4个百分点。酸雨控制区内酸雨污染范围基本 稳定,但污染严重的区域进一步加重。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2003年,全国近岸海域共监测237个点位。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 .2%,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占30.0%,较上年下降5.9个百 分点。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

四大海域近岸海水黄海和南海水质总体上较好,一、二类海水比例分别达到68.7% 、57.9%,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9.5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一 、二类海水比例达到50%,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东海水质较差,无一类海水,二类 海水占30.4%。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海水广西、海南、辽宁、山东沿海海水水质较好, 一、二类海水比例均达到70%以上。上海、天津沿海海水水质较差,上海沿海水质全部为劣 四类,天津沿海无一、二类海水。

城市声环境质量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003年,在352个城市中,2个城市(陕西的延安和辽宁铁岭)属重度 污染,占0.6%;9个城市属中度污染,占2.6%;150个城市属轻度污染,占42.6%。178 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占50.6%;13个城市等效声级低于50分贝(A),声环境质量好 ,占3.6%。

道路交通噪声401个城市中,13个城市属重度污染,占3.2%;21个城市属中度污染 ,占5.2%;50个城市属轻度污染,占12.5%。141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占35 .2%。176个城市等效声级低于68分贝(A),声环境质量好,占43.9%。

上一篇:世界四大会展之都形成评析 下一篇:卫生洁具五成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