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9-30 07:34:09

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形象化的特征,数学知识是围绕生活实践展开的,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内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因此,应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实践练习和课堂外的实践练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开放性课堂模式 构建策略

一、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主张在交流情境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主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这里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课堂开展的开放性,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其二是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实践练习和课堂外的实践练习,这就要求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实践场景的开放性,这也是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的开展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结合全国小学生的特点,反映的是全国小学生的共性特征,但就具体而言,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学习背景,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开放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小学数学形象化的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以具体的事物和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学习,这就要求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同化和顺应需要不断强化,但不同的是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在实践中强化。实践的强化包括课堂的模拟情景,也包括课堂外的实践强化。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建构,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加强学生知识和实践的练习,在实践中强化和巩固知识。

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当今学生来讲,具有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关键,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研究发现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以思维型材料为表象进行一定的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形象思维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教材,通过事物的形象特征认识事物的现象及内容,并帮助学生作出科学客观的判断。这种形象思维就要求教师合理使用一些直观事物,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表象、直接感官和想象力等多方面思维开展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另一个关键性的思维培养问题就是类比思维的问题。类比思维能力是学生考虑内部知识与外界知识之间关系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充分运用已有教材中的已有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小学生的类比思维建立在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情境及生活化的课外时间的训练基础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为思考的模板进行类比和归纳,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提高数学能力,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换句话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而且存在于生活中,这就要求拓展数学课堂,形成开放性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日常具体事物的解决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有趣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有效应用高职英语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设置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开放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开放性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仅包括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也就是说,开放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包括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且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开展内容和形式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千米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米和厘米,可以拿实物让学生认识,千米显然不能拿实物给学生认识。这时教师以学校的操场为事物,告诉学生一千米大约需要在操场走两圈半。这样就有效地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扩展到生活中。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而且需要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主张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包括小组活动、辩论活动、学生教学、学生演讲等。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得方法,然后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展开学习,给予每个学生展示和参与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比较这些方法的不同。这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的主动建构和主动学习。

(三)开展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检验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评价要全面,评价内容要囊括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各个方面;既关注学生同伴互助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行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成绩、小组发言数、粗心错题数、预习题准确数、愿意帮助同学的程度五个方面进行评定,学生小组成员对自己成员的每次表现进行打分,由组长负责人统计每一小组的成绩,每周向班长汇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赏罚奖励,各小组的表现由其他小组在该组上课自主教学后进行打分,分数交由副班长、副班长进行统计,同样每月奖励一次。通过这样的全面评价,学生克服了评价的压力,在评价过程中寻找继续努力的起点,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

(四)扩展课外课堂,在生活中开展数学实践。

课外实践的生活化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知识只有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内化和吸收,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各种相关的活动课程,这些课程正是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实践中如何把一个苹果平均地分给八个都想吃的小朋友,显然,没有数学知识的支撑,学生的方法是在苹果上一份一份地切,有大有小。但结合小学数学平均分的知识,将1分成2份后,每一份是1/2,这样把每切开的一份看成1,然后分2份,一直到桌子上有8份。这样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有用和有趣,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知识的实践中促进学生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需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梁丰群.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2:26-27.

[2]赵琳.试论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的尝试[J].吉林教育,2013,01:108.

[3]梁永录.中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巧设问题情境 下一篇: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