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现实际中“词穷现象”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30 07:14:43

小学英语现实际中“词穷现象”的应对策略

【摘要】现实教学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语言的输出,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也滚瓜烂熟,但在实际交际中学生还是会出现“词穷现象”。原因在于:英语文化意识的缺失让交际缺乏语言氛围;英语词汇扩展不能满足生活交际需要;过于“套路化”的课堂对话远离了交际的真实表达。因此,我们应该从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输入量的提升、课堂对话效率的提高以及情境创设实效性的提升四个方面着手,让学生有话可说。

【关键词】词穷现象;文化意识;语言输入量;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45-02

【作者简介】陈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花园小学(江苏常州,213100),高级教师。

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学生“词穷现象”屡见不鲜,学生或是用刻板的完整句式回答问题,或是交流时用书上的句子生搬硬套。学生“词穷现象”的原因很多,如:英语文化意识的缺失让交际缺少语言氛围;英语词汇扩展不能满足生活交际需要;过于“套路化”的课堂对话远离了交际的真实表达;课堂教学中虚假的情境创设偏离了交际的语言情感等。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一、从文化意识的培养入手,为转变“词穷现象”奠定基础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Teaching language without culture is a perfect way to educate fluent fool.”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文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文本内容相关联的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明白中外文化的差异所在;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尊重、开明的态度。其次,由于小学生接触的英语素材比较少,在较少的素材与资源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并将它适当放大,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异国文化,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善于创造充满异国情调的文化氛围,使英语课堂变成魔力大“磁场”,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保持持久的兴趣。

二、从英语输入量的提升入手,为转变“词穷现象”增加可能

1.地道的语音输入。

准确的发音以及必要的发音技巧可以通过教师传授和自身练习来习得,但良好的语言风貌以及交际中语音、语调的运用则要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模仿形成,这就使课堂地道性的语音输入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收集适合学生学习的语音素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言风貌。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时可以让学生学习有关职业的英文儿歌,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

2.情趣性语篇输入。

情趣指情调和趣味。虽然情趣属于非智力范畴,但是对于智力活动却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会对感官刺激型活动逐渐降低兴趣,这时,学习内容本身的情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多地输入情趣化的语篇,以趣激情,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如: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比赛,学生热情高涨,演得惟妙惟肖。

3.计划性语料输入。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结合课时教学目标为学生做好随机的英语输入,还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学生能力和素养发展计划。语言输入内容的难度要略高于各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且要有系统性。如:三年级的目标是发展基础语音和拓展语言知识和结构,内容主要是英文儿歌,时间主要是课前三分钟。四年级的目标主要是语流的发展和拓展语言知识和结构、增强语用意识,主要内容是英文儿歌和动画语音材料,时间是课前三分钟。

三、从课堂对话效率的提高入手,为转变“词穷现象”加快速度

1.启发式提问是提高课堂对话效率的良策。

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而启发式提问则是提问中的一门艺术,启发式提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能激起学生的思考,还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7 At weekends时,教师的两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What makes the Earth dirty?What should we do?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立刻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2.互动式对话是提高课堂对话效率的捷径。

课堂对话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对话的核心在于“互动”,互动式对话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对话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要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在互动中一起提高。如: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7 How much?以购买物品为主题,本课的目标语言是Can I help you?Yes, I’d like...How much are they? It’s...yuan.在本课的产出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购物活动,一位学生当shop assistant,其他三位学生当customers,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评价,没有了和教师对话的那种拘谨和紧张,学生们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从情境创设实效性的提升入手,让转变“词穷现象”成为现实

1.学生在游戏情境中锻炼语言能力。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让学生自然地运用语言,从而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其乐无穷。例如: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Guess the number的游戏;在学习动物单词的时候可以进行看影子猜动物的游戏。

2.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努力找寻教学内容和生活的结合点,模拟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并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交际,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7 At weekends时,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周末活动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学生纷纷谈论自己的周末,然后教师又继续问What do your parents do at weekends?这些提问来源于学生生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有的学生还表示自己的周末活动都是父母安排的,自己一点也不喜欢。教师趁此机会鼓励学生写一篇作文My favourite weekends来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喜欢怎样的周末生活。

3.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提升语言能力。

生活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故事迷,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是小学生特别愿意做的事情。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展现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了获知故事内容,会集中精力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会尽力去推断和猜测,这在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另外阅读之后再把故事讲出来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在听故事、读故事的过程中输入语言,在讲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输出语言,故事教学对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不小的作用。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句型时,教师让学生欣赏动画片《卖火柴的小女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单词hungry, thirsty, ill ,tired,cold, hot。学生都看得非常认真,他们在故事情境中体验、学习、建构新的语言知识,仿佛走进了小女孩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语言。

总之,“词穷”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文化知识,采取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创设有效的情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注:本文获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上一篇:边走边扔是生命的大智慧 下一篇: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