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30 06:48:36

幼专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的调查研究

一、背景

在教育信息化飞快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和教师获取学习资源和信息的主要途径。许多高校也已经建成了成熟的校园网体系,同时也开发了许多的网络教学平台,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网络精品课程。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高等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之一,有必要有能力进行一批网络课程开发的尝试,推动学校学科网络化进程的发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普通话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针对合肥幼专(以下简称幼专)学生普通话学习状况,学习方式,学习媒体以及对普通话学习平台需求性等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23份,回收有效问卷323份,调查对象为10级、11高专在校学生,范围涉及学前、美术、外语、音乐等专业,抽样置信度高达99%;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数据真实,可信度高。统计分析如下:

(一)对普通话学科认知度高,能够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82%的同学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学习普通话非常重要,16%同学认为重要,2%同学认为一般。学生认识到普通话学习重要性,对学科认知程度较高。

(二)幼专具有良好普通话的学习环境,学生个体普通话基础各异

调查数据显示,幼专一直注重普通话教学和宣传工作,能够积极开展普通话的宣传,重视普通话教学,每年积极参加推广普通话活动;作为合肥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单位,学生还成立了“金话筒”社团,积极在学校附近街道和社区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教师普遍采用普通话教学,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这一切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调查显示,57%同学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一般,而且还有6%的同学在上幼专前一般不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水平良莠不齐,相对而言,城市和农村区别性大,地区区域性差别较大。

(三)学生学习普通话学习方式和工具相对单一

调查显示,学生用来学习普通话工具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教材为主,课外辅助工具使用较少,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等新兴的学习工具明显偏少。在学习普通话方式上,学校教育占57%,也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方式,与其他人交流占29%,培训班培训占5%,其他方式占9%。学生缺乏一定的课外学习平台,作为学校,建立普通话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学习普通话。

(四)学生对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比较认同和期待

调查数据显示,92%的同学愿意尝试使用普通话网络平台学习普通话,对平台有较大的期待和热情。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学生有着良好的信息文化基础,体验过网络媒体的直观和便捷,对普通话学习平台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普通话学习平台资源多样性调查方面,学生更多选择了视频,音频、动画、电子文档等常见网络载体,同时学生也给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想法。

三、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目标设计与分析

依照调查问卷结果和网络学习的特点,对于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目标分析如下:

(一)学习目标规范化

基于网络平台学习,必须以学生学习为导向,明确课程定位。学习普通话是为了促进普通话的普及,并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程度,进而体验汉语语言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二)学习内容媒体化和个性化

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同与其他教学平台一样,离不开丰富的优秀课程资源。普通话语音系统方面,包含:声母、韵母、声调、基本音节、变调、轻声、儿化、语调等全部内容;在词汇方面涵盖了现代汉语的2万多条词语;同时包含现代语法和普通话测试内容等。

首先,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资源是将普通话教学学习素材进行筛选转换为多种形式存在的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平台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普通话教材、每位教师的资源进行整合。对现有的素材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以富媒体形式展现。其次,扩展普通话学习内容范围的文献目录索引,如:提供发音的汉字字母表、电子词典等使用工具,将普通话学习辅助工具媒体化。

个性化的学习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认知主体,在学习平台里面提供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众多课外朗读范文,如:唐诗,中国爱情诗,世界童话名著配乐朗诵等,满足不同爱好学生个性化需求。记录用户在线学习记录和在线时长,推荐定制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体现学习平台的个性化。

(三)学习方式合作化

普通话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在教学策略上不仅仅支持个别学习和竞争学习,也应该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设计站内短信、公告栏或在线聊天室,学习者和教师可以讨论交流问题,提高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之外的合作。

普通话平台教学资源与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互动性,基于Flex和AIR( Adobe Integrated Runtime)技术进行教学平台的开发,将RIA(富互联网应用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的理念引进普通话学习,以超文本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并且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和丰富的界面交互体验,赋予学生串联知识和网络浏览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搭建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意义

(一)搭建符合幼专需求的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是符合学生信息时代的一种学习方式

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符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阶段,课程内容多,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高。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相互补充,使得普通话教学和内容更加形象和直观化。利用平台可以更好的积极宣传普通话,规范普通话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习惯。教师积极倡导引进网络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倡导混合式模式学习,营造自主学习情景,符合高等学校教育的要求。

(二)平台提供丰富的普通话媒体资源,为学习者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的个性化与社群化,充实了普通话学习内容,创设了逼真的学习情境和自我学习评价体系等。师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公共机房、校园网等手段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搭建符合幼专特色的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普通话学习素养

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普通话课程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通话网络平台的建设,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需求,提升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在更深层次方面,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体验汉语语言艺术表现力、感染力,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语言文化素养、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形成一定的写作艺术风格和个性创作语言。 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习模式,统一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相互补充。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平台给予极大的热情和真诚的期待,这一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赋予了我们责任和使命感。设计和建设普通话网络学习平台,正确处理好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研究价值,对普通话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2~58

[2] 林谋锦,黄慧斌.Blending Learning 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课程探析.软件导刊,2010(07):181~183

[3]何克抗.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评述.电化教育研究,2010(10):5~24

[4]陈意.混合式学习视角下的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1):66~68

上一篇:创新意识在问题设计中得到突破 下一篇:细细品读游戏中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