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30 06:42:10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组:扫描范围覆盖脑干与大脑半球, 定位线为AC-PC, 图像为40层。在扫描中使用到的弥散权重共为两个, b值为1000 s/mm2、0;CT组:在检查前先进行过敏测试, 如30 min后患者未出现碘过敏反应即可以行CT检查。结果 DWI组阳性率为83.33%, CT组阳性率为57.17%, 两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弥散成像;磁共振

短暂性脑缺血(TIA)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该病多发于34~65岁的男性, 且具有发病突然及反复性强的特点。因此, 在临床上要注意及时诊断脑缺血患者, 以便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1]。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作为分析对象, 男59例, 女25例, 年龄30~71岁, 平均年龄(48.7±3.5)岁。临床表现包括失语5例、半身瘫痪12例, 偏盲8例、意识模糊17例, 肢体麻木40例、感觉障碍24例、眩晕13例、恶心呕吐11例、面部痉挛2例。既往病史包括脑卒中史7例、高脂血症19例、心房颤动14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31例、高血压45例。将84例分为两组, 即DWI组与CT组, 每组42例, 两组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年龄及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在患者发病3 d内行影像学检查, ①DWI组的检查方法如下:采用磁共振扫描仪行DWI检查, 扫描仪的梯度场为40 mT/m, 切换率为200 T(m・s)。扫描方法为弥散敏感平面成像轴位扫描, 各项扫描参数如下:像素尺寸(FOV)为240 m×240 m, TR/TE为6500 ms/100 ms;编码相位方向的取样重复率为100%, 体素大小为3.0 mm×1.5 mm×1.2 mm, 层厚4.0 mm, 矩阵大小为250×250, 无间隔扫描。扫描范围覆盖脑干与大脑半球, 定位线为AC-PC, 图像为40层。在扫描中使用到的弥散权重共为2个, b值为1000 s/mm2、0。施加弥散梯度的方向共为12个, 每个方向均施加3次梯度信号, 采集敏感梯度的时间为5 min。②CT组的检查方法如下:在检查前先进行过敏测试, 如30 min后患者未出现碘过敏反应即可以行CT检查。将水溶有机碘沿静脉注入被检查者体内, 同时让患者在检查床上取平卧位, 在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叮嘱患者不能乱动, 以便明确脑缺血的位置及颅内受损情况等。为两组患者检查后由专业人员对图像进行分析, 以判断脑缺血是否为阳性及明确病灶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 组间差异检验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法。当P

2 结果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 DWI组的42例中, 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有35例, 阳性率为83.33%;CT组中阳性24例, 阳性率为57.17%, 两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TIA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该病潜在的危害性极大, 且患者的病情复杂, 难以用时间对脑梗死与TIA进行区分。因此在临床上要强化TIA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检查, 以便尽早确诊与治疗。在对TIA患者进行检查时可采用常规MRI法、CT法及DWI法。相关研究指出, 行常规MRI检查或CT检查难以有效区分慢性缺血与急性缺血, 且难以观察到脑部小血管的具体状况, 即使可以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脑部病变, 在临床上也难以对TIA与脑部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因此, MRI检查或CT检查在诊断TIA方面的作用极为有限。本研究对84例TIA患者进行了影像学检查, DWI组与CT组均为42例, 在检查后发现DWI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组(P

综上所述, DWI在诊断TIA方面具有敏感、高效等优点, 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所以能够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岩,刘怀军,杨冀萍, 等.脑解剖微结构异常变化的CT与MRI比较研究对脑缺血的评估及预测.磁共振成像, 2014, 5(2):92-101.

[2] 姚群立,张洪英,方芳, 等.超急性期脑缺血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网络信号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13):885-889.

[收稿日期:2014-05-29]

上一篇: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对比... 下一篇:宫颈局部应用阿托品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