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开局筹谋

时间:2022-09-30 06:34:57

信息产业开局筹谋

宏观环境渐趋向好和国际市场依然波动起伏的前提,让中国信息产业迎来了结构调整和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

2010年12月4日,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十二五机遇’”为主题的“2010信息产业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总结信息产业过去的十年发展,并探讨“十二五”期间信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开幕演讲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介绍,中国的微型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的产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一,拥有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网民人数均已居世界第一,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位列全球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2010年10月,中国软件业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前十个月的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9万亿元。

而根据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预计,到2012年全世界将会有5亿台电脑左右,而中国将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大电脑市场。杨叙认为,经历了二十余年发展的电脑产业在同质竞争与产业链逐渐庞大的背景下,已经步入了整合之期。

中国信息产业如此之高的起点,为“十二五”的开局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将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压力转化为做大做强动力的呼声,也在信息产业国际化的背景下愈来愈强。

新兴产业布局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给各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时刻。而为了顺应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题,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呼声,亦在各行各业此起彼伏。

事实上,现实条件也让各大产业结构与布局到了亟待调整的时刻。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相比之下,中国的形势较为严峻。长时间高速度的发展,使中国在二氧化碳排放上位居世界前列,在资源与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背景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终于提上日程。

国务院总理于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建言献策。

两个月后,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明确了科学选择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性,强调“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经审议获得原则通过。

顾名思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悉列其中。

信息产业形势向好

2010年的经济与ICT(信息、通讯与技术)市场的复苏,为2011年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相关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更为信息产业的走出去与做大做强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IDC(国际数据公司)中国研究总监武连峰分析,2011年中国ICT市场的主题是“新主流”,即最近几年一直在提及的各类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设备与应用、社会化网络服务与商务智能等。它们将从早先的概念普及和实验开始逐步进入市场主流,这为ICT市场的下一个十年奠定了基础。武连峰认为,ICT厂商和最终用户应充分掌握这种技术趋势,并结合国家宏观经济趋势与政策、行业趋势等特点,为下一个十年奠定基础!

而根据IDC发给本刊记者的行业预测内容显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开启。在预测中,IDC认为2011年中国的IT市场将较2010年保持14.5%的增长率,市场规模达到1099亿美元;中国电信服务市场仍也将稳步增长,增长率为4.4%,市场规模将达到1317亿美元。

从地区发展而言,IDC认为中国中小型城市的IT市场将呈现全面加速发展的状态,大型城市市场则会保持稳定增长,中部地区和西部部分地区的IT市场发展将全面加速。

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在十二个城市顺利进行。广电总局专项组也加快了在NGB技术路线、运营机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启动了NGB示范区建设,其目标是通过改造、建设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络,建设连接全国部分城市的NGB核心网络,建设连接国内主要内容提供商的内容交换服务网,建设支撑跨域服务的业务交换平台,对双向互动、多业务和跨域业务进行运营示范。

在IDC看来,2009年电信重组完成后相关运营商加大了对WIFI技术的投资力度。随着WIFI热点部署的进一步加快,3G+WIFI将助力运营商开拓和挖掘企业市场移动应用的需求。与此同时,IDC亦预计媒体电脑(Mediatablets)将迎来高速成长的巨大契机。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效用。历数中国赴美上市的企业中,尤以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为主。包括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盛大等互联网信息公司,作为行业内的国际后起之秀,以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和国际领军企业并驾齐驱的技术为依托,诠释了中国信息产业难以替代的存在。

弯道超车良机

来自2010年信息产业年会的一个好消息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目的的产业基金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世。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透露,国家将大力支持扶植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基金,这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在肖华看来,一定程度上,产业发展基金环节的缺失,导致信息产业丧失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没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全球产业不景气的时刻实施有效的并购。在金融危机期间,工信部关注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十七家IT业高科技公司的变化,目的是为中国企业实施收购提供准备。

事实上,中国信息产业走出去做大做强的战略其来有自。2006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李彦宏注意到作为纳斯达克“风向标”的百强成分股中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经过调研后百度发现,进入百强成分股票的企业无不是抓住“此消彼长”的机遇,最终跻身其中的。这个李彦宏眼中的机遇在2007年年底终于到来。彼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本土很多行业开始衰退,导致有几只原来的成分股出现明显下滑,而中国经济仍然蓬勃发展,百度则顺势而为,向纳斯达克和百度的投资者进一步阐释百度的价值。随后,百度逆势上涨,于当年12月14日如愿成为第一个进入百强成分股的中国企业。

另一个案例则来源于名不见经传的易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该公司收购了以色列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膺了中国第一家走出去收购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以色列)企业的中国公司,这一消息曾震惊国外的17个大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易方数码总经理萧鹏说的最多的,正是这一产业的弯道超车机会。

尽管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案例并不普遍,但至少这种趋势已经开启。实际上,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对信息产业的重视与扶植一直一以贯之。金融危机肆虐中的2009年,国家实施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应对危机保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于当年2月18日公布,细则则于4月15日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三年(2009-201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大重点领域,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的任务。

《规划》中包括加大国家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投融资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内的的七大政策措施切实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免除了后顾之忧。在《规划》中,调结构、谋转型自是应有之义,而为GDP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150万个就业岗位,更是成为具体的量化目标,将信息产业的发展画上了着重的一笔。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实际上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根据2010年1-10月的统计数据,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实现销售产值50589亿元,同比增长25.9%;出货值29651亿元,同比增长28.4%。

历数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2000年的万亿规模到2009年超过6.5万亿元的跨越式增长。信息产业的经济规模位列全国工业之首,世界范围内也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规模式的增长,让中国的信息产业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国际化步伐。而宏观环境渐趋向好,国际市场依然波动起伏的前提,更让中国信息产业迎来了结构调整和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

根据IDC预计,2011年全球IT支出将达到1.6万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5.7%。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背后,仍将信息产业视为战略要地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正在试图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一篇:他是第二个比尔•盖茨 下一篇:解读三农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