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时间:2022-09-30 05:05:51

《无间道》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摘要]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无间道》,以探析该影片中人物内心心理活动的深层次动力因素。

[关键词]《无间道》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

前两年,电影《无间道》风靡全球,赚得上亿票房,引起全球的关注,并在很多影迷心目中树立了难以撼动的地位。《无间道》以其对人性深刻的挖掘赢得影迷的追捧。而现代欣赏是一种带有理论自觉的欣赏,在欣赏像《无间道》这样经典性电影的精神愉悦历程中,从新的角度即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析《无间道》,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感悟、发现影片中潜在的艺术内涵,进入新的艺术欣赏空间。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无间道》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解读,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无间道》讲述的是刘建民和陈永仁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所演绎的一段精彩的故事,他们分别为黑社会和警方的卧底。陈永仁从小立志做一名好警察,由于在警队表现优异被选为黑帮内部的卧底。而刘健民因为爱上了黑社会老大韩琛的女朋友,而加入了黑社会,10多年前,他听从老大韩琛的吩咐,加入了香港警察,成为黑社会的卧底,刘建民不负所望,用了七年的时间晋升为警长,更有望升为见习督察。在这期间,刘建民为韩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导致韩琛势力的扩大,牢牢地控制了油尖旺区的供应。2002年3月的一个晚上,尖沙咀警区重案组根据线人提供的情报,获知近期有一批交易。在刑事情报科的支援下。重案组已经锁定目标人物韩琛。不料。双方的这次情报都被泄露,对方的交易没有成功,警方的行动也因此失败。这一事件。暴露了双方都有卧底在对方阵营,因此引发两方面清楚内奸的决心。这部影片演绎着两个命运迥异却又如此相似的角色,一个生死相携的故事。陈永仁、刘健民在这个铲除内奸的过程中均受到严峻的考验,更加体现了两个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他们身上的表现。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无意识、潜意识、意识三个层面的基础之上,认为人包含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人格层面。本我沉潜在无意识中,是人的本能、欲望在人格上的体现,它依照“快乐原则”来满足人的各种欲求;我属于意识范畴,它与“现实原则”相一致,依据理性、常识、逻辑来行动,它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不断地协调二者的关系,使个体心理保持平衡状态。在现实主义世界指导人的行为超我按照“至善原则”或者说“道德原则”来压制本我的涌动。它始终维护着形而上的道德、伦理等范畴,使人处在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状态中。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在《无间道》中的解析

刘健民出身黑社会,为了给黑社会提供情报。却去当警察,在当警察期间,他的事业爱情平步青云,过着平常人羡慕的富足生活,他在警局做,做得时间越久,就越留恋警局,想做个好警察,但是身为黑社会成员,不得不为黑社会提供情报。后来,当黄警司被杀后。他良心发现,又加上妻子Mary的鼓励,想重新做人,但是自己的身份却被警局内黑社会的另一些卧底所掌握,所以。他杀了这些人,只是因为他想重新做人。但是,警局查出了他所有的证据。在事实面前,刘健明流下了忏悔的泪。那句台词震撼人心:“我只不过想做个好人,为什么不给我机会,为什么不给我机会,我替你们杀光了韩琛(黑社会老大)的卧底,为什么不给我机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刘建民身上体现了本我、超我以及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本我始终在协调三者之间的矛盾。在刘建民的潜意识的本我中,依然想过着舒服、快乐的生活,但是现实中由于身份的特殊,他不得不为黑社会老大服务。但是他现在却是一名警察,也不得不履行警察的职责,两种冲突的双重角色使他想过得快乐。就必须协调这两种角色,从而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于是,自我就承担了重要的调节角色,一方面必须满足刘建民本我的要求,即快乐的原则:另一方面,它还必须和现实世界打交道。在这时,刘建民的超我力量还不够强大,虽然他已多年作为一名警察,并且也深受了警察环境的熏陶,但是由于他本质上已深深地受到黑社会的不良影响,结果导致他的自我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的驱使下,作出了一些违反超我的事情。即影片中为了保护自己,杀死了黄警官。在杀死黄警官之后,他顿时良心发现。即超我的意识突然萌发和觉醒。于是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的驱动下(即他决定要自己掌握命运,为自由做最后的努力),和在超我的要求下(即在每个暗夜他都会受到良心的自责),他就毫不犹豫地杀死黑社会老大韩琛。在韩琛倒地的响声中他以为就此斩断了罪恶的过去,以为可以充满希望地继续他选择的警察生活,但是,现实中等待他的却是一次死刑的判决。在整个情节中,刘健民的内心一直充满着挣扎和斗争。自我始终在本我、超我和现实世界中扮演协调的角色。但同时也活得很累很累,这可以从整个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刘建民的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

该片也描写了另一类人想逃脱现实的束缚,过平淡而又浪漫的生活,例如另一主角陈永仁,为给警局提供情报而在黑社会做卧底而殉职,他对离开卧底后的生活充满理想而又带有浪漫色彩的憧憬,但未实现,让人遗憾至极,这一点也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陈永仁也是剧中最悲惨的一个人物,善良而富有正义感,从小立志做一名好警察,由于在警队表现优异被选为黑社会卧底,一晃就是十年,在他宝贵的十年里,每天充斥于生命中的是无休止的殴打、砍杀、警察的骚扰,以及由此而来的无间断的担惊受怕。在本应收获连连的日子里,他却失去了一切:安逸的生活、多年的梦想,情人、女儿等。对他来讲。他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情,没有安全感的世界里,他常常失眠,只有来到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才感觉到安全感和温情的存在。同时另一个能给他情感补偿的是黄警官,只有在黄警官面前,他才能倾诉他的辛酸,他的痛苦,他的挣扎和渴望,才能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也才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一名警察,不用掩饰和伪装。对他而言,最大的奢侈就是能过一种正常的生活,能在罪犯面前大声说:“放下武器,我是警察“。因此。从他的身上也体现了他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但是为什么对于多年深受黑社会环境的熏陶的陈永仁,却没有改变他履行作为一名警察的职责呢?为什么没有动摇他当一名警察的决心呢?我们知道,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是这种有限的能量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分配的比例有变化,但是总的能量是不变的,如果自我的能量占的比例远远大干本我和超我,那么就决定这个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懂得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如果本我的能量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自我和超我的时。那么就决定这个人是一个很现实的人,知道怎么在现实世界中周旋来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超我的能量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本我和自我时,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为了顾全大局而常常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在陈永仁的人格结构中,他的超我力量远远大于自我和本我的力量,虽然本我一直在驱使自我来满足他快乐的愿望,即过一种正常的生活,但是,由于超我力量的强大,使得自我只能在超我的监督下履行他作为一名警察的职责,暂时延迟满足本我的要求。所以他一直等待任务完成以后,就可以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即使他深处黑帮世界,但他还是在超我的监督下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而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样人实在令人佩服。但是,虽然如此,他始终也是在本我、现实和超我三者之间在不断地斗争,所以他也是活得很辛苦,很无奈。

总之,《无间道》影片中两个主角刘建民和陈永仁身上从影片的开始至结尾都体现了本我、现实好超我之间不停地斗争,由于“自我”的力量面对这三位主人时常不稳定,因此人物的内心的矛盾、挣扎暴露的淋漓尽致,使人物活灵活现,深入人的内心,也深刻地打动了观众,所以该片的票房数升为八十年代之最,也成功地打造了天王刘德华成为亚洲影帝,为八十年代影视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上一篇:橱窗中的“主角”与“配角” 下一篇:《色·戒》与《不能说的秘密》情感逻辑与情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