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30 04:15:36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

摘 要: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是其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承担着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艰巨任务。在教材的编写上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文与道德意识,尤其是人教版教材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日后发展的关键。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化语文教学思维,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重点营造平等、尊重、宽容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此外,教师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与理解学生的感受,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理解与鼓励,应该尽可能的表扬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提出一些独具启发性的问题。倡导学生自由表达看法与主张,也可以在学生中构建一个和谐的集体,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营造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使不同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这也更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应以教材为根本

语文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作为根本。在编写教材时,应保证书中的题材与小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水平相适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系统地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且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一定的延伸,在其中提取一些富有实践性的案例,以此为典型开展实践性教学。笔者所在地应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在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怀念母亲》,本文主要介绍了文章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住“母亲”这一主线,启发学生的认识,将文章中的“母亲”上升到“祖国母亲”的高度。并且,应该对课本进行多角度分析,在教育学生应该感激、敬爱母亲的同时,启蒙学生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三、充实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对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现阶段,随着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中不断得到应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效丰富教学形式,最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成果进行肯定,并适时对其思维进行方向性引导。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一首唐诗《咏柳》,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更加有活力,对学习更有兴趣,这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作者形象地将“二月春风”比喻成“剪刀”。教师在利用对这种修辞手法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发挥逆向思维能力,构思出几个比喻句,这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逆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构建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现阶段,一般的小学教学在体系上比较完备,教师在经验上也相对丰富。需用重视的是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硬件设施巧妙地融合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使小学生语文教学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对先进教学体制与模式展开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未来具有直接并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小学语文的实践性教学,充实语文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艺.对话教学案例的分析:教师的困惑及解决建议[J].语文学刊,2007(18).

[2]陈立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7).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五小学)

上一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下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