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军 教育是幸福的起点

时间:2022-09-30 04:00:41

许培军 教育是幸福的起点

熟悉许培军校长的人都说她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无论是成立海娃艺术团分团将小学生推向央视”春晚”舞台,还是让年少的孩子们作为文化使者走向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都是突破性的尝试,不但拓宽了大家的思路和视野,也提供了极富借鉴意义的实操案例,在基础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获得极高的评价与赞誉。然而许培军并不眷恋已有的光辉和荣誉,服从海淀教委的决定带着七一小学的办学智慧和经验走进海淀区翠微小学,以其心灵深处对教育最初的纯真和执着,开始了全新的征程。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是理想也是信仰

《中华儿女》:许校长您好,一提起您,大家可能就会想起您提出的“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思想,您最初是怎样确立这样的理念呢?它寄托着您对基础教育怎样的情感和期望呢?

许培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教育思想,源自我对教育多年的理解和感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份职业有种无法用言语说明的热爱和期望,然而,如何将这种热爱和期望转化成实际,又切实惠及每一个孩子,是很多老师和管理者都困惑的问题。我最初也不甚清晰,虽然积累了很多一线经验,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直到一次外出,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非常年轻的犯人,二十出头,却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治安。当时他戴着手铐脚镣,面无表情,那种茫然、无措的样子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这个年轻的孩子他肯定有过小学、中学的生活,也可能曾经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受到过表扬,得到奖励,可他为什么会在刚投入生活的大潮时就迷失方向了呢?这个现实使我重新回顾和审视教育,以及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百分之几十的升学率?学生的成才家长的满意?还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呢?

教育是“育人”,而不是“制器”,我们要造就的是有鲜明个性的人,健康快乐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去关注和促成每个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目光不能仅限于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而应致力于给学生未来幸福打基础,致力于学生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工作不能只限于对学生进行今天的教育,不应该仅为了完成一节课的内容,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今天、明天或者小学阶段的六年,应该为他们的一生幸福打好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利的帮助。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可以说是浓缩了我对基础教育最深刻的感悟和最殷切的期盼。

教育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

《中华儿女》:一个教育理念的逐步成形到具体实施,都是经历了迷茫、摸索、不断反思到最终成熟的思想过程,相信现在的成果也是您从教十几年,从中国教育飞速发展、改革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积累、酝酿、凝聚出来的。那么,您认为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当代小学教育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您又采取哪些举措来应对这些全新的挑战呢?

许培军:中国教育这十几年的确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重知识逐步转变为重能力和技能;从保守、单一化的教学逐步走向开放化、多元化;从本土化逐步走向国际化。我们处于一个开放式、文化交融的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必将是全面发展、有思想、具有国际视野和胸怀的人。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认清眼前、用发展的眼光去培育孩子,更要具备国际意识、并将这种国际化的敏锐触角传递给孩子。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围墙模式,这不仅是指在硬件中取消传统的高墙大院,建立校园的“透明化”设施,而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教育者观念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促进学生科学、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思想。同时,也让孩子们肩负着传播中华文明的责任,不仅扩展了视野,更培养他们深厚的民族荣誉感和国际意识。

几年来,我们先后分别接待了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南太平洋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教学考察团、培训团、少儿合唱团、访华团等五百多人次。他们走进课堂,观摩、学习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与教师们交流课堂教学特别是汉语教学的理念;观看了我们的健美操队、舞蹈团、合唱团和管乐团的精彩表演;一起抖空竹、做福娃、盼奥运……他们接触到了最基础的中国教育,了解了中国最普通的小学特有的办学理念,认识了天真可爱的中国孩子们。

而我们也寻找机会安排师生到世界各国的友好学校考察、学习,深入研究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派教师到国外华文学校讲学;借助国际大赛的机会让学生到国外访问学习等。目前我们已经与美国亚立桑那州微风科技小学、新加坡大智小学和玛立蒙女子小学以及国内的数家小学成为了友好学校,并积极的开展合作交流,彼此促进,共享优质资源。

《中华儿女》:您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是紧扣着时代脉搏的,您打开了校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这是国内基础教育的重大尝试,也为行业树立了相对成熟的典范,然而这种全新的模式也必然会带来一些崭新的、实践中的问题。您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呢?

许培军:一种理想和办学思想的落实,不仅需要由上至下所有教职工思路和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技能。比如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运用英文与来宾自如的交流。这对大家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尤其小学老师的工作本来就比较繁重,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我知道我必须从制度和管理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与新办学理念配套的管理风格和模式,减轻老师的负担,增强他们工作的满足感等,使其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管理上,我经常说一句话,“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其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即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想教师所想,想学生所想,使教师满意,使学生满意。通过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团队中每个人的积极性,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才能追求更好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而这种服务意识,是建立在理解和被理解之上的,我一直认为被人理解是一种幸福,我理解老师们的辛苦和汗水,因而更能去体谅她们的难处。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互理解,形成了我的管理风格,我从不会用权力去树立威严,时刻怀着感恩和宽容,尊重教师的人格、工作和生活方式,以赏识的心态看待教师,挖掘教师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努力,从细节上关心老师们的需要等等,当然也要做到知人善用,给教师发挥和成长的空间。

创办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孩子

《中华儿女》:听了您的介绍,我们对小学校长这个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不但要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向,从宏观上把握,还要兼顾微观,关注人、事、物等诸多细节,真是非常得不容易,您认为做好一校之长的关键所在是什么呢?

许培军:随着社会的发展,校长的职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其职能除了传统教育赋予的价值外,也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外延。我认为好校长不仅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更应该是一位有思想的思考者,必须对一所学校的今天和未来负责,必须领先于教职工对学校有规划,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创新,必须对学校的发展有清醒地认识,对教育教学有深刻的思考并形成学校的教育理念,要具有战略思考与规划能力,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动态管理和组织能力,有“调整教育结构和投资的经营能力,动态的管理能力,效益型的科研能力”。换言之,一个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有高度、有深度、有长度,有厚度。

高度是指校长能够立足时代潮流之前,以前瞻的视野和宏阔的思维带领学校把握时代脉搏,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如果校长的办学理念不与时展相吻合,学校就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那么提供的教育也肯定不会是优秀的,身在其中的师生,其发展需要也就没有办法满足,学校教育就失去意义;深度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上,一个好的办学理念,从宏观上说应是具有独特的凝聚力、感召力;微观上说,它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处,与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被学校的每一个人普遍认可,能激励他们为之不懈努力;长度是指学校发展的潜力和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校长的办学目标又直接关系到学校如何发展和学生如何发展;厚度则是指丰富的内涵和正确的价值观,校长真正的静下心来干教育,要耐得住寂寞;少一点功利性,少一些应酬,实实在在让学校回归教育,让教育回归纯净。

因此,校长一定要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感悟人生,提升生命质量,在理念、方法、为人、处事、学识、修养等方面并重,树科学的理念,做工作的能者。

《中华儿女》:您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而翠微小学是一所文化名校,您掌舵翠微,可谓是强强联合,请问下一步您在学校发展上有哪些规划?

许培军:翠微小学在海淀区是一所大校名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率先规模办学,形成一校四址的优质校,为地区教育均衡优质做出了贡献。组织上决定由我来做这所学校的校长是对我极大的鼓励和信任,也是对我在七一小学的工作的一种肯定,我很珍惜。我会带着对七一小学的情感和办学实践积极思考这样一所学校的工作,充分信任和依靠翠微小学的干部和教师,继承中创新,初步的想法是:严谨规范管理,精雕细刻创新,求真务实提升。

至于规划,我觉得还是要基于翠微小学的实际情况的,挖掘内力、借助外力、最终形成合力,共促学校发展。具体来说,要在原有的优秀体制、模式之中,寻找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同时引进、结合一些全新的理念和做法,比如:使校园文化更丰富、更开放、更灵动;增加学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学校间、教师间、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使整个团队更加鲜活等等,谨慎地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为翠微小学蓬勃的心脏注入新鲜的血液。

《中华儿女》:海淀北部新区的发展受人瞩目,前不久在新闻中看到翠微小学在当地的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角色,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许培军:海淀北部新区的建设很受瞩目,翠微小学的温泉校区是第一批开工的教育项目,区政府10月28日召开了隆重的开工仪式,这个校区占地53亩,36个班,其中有15个寄宿班,我近期一部分精力在研究这个校区的建设和未来发展定位。真的很荣幸,我也充满了信心。

教育是爱的奉献,是幸福的起点

《中华儿女》:与您面对面聊了这么多,我最大的感受是时刻都能感受到您对教育的那种深厚情感,也正是由于这种情感,您才能在那么多艰辛的历程中坚持着不放弃,一丝不苟地去完成“育人”的使命,相信当下也有许许多多和您一样想要为教育奉献力量的教育工作者,您对他们有什么话要说?或者说您有什么经验要跟他们分享?

许培军:其实,教育的出发点一定是学生,一定是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的思路、想法和做法不能脱离这个初衷,一定要明确,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而我们的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以人为本”的教育,可这个“本”究竟是谁呢?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当前很多教育问题的根源都在这里,是迎合家长的需求、缓解升学的压力,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知识?还是力求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答案很明了,“育人”,是学校办学的最终落脚点和出发点,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将这一信念执行下去,更要将其传播到家长、社会群体中,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

我来自教育教学的基层,对一所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有着深切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谈不上,我谈几点具体工作吧。

对于校长,我想小校长大责任,要做好十件事:确定一个核心;明确一套制度;开好两个会议;依靠三个组织;读懂四个数据;清楚三个结构;做好六个方案;完成三个总结;了解五个规范;关注一个形象――学校整体形象。

对于教师:教师的幸福指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要做到七个好:好身体、好心情、好人缘、好口才、好文笔、好才艺、好家庭。

对于学生:学生的发展才是学校的真发展,帮助学生做到七个一:一手好字、一口计算、一门外语、一种乐器、一项运动、一次远行、一心向上。

上一篇:有爱的人生不会干枯 下一篇:杨幂 “处女座”的完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