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校内调查研究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30 03:38:26

我校开展校内调查研究的现状分析

摘 要:我校开展校内调查研究工作较早,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长了一批教育科学调查研究的人员。本文就我校几年来开展校内调查研究的情况进行概述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调查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涵义与意义

(一)调查研究的涵义

1.基本涵义

调查研究是指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调查得来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逻辑加工,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

2.主要特点

调查研究是通过一定形式和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搜集有关信息,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客观实际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某些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它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当前的事实为对象,在自然状态中进行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数据与信息,因而几乎可以运用在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各个领域。

(二)开展教育调查研究的意义

1.主要价值

教育科研是高教工作者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手段因研究内容、研究基础及研究者自身的条件等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值得肯定的是:采用力求用事实为根据、用数据说话的调查研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够解决“究竟是什么问题?”和“大家的意见是什么”、“被调查者的意见是什么?”等问题。并且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可以使研究者更深刻地了解教育实际、认识教育实际,了解和把握教育事务的真相;还可以在调查与分析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改革的建议。

2.现实意义

科学的调研可以提高对现实的认识能力,特别是能够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掌握校情、教情与学情,乃至省情和国情,可以加深对教育优点与缺点、长项与短项的认识,提高辨别能力;可以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基础数据与信息;实实在在的调查有助于改变空发议论的学风与作风;科学规范的调查报告是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二、我校开展校内调查研究的现状与经验

(一)领导重视与制度保证

2005年初,学校《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决定,今后要加大校内调查研究工作的力度。为此,学校责成校政策研究室开展一系列专项调查研究;2007年,学校又发通知责成政策研究室组织新一轮的校内调研工作,学校要求各单位结合学校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于年底前至少完成1篇调研报告。从上述的要求可以看出我校领导对开展教育调查研究的重视,并且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保证。

(二)校内调研风气形成

2005年学校确定校内调研计划共24项,涉及到合作单位20个院系(部门);到了2007年学校要求

各单位自主确定调研课题,最终经专家评审决定对我校各院系(部门)申报的36项调研课题予以立项。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我校校内调研的风气已经形成。

(三)调查研究成果丰硕

从2005年学校开展制度化的校内调查研究以来,调查研究成果丰硕。在2005年、2006两年期间,发表在校内《调查与研究》刊物上的调研报告总计23篇,调查的内容涉及广泛。部分优秀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管理决策起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其建议、对策直接被学校采纳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促进了我校办学层次的提高。

(四)教育调研人员队伍壮大

在开展上述调查研究工作的同时,我校也培养成长了一支教育科学调查研究队伍。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同时,校政策研究室也积极组织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专题的讲座;在调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取帮带的措施,对完成调研任务有技术困难的部门,校政策研究室从技术和方法上给予配合与帮助。在上述措施与学校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校已有越来越多的院(系)、部门能够出色地完成相关的调研。

三、调查研究应掌握的主要环节

调查研究本身是一种科学活动,当然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因而,要进行正确的调查研究,关键要有科学的态度。同志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之后,又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突出强调了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态度,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开展教育调研中,要突出强调的是调查阶段和研究阶段是调查研究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只调查不研究,只能使掌握的客观材料失去应有的价值;只强调研究而未经过周密的调查就下结论,势必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因此,调查研究必须把握好以下四阶段。

(一)选题――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1.选题的角度

选题是任何一项社会调查研究要走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往往至关重要。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可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

2.明确选题的范围

一般来讲,教育调查研究选题常常来自现实中的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所不同的是,选题通常要比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更为具体、集中、明确,它往往由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具体集中的研究问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宽泛或者是比较笼统的课题领域,甚至是某一类教育现象或问题,而不是一个明确、具体的调查课题。表面上看起来所选择的题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其内涵不够明确、焦点不够集中,所以在调查研究的可行性上比较欠缺,调研的结果对于实际的工作帮助不大。所以实实在在的调研应该是找准切入点,选择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看似很小、但很具体的调查课题,从具体问题做起,把具体问题弄明白。而对于大的问题可以采取专题调研来解决。

(二)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情况

1.调查的步骤

(1)确定对象:根据调查的任务选择调查对象,并让调查对象做准备。所有的社会调查的对象通常是一定数量的人群,对大规模对象总体常采用非全面调查,它包括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在非全面调查的各种形式中,只有抽样调查可以对总体进行推论。一个成功的抽样调查,可以相当精确地推论总体。因此,抽样调查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的调查形式。

(2)研究设计:制定调查研究方案、确定调查人员及有关知识和情况准备,包括了解与调查课题有关的知识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编制调查量表。调查量表设计完成后,还必须试测,根据试测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正。

(3)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信度是指其可信度,即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评价信度的方法主要有重复检验法、交错法、折半法等。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效度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测量对象、二是测量手段的正确性。对效度的评价比较复杂和困难,但可以从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架构效度等方面来检验。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但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4)实施调查,收集整理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的操作都应是在事先严密的设计下进行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避免主观性。定性资料整理即文字资料整理方法包括审查、分类和汇编。数据资料整理即定量资料的整理方法包括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2.调查的方法

成功的调查研究,与正确地使用调查方法是分不开的。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在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条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实施调查,并且往往要使用多种方法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调查效果。

教育事务的调查方法主要有:(1)直接观察法,实地观察、记录;(2)访谈法,包括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访谈;(3)问卷法,包括自编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填调查表;(4)文献资料查阅法,包括查阅内部文献、公开出版物、当前媒体和电脑网络信息。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问卷调查法”,重点和难点是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访谈的哲学与技术的把握。

(三)研究――探求规律,明晰观点,回答或解决问题

1.研究的作用

研究阶段是调查阶段的继续和升华,主要是在全部调查结束后,对来自各个方面的资料加以分类归纳,分析提炼,从而达到综合的目的,并最后获得比较明确的结论。对调查结果的处理,是整个调查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

为了对教育现象规律及本质能有所认识,我们需要动态的研究方法,把教育研究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理论上的渐进和积累,任何个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以往实践经验的体验和已有的理论成果之上;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研究对象,对教育现象的任何阶段、任何群属的研究都应处在对其整体视域之中。即要积极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的成果之上进行研究,而不是调研者设计一个问卷,对问卷统计结果做一汇总这么简单。

2.研究的种类与方法

资料分析的种类及其方法: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比较常用的是Office中的Excel等。尽管目前调查研究以统计分析为主,但在实际的研究中一定要注重与定性分析及理论分析的融合。

(四)表述――大多用书面形式准确地阐明成果,指导实践,产生社会效应

单纯地进行调查研究,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认真叙述结果,进行交流才能真正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调查报告,绝不是东拼西凑的罗列情况,而是一项实事求是的艰苦的工作和创造性的劳动。

1.调查报告的性质与撰写步骤

调查报告的形式有描述性、解释性和建议性报告三种。根据读者对象不同,也可写成通俗性报告或专业性报告。但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调查报告,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有一定的深度和价值。

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2)精选素材;(3)拟订提纲;(4)起草报告;(5)修改定稿。

2.调查报告结构与文风特点

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要求能举例说明,并且必须写一个完整的导语。其中重点是主体部分,主体应该包括问题与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调查报告的文风力求朴实、通俗易懂,行文力求简明扼要,既要持之有据,又要做合理的推论。调查报告的特点是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证明。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数据要精心整理选择。虽然数字是一种说明问题的很有用的方法,但是它并不是一种决定性的方法。数字是一种用来论证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论证本身。并不意味着在调研报告中罗列的数字越多,做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就越能接近事实。一般在调查研究分析中经常使用加总数据,但是如果有可能,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也完全可以使用具体的案例。

参考文献:

[1]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12-13.

[2]罗杰•J•沃思,等.科学决策方法――从社会科学研究到政策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205-207.

[3]马德峰.浅析文科研究生调查研究选题存在的误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42.

[4]刘燕.早期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月刊,2001,(1)7-8.

[5]舒金城.论调查研究对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J].理论视野,1999,(5)36-37.

[6]李德彦.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3,(12)78.

上一篇:新时期改进高校职称评审运作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