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涂抹丰富的色彩

时间:2022-09-30 03:24:23

给课堂涂抹丰富的色彩

当我肩负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重任走进那逼仄的课堂时,讲台下一粒粒稚嫩如黑葡萄又莹润透净的眼珠常常让我心旌摇动,欣喜不禁。孩子们纯真的天性不修一字一句,却能在自然的一举一动中深深地感染我。于是,我心存敬畏。酣畅的课堂、有针对性地扩展着自由的童心,达到了“藉有形寓无形,藉有限寓无限,藉刹那抓住永恒”的美妙境界。对于这种课堂效果的获得,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营造“蓝色”的课堂氛围

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代表着洁净、宽广与自由。“蓝色”的课堂氛围,不仅给儿童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土壤,还给了孩子们扩大眼界宽广胸怀的参照。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学生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在品德与生活的世界里畅游。

课堂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在于硬件的安排和布置,另一方面也涉及软环境的建构。教室的整齐洁净,充满童真童趣的张贴摆设会在感官上直接刺激孩子的兴奋点,让他们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情绪;师生、同学间融洽坦诚的交流,在丰富儿童情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二年级上册《我在集体中成长》这一章节,教师通过对“怎样才能保持教室的清洁”的演示与解答,孩子们慢慢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通过对班级与个人故事的讲述以及心愿卡、感谢卡的制作与张贴,进一步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有了参与的氛围、轻松精彩的整体学习环境,绚丽的课堂便从此起步。

二、创造“橙色”的情感世界

橙色,活泼而欢快,给人温暖幸福的感觉。儿童的情感单纯、自然而不加修饰,所谓的“赤子”之心即是最好的证明。《品德与生活》就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健康、愉快、积极地生活。课堂是个人和集体情感的交汇碰撞。在交汇碰撞的过程中,它们是彼此的吸引还是相互的排斥,直接决定了儿童情感积极还是消极的发展轨迹。

儿童的情感表现方式是直接而且鲜明的,容易走向极端。如果课堂过于严肃,就会缺乏生动性,还会加深了儿童的羞怯感,形成恐惧和抵触情绪。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敞开心扉,主动地、愉悦地跟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情绪调控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身边的人和事。教师的微笑、亲近、鼓励都能够很好地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愿意展示自我,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在课堂上,教师多组织一些群体性强的游戏活动,如“击鼓传花”“小组比赛”等,让快乐迅速扩展,感染到每一个人,创造“橙色”的情感世界。其次,教师要主动参与起到示范作用。孩子的几十双眼睛往往都聚焦在老师的身上,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敏感的心。老师对活动的真情投入必定会“一石击起千层浪”,引发孩子们强烈的共鸣。第三,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控制情绪。孩子情绪过于激动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平复加以收敛;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激励他们坚强面对,勇敢挑战。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情感才会不失偏颇,走向正轨。第四,教师要用爱去培育孩子们的爱心。只有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带出有爱心的学生。两个心的相互映照,这世界才会透彻光亮。

三、寻找“红色”的生活印记

红色,鲜艳亮丽,激情似火。课堂活动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理念都来源于生活的积累与体验,所以生活印记和历史经验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忆往往具有多样性,有鲜活温馨的,也有忧郁沉痛的。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而言,虽然行走的道路不是很长,但是难免有一些不愉快的生活印记。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寻找鲜亮的回忆,提升生活的乐趣,压制不良的印象和消除灰色的印记。

美丽的山水自然,美好的家园环境,可爱的家人朋友,时时刻刻都会带给孩子美妙的感受。课堂上,在教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寻找这生命里时而沉醉时而澎湃的难忘瞬间,共享其中的甜美滋味。学习《走进大自然》,我们寻找春天的花草树木,风儿太阳,在惬意游戏中,感觉到生命的从容舒畅;学习《我的家人与伙伴》,我们历数最亲最爱的人的点点滴滴,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快乐。“红色”的生活印记,点燃了孩子们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加激情地面对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

四、激发“绿色”的想象空间

绿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带给人希望与无限的遐想。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用一双透净的眼睛观察世界,当然也会遇到一些疑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一些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凡是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教学过程,教师要紧扣儿童的学习心理,把握时机,适时地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比如学习《秋天在哪里》,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找秋天外,还可以通过写秋天的歌谣去想象秋天特有的景色。“秋叶扁,秋叶弯,就像许多小飞船。红的船,黄的船,五颜六色映蓝天。”这些色彩鲜明比喻生动的文字瞬间就打开了孩子的思维空间,相似的画面感与不同的个性想象不但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来临,而且也给秋天涂抹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开阔孩子的心胸,挖掘孩子的潜能,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动力十足。实践证明,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幼小的心灵埋下想象的种子后,慢慢生根发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的。希望与遐想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努力进取的意志品格。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表扬一些爱动脑筋的同学,以此带动集体的创造力,让学习生活更有创意,更具活力。“绿色”的想象并非胡思乱想,教师要在方向上给予指导,要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下,创造精彩纷呈儿童的世界。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营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程思)

上一篇: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医工结合的转型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