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30 12:30:12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展高峰阶段及心理的萌芽阶段,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相比小学、初中阶段增加了难度。因此,班主任作为学生人生中的指导者,要用科学的方法、高尚的品德及专业的学科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本文简要论述“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班级管理;应用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经常会听到许多资深教师说:“现在的高中生跟以前的学生太不一样了,难以管束。在学生面前就需要树立威信,氛围严肃,否则以后学生就不会听从教导。”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是不太赞同这种观点的。学生都迫切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关爱与真诚对待。只有学生信赖教师,教师的教诲才能发挥真正作用。结合我国高中班级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关心爱护学生

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即是朋友,又是教师,也是父母。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找到学生的问题点,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尊严上是相互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交谈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面对自尊心强的学生,不要以一幅长者的姿态要求学生如何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首先,班主任要像朋友一样倾听学生的想法,换位思考接受学生的观点,面对学生的缺点时,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与学生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在相处中,当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后,会逐渐产生上进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博取更多的关爱,可能会在某学科方面展现潜力,可以说被尊重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来源。比如:面对班上的某差生,作为班主任从来没有嫌弃过他的表现,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在班级活动上却默默无闻的为班级做出贡献,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经过及时的鼓励与查漏补缺,加上该学生努力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另外,班主任需要理解学生的想法,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学生,例如:当学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时,不能加以打击与嘲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能用自身的价值观念去评价学生的发展。

二、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班级管理主要涉及两种关系的管理:一种是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一种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身为老师,要想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必须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因为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已经在很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加上他们正好处于青春期,不喜欢受到别人的管束,所以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对等,高中生极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处处和老师作对,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这不仅不利于班级的管理,而且也十分不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虽然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角色不同,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老师需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学校要积极学习知识,但是从法律地位上来讲,老师和学生各自作为独立的个体,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师生地位平等在法律上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大多数的班级管理中,并没有建立起两者的平等关系,往往是学生处于较弱的地位,比如学生总会觉得老师就是一味的管束自己,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往往难以从内心深处对老师这个人产生一种认可感。有效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要想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起双方的平等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1、老师本身要从内心深处渴望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并是真正的认同这种关系的存在,而不是为了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所采取的表面功夫;2、以身作则,怎么要求学生的就怎么要求自己,并且不偏不倚,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当着学生的面做一套,在学生的背后又做一套,事情总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不能怀有侥幸心理;3、不能在课后当着学生的面摆谱,作为老师,应该明白自己主要的责任就是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所以当学生有问题向自己请教时,不能觉得自己是老师,应该和学生有什么不一样而特意在学生面前说题目太过于简单,你怎么做不出来之类的话语,而认真细致的为学生解答疑惑。

三、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

班级管理其实是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及情感的纽带,使班级日常生活不出现什么乱子,其本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因为当班级的凝聚力强大时,这个班级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整体,也间接表明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身为班主任,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关心班上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如果班上的同学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学习而不注重和同学之间的交往,那说明班级管理是极为失败的,因为不管学生处于哪个阶段,进入学校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希望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促使自身的成长。因此,身为班主任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之间的情谊,还应该积极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帮助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集体活动有:1、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形式不应单一化,而且不应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会显得枯燥无味,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发挥不了作用,主题班会的重点在于激发班级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就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话题让全班进行讨论;2、游戏,这里提到的游戏并非手机或者电脑上的游戏,而是实际生活中的游戏,中学生刚好处于一个爱玩的年级,也极易在游戏中开启自己的心扉,集体参与游戏能够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之外的情境下认识彼此,加深对双方的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对班级实行有效的管理,关键就是要用心,首先,应明确自己作为老师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另外,要明白高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想法,没必要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每个人的身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郭颖.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1)

[2]王石兰.学校德育最优化整合的实践与理论[M].北京:百家出版社,2008

上一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