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封市通许县引黄调蓄水库工程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时间:2022-09-29 11:53:14

论开封市通许县引黄调蓄水库工程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摘要:赵口灌区是河南省引黄灌溉面积最大的一处重点大型灌区,位于河南省中东部黄河南岸大平原,通许县是赵口灌区的主要部分。本规划主要指开封市赵口引黄灌区通许县调蓄水库工程。

关键词:引黄灌区、概况、工程规划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况

1.1赵口灌区总体情况

赵口灌区是河南省引黄灌溉面积最大的一处重点大型灌区,位于我省中东部黄河南岸大平原,地理位置于北纬33°40′~34°54′,东经113°58′~115°30′之间。地域涉及郑州、开封、周口、许昌、商丘等五个市。

赵口灌区总土地面积6052km²,设计灌溉面积590.1万亩。按灌溉模式,充分灌区238.1万亩,非充分灌区352.0万亩。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的黄淮平原,由于受黄河多次泛滥改道泥沙沉积并受涡河、惠济河和贾鲁河等河道分割逐渐形成河间平地。地面坡降为1/3000~1/8000,地面高程为80.0m至40.0m之间。

灌区内河流、沟渠众多,主要骨干河流为涡河和贾鲁河,均沿着地势自西北流向东南。另外区内还有排灌合一的干沟、河(流域面积大于100k㎡)30多条,支沟河(流域面积10~100k㎡)40多条,干支沟(河)与干支渠(沟)道纵横交错,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多次治理,已基本形成能灌能排的渠沟(河)网络,这些水利工程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及减轻自然灾害,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涡河全长51.625KM,通许县境内占47.415KM。

1.2通许县灌区基本情况

通许县位于开封市东南部,地处豫东平原西部,北接开封县,西邻尉氏,南连扶沟,东与杞县接壤,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34°15′~34°34′,东经114°18′~114°38′之间,全县共辖12个乡镇,总面积767K㎡,耕地面积79.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1.85万亩。全县总人口63.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人。

通许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有涡河、涡河故道、小青河、百邸沟、惠贾渠、孙城河、标台沟等100km2以上骨干河道七条,涡河是淮河一大支流,是我县最大的排水河道。

气候属暖温带温和半干旱型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四季的气候特征为冬季干冷雨雪少,夏季湿热雨集中,春季干旱蒸发大,秋凉晴和日照长,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22.6千卡/㎝2 ,年平均光照时数2500小时,日照率为55%;年平均气温14.2℃,一般变化于13.8℃—14.5℃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3.2℃,最低气温-15.4℃,有效积温4660℃,无霜期222天,常年降雨量682.4㎜,一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七、八、九三个月降水量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蒸发量为1936㎜,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8倍。过境的三条河流可引黄灌溉,年径流量为0.53958亿立方米,多集中于汛期。

2、通许县灌区存在问题

2.1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通许县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由于无水库且河道缺少必要的拦蓄工程,因而这部分水量很难利用。3~5月份为春旱天气,干燥少雨,且农作物处在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水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2.2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十分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因此供水保证程度过度依赖开采地下水和黄河水。经统计,在通许县现状年的总供水量中,黄河水占15%,可见,通许县供水与黄河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旦黄河来水量减少或年季分配水量不平衡,通许县的供水将难于保证,城镇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3地下水超采,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并加剧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水资源的不足和引黄计划用水的的限制,人们就把取水的目光放在地下水。因为地下水储存量比较大,很容易被人们抽取所利用,再加上人们观念上的问题,常常大幅度开采地下水。通许县2000年地下水实际开采率为136.3%,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一方面,引起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从而影响地面建筑物安全;另一方面,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一些机井抽不出水,从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4通许县水资源

2.4.1水资源严重紧缺,日趋严峻

通许县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2446亿m3,以目前人口、耕地面积计算,通许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94.36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65.33m3。两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若按人均占有水量2000m3为严重缺水的国际标准衡量,通许县属严重缺水地区。

2.4.2地下水严重超采,危机甚远

近几年地下水利用情况:由表1-2、1-3中数据可知通许县2001年、2002年、2003年引黄水供水量所占比例为23%、16.46%、22.27%,地下水供水量所占比例为76.97%、83.54%、77.73%。通许县供水水源比较单一,对引黄水的依赖性比较大。通过与多年地下水平均可开采量1.245亿m3相比,2001年、2002年、2003年的地下水实际开采率分别为138.5%、131.86%、124.69%,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采现象。

3、引黄调蓄水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通许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4亿m3,以目前人口、耕地面积计算,通许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94.36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65.33m3。两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人均占有量为2300m3),同时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人均占有量464m3)。若按人均占有水量2000m3为严重缺水的国际标准衡量,通许县属严重缺水地区。

3. 2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通许县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由于无水库且河道缺少必要的拦蓄工程,因而这部分水量很难利用。3~5月份为春旱天气,干燥少雨,且农作物处在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水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3.3本区内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十分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供水保证程度过度依赖开采地下水和黄河水。由现状年统计资料显示在通许县总供水量中,黄河水占15%。可见,通许县供水与黄河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旦黄河来水量减少或年季分配水量不平衡,通许县的供水将难于保证城镇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3.4地下水连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因此,通许县工农业生产及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依靠开采浅层地下水及引用黄河水,又由于受到黄河计划分配水量的制约,加之供需水不相匹配,枯水期农业用水量增大而黄河可分配水量较少,丰水期分配水量较多,境内又无蓄水工程,水资源穿境而过,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从而严重制约了通许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修建通许县赵口引黄灌区调蓄工程,对缓解通许县水资源的短缺局面,提高应对水资源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发展农业生产,改善通许县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3.5通许县目前缺水相当严重,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二:一是先天不足,也就是可利用资源量较少;二是供水工程建设滞后,主要是由于通许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没有蓄水、调蓄控制工程。

3.6通许县龙头企业宏大化工有限公司及麦仕达啤酒厂靠近涡河故道,因河道中常年无水,故无法利用河水生产,只好开采地下水,生产费用较高。若调蓄工程建成后可大大提高公司的产值效益。

4、引黄调蓄水库工程建设的效益性

4.1水库建造紧靠市区,不仅改善了当地地表水环境,而且工程区周边城市及区域绿化地带的环境也将得到改善,使通许县城市的环境质量也将明显提高。同时通过构筑景观也可向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对改变局部小气候;创造减灾安全效益,改善通许县的投资环境,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战略也其着重要作用。

4.2工程兴建后将进一步完善水质净化,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开封市灌溉保证率。优化城市综合发展环境,提高通许县的综合竞争力。

4.3可利用黄河水的资源优势,提高通许县境内的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4.4引黄调蓄工程建成后,对县城水景观建设提供充足水源,对改变城镇人居环境,发展旅游意义重大。

5、结束语

针对开封市通许县引黄灌区的现状,提出了通许县引黄调蓄水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确立了调蓄水库工程规模确定的关键环节,并结合工程特点探讨了水库工程确定的关键因素,及其建成后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浅析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的控制 下一篇: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