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之我见

时间:2022-09-29 11:44:15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之我见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环境监测基础工作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详细分析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管理;质量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质量取决于监测工作各方面的工作质量,是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综合反映。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加强“人、机、料、法、环”五个基础环节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精准性。规范监测过程,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避免人为的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确保环境监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为蓬勃发展的环境保护事业铸就更加夯实有力的基础。

1 环境监测基础工作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可知,“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基础,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能力;“机”是指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料”是指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实验材料;“法”是指环境监测的方法;“环”是指实验室环境条件。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1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首要条件。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从各个方面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培训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强管理增强监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质量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切实有效。

1.2 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环境监测工作所必须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获取可靠监测数据的基础。监测站应当正确配备环境监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采样装置,分析装置及数据处理所用的相关软件等。并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正常日常维护,建立维护保养程序文件,明确维护仪器项目和保养周期,做好相应的完整记录,接受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校正与检定工作,并取得合格的校准证书,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状态。

1.3 实验材料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化学试剂是监测分析的必要条件。在分析工作中,要合理地选用化学试剂,切不可盲目追求高纯度而造成浪费,也不可随意降低试剂规格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及精确度。在采购化学试剂时,要重点做好对供应商资质的控制与评价,通过试剂符合性检验及标准物质的校验,做好采购控制记录,正确评价试剂的供应商,使所采购试剂在源头上得到有效的控制。

1.4 实验方法的标准化

分析方法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依据,是环境监测所必须的资源,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是保证监测质量的根本。在监测工作中,要尽可能的使用国家、行业的标准方法,当这些标准方法不能准确地指导仪器的操作使用、样品的制备和处置、监测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来规范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所需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手册等应随时更新,必须保证现场所采用的标准、方法和作业指导书等为现行有效版本。另外,要根据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标准分析方法。如果分析方法不完善或选取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质量。

1.5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质量保证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实验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质量、分析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项目安排上避免交叉污染,实验用品安置合理,专物专用等,并建立完善有效地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等。

2 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1 优化布点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和优化,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和确定环境监测任务的最优监测点位布设方案,力求用最少的点位,获得最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点位布设的失误比其他环节的失误,可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所以在监测点位布设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科学布设,确保环境监测质量。

2.2 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

环境样品是复杂多变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采样误差往往是最大且最重要的误差,所以要保证样品的采集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样品采集管理制度,规定采样人员的基本要求、采样程序、采样质量保证责任等。环境监测采样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严格按照采样的操作步骤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进行采样。样品采集后,要及时贴好标签,填写好采样记录。如需对采集样品进行分装,分样的容器应和原样品容器材质相同,并填写同样的样品标签,注明“分样”。同时对“现场空白样”和“平行样”也要分别注明,并且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

2.3 实验室监测分析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实验室监测分析的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控制监测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规定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达到容许限定的质量要求。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协同工作的实验室间能在保证基础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即在控制分析测试的随机误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系统误差。

2.4 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真值的最佳估计以及确定该估计值的误差。研究误差的目的是要对已取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判断其最接近的值是多少,通过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数据中离群较远的极值进行取舍,然后通过对样品的了解判断总体特征,估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正确地处理实验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信息,以便得到更接近真实的最佳结果。

2.5 综合分析的质量保证

综合分析工作中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当好“耳目”的最终环节,是环境监测所获得的全部环境质量信息的汇集、解释、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无形的、难以纠正的差错,因此,做好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用动态信息系统图控制占有成果的完整性;b、用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控制质量保证计划;C、用严格的系统分析制度控制解释发现规律工作的质量; d、用回顾评价方法检查环境质量结论的准确性;e、用专家判断法控制防治对策的针对性。

3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到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工作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2 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 吴邦灿,李国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1.

[3] 但德忠.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测试技术,2008,(05).

[4] 刘秀芳. 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技术与市场,2010,(04).

[5] 张凡秀,赵鹏,张思宝. 浅析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J]. 山东化工,2008,(07).

[6] 朱余,陈曦. 关于环境监测现代化问题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03).

上一篇:对民用建筑设计的探究 下一篇: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