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尹师鲁第一书

时间:2022-09-29 11:36:28

古人的书信,除了在当时起到了社会交际作用外,其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并且形成为一种常见的重要文体。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了它的内容。完善了它的形式。提高了它的艺术表现力,因而许多佳书名札,脍炙人口,世代相传,经久不歇。

某顿首,师鲁十:兄书记:

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l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荼,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惠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门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鲍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遭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彤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剐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

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

修顿首。

(节选自《欧阳修集》)

【赏析】

宋仁宗景年间,革新派代表人物范仲淹知开封府,当时丞相吕夷简执政,升官得重用的多出其门。为人正直的范仲淹看不过去,就上了一份《百官图》给吕夷简,并上书批评时政,劝谏仁宗疏远吕夷简。

吕夷筒知道后大怒,遂与开封府的某些人达成同谋,指证范仲淹“离间大臣,自结朋党”。宋仁宗架不住吕夷简等一再鼓噪,就把范仲淹贬至饶州。

处分决定公布后,本来和范仲淹关系一般的秘书丞余靖第一个站出来替他说话,吕夷简马上把他归人范党,于是余靖也遭到贬职,

太子中允尹洙听到这个消息,也上了一道奏章,于是尹洙也被贬为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税监。

时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才30岁,他看到高若讷也跟着吕夷简一伙儿诋毁范仲淹,便写了封信去责备高若讷身为谏官,不但不替无辜的范仲淹等辩白,反而落井下石。高若讷这把这封信当作罪证上交朝廷,于是欧阳修也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县令。

尹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他们是好友,两人同是被贬,尹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在贬所欧阳修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凸显泰然的心境,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

全文行文朴实,如叙家常,充满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此文不见欧阳修一贯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拉家常,叙衷肠,文字婉转周密,感情真切动人,作者措辞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语,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显得亲切平易。另外,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舒缓亲切。

【练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见:我

B 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累:负累,缺点

C 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惩:惩罚

D 使有而一人就之 就:触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昨日因参转运 因利乘便

B 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 非以为奇事而诧人 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D 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感激不避诛死 B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

C 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D 见有就死,知其当然

4 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没有在京城给师鲁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写信时顺带告之自己的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

B 作者正面回答了师鲁的三疑。一是师鲁怀疑欧阳修有自疑之意,二是怀疑欧阳修不了解朋友,三是怀疑欧阳修不是不孝,欧阳修都一一予以否定,旨在说明自己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C 近代也有因为正直敢言而被贬的人,但某些人被贬后便放荡纵酒。自称我只做大事不做小事。

D 作者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表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2)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

(3)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

【参考答案】

1 C(惩:改掉)

2 C(c均为表顺承的连词;A前者表原因的介词,后者表凭借的介词;B前者为表目的的连词,后者为表凭借的介词D前者为介词,对于;后者为介词,在)

3 A(A古义:感慨激愤,今义: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B古今意义均为“几天”:C古今意义均指“平常的人”:D古今意义均指“应当这样”)

4 C(“做大事不做小事”错。应为“做大事不拘小节”)

5 (1)当天晚上,等到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约。我才想到是那个仆人懒得去送行,用谎话来欺骗我。

(2)五六十年来,上天造就了这么一类人,(身为官吏却)沉默不言、小心畏惧,(这些人)遍布全国,互相模仿形成风气。

(3)史书上写下他们的行为也不过是为警戒后世愚蠢软弱的人,使人知道这些事应该承担而不能逃避,绝不是认为他们的行为奇特,写下来令人惊诧用的。

上一篇:与韩荆州书 下一篇:楚游日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