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的宗教情怀

时间:2022-09-29 11:27:26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的宗教情怀

[提要]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引起状况的深刻变化。本文研究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的演变,企业家寻找原因分析,以及对于企业家所起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社会转型;企业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一、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的演变

(一)初级信仰阶段。中国企业家从未与宗教割断过联系,即使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义无反顾”追求财富的时候,他们也在进行信仰的初级探索。比如,求神问道一直在这个群体中颇为盛行,每个著名寺庙的“头香”往往也大多被他们垄断。神佛的身影也是不断闪现在企业家并不丰裕的精神生活里。这是因为他们相信风水可以改变命运,虽然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相差较远,但是风水确实“辅助”了不少企业走过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期,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一些企业家的信仰。

(二)深度探索阶段。社会变革后,经济多元导致思想多元、精神和信仰多元,经济自由导致思想自由的真正实现,自由也必然由一种单纯的“思想寄托”转变为人的“实际行动”。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使人的获得法律保护。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复苏和宗教热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所以,中国企业家经过这么多年的拼搏之后,终于有一些人停下脚步,去思考当初为什么出发,而下一步又要去向何方。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一贯沿承西式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局面波动的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灵魂是企业家;而对于企业家来说,灵魂是他的信仰。如果企业家的灵魂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个人就面临着“崩溃死机”的危险,连带他的企业也会如此。所以,企业家需要一种精神信仰来支持企业的运作。于是,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开始思考用精神信仰来弥补西式管理和自身修炼的不足。宗教正成为很多企业家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为什么具有宗教情怀

(一)作为个体人的宗教情怀。企业家首先是人,其次是男人或者女人,再次是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然后才是企业家。企业家作为人,其个体的生活、生命面临很多困惑,中国人也都普遍存在困惑。只不过,企业家有很多财富,其生命体验比普通人体验更加强烈、更加极端而已,其心智比普通人会更加敏锐、敏感、善变,这种困惑就可能更加强烈。这一点推动他们到宗教中去寻找智慧。

同时,作为人的属性,企业家内心深处必然也有寻找生命终极价值、终极意义的需求。企业家可以选择不做企业家,但他无法选择不做人,因而也无法摆脱人的精神追求。缪勒说过,信仰是人的一种天赋,正如说话的天赋与历史上形成的任何语言无关一样,人还有一种与历史上形成的任何宗教无关的信仰天赋,信仰可以满足人的精神追求。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和世界的样式,一种人生智慧。它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是使人摆脱困境、直面人生的一种精神力量。

(二)作为企业家的宗教情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推出《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而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年中,自杀的中国企业家多达1,200位。由此可见,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精神紧张、压力巨大。

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社会矛盾所产生的新压力,已经很明显地传递到中国企业家群体身上。最新调查显示,虽然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主流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感受到社会多方面的进步,但是转型社会中的综合压力感非常突出,比较明显地表现在企业经营的复杂性感受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税收与法制环境的问题感加深、媒体与社会舆论环境的压力感加强、个人的人身不安全感增加,等等。所以他们需要从中寻找慰藉,也从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

另外,企业家大多拥有大量的财富和稀缺资源。财富带来的,物欲的强烈诱惑与随时可能失去这一切的挥之不去的焦虑,在企业家心灵中激烈冲突。他们中多数人可能选择用物质主义之药治物质主义之病,即继续放纵,用物欲的满足淹没不时泛起的焦虑与深刻的恐俱。当然,也有相当一些比较明智的企业家,意识到这种物质主义药方的无效性,奋力地挣脱物质的捆缚,向灵魂的层面超越。他们走上了寻找之路。

三、宗教情怀对于企业家所起的积极影响

(一)使企业家更幸福。无论是儒家的“实心”,道家的“虚心”,佛家的“空心”,还是基督教的“爱心”,都体现了宗教中的欲而有度、为而不争、温和适中、自然淡泊的生存智慧,这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关系,对于化解或缓解各种矛盾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使企业家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对待家庭、对待他人,从而在生活各方面获得平衡,获得更大的幸福。

另外,也在精神上给予信仰者一种无限的力量,增强了信仰者应对现实苦难的承受力和忍耐力,抵消或部分抵消了现实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情绪,是心灵的清凉剂。

(二)使企业家行为更道德。马克斯·韦伯说过:“当追求财富与道德自律同步发展时,才能达到现代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小布什也说过:“信仰有助于人活出道德”。我们更加重视企业家的道德行为,因为一般的人做了坏事造成的危害可能有限,但是企业家的不道德行为却有可能危害社会。信仰是道德的源泉,如果一个企业家有信仰,就更容易有好的道德行为,有好的道德行为,他做的事情就比较好,对社会就有利。

(三)使企业家能够取得更大的管理绩效。是一种私人心理体验,但由于企业家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这种“私人事情”实际上在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中已经不同程度地变成了企业的生存理念和生存基础。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院高师宁做过一个关于“天主教企业家的信仰与市场经济中的关系调查”,调查发现,虽然企业不是宗教组织,但是大多数受访的企业家有意识地在经济活动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私人信仰,并使其企业具有了或多或少的宗教色彩。当企业家的私人信仰转化为企业的公共价值之后,企业就有了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超越了经济利益的目标。而且,转化为公共价值的信仰为企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本,例如企业相对稳定,很少有员工跳槽,企业家也善待员工;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因为其经常、长期地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不忘回报社会。由此可见,企业家的私人会或多或少地积极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方式,以及积极引导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关系,从而能够使企业家获得更大的管理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秋风.企业家为什么寻找信仰[J].中国企业家,2010.2.

[2]刘嘉佑,蔡钰.中国企业家为何缺乏安全感[J].发现,2010.12.

[3]韩月香.宗教: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对宗教社会功能的再认识[J].当代社科视野,2011.7.

上一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标准要求 下一篇:山东省商业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