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

时间:2022-09-29 10:16:30

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非常支持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近年来小麦价格连续上涨,突破1.1元大关,高的产量能极大增加收入。所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很重要,以下简述一下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

一、品种选择

一定要选择高产、抗病、耐密、紧凑型品种。结合北方多年种植情况,小麦主推品种有豫麦49-198、石新828、泰山23、京东12等。

二、施足底肥,配方施肥

1.每亩施优质土杂肥3000kg,小麦专用复合肥50kg,锌肥、硼肥各1kg。

2.免耕直播田,每亩施小麦专用复合肥50kg,机播深施。

三、适期播种,合理播种量

一般冬性品种适期为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具体确定冬小麦播种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情况等。

冬小麦麦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一般掌握的原则:(1)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宜少播。(2)播种期早晚,早宜少播,晚宜多播。(3)土壤的肥力水平。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播种量宜少些。

四、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破坏叶绿素,造成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并掠夺植株养分和水分,增加蒸腾量,导致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0%~30%,最严重时颗粒无收。抓好早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拌种,可使用15%保丰1号种衣剂包衣。每亩用25%丙环唑(又名敌力脱)乳油40 ml。

2.小麦赤霉病

小麦抽穗至杨花末期最易受到病菌侵染。把握防治关键时间,当扬花10%~50%时即可喷药。药剂应选用渗透性、耐雨水冲刷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悬浮剂。

3.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又名立枯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达50%以上。病斑扩大相连成花杆烂茎。主茎和大分蘖常不能抽穗,成为枯孕穗。或抽穗后成为枯白穗。

用20%三唑酮乳油药剂药剂拌种效果很好。施药时间应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可用每亩20%三唑酮乳油50ml。

4.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随着麦田水肥条件的改变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严重发生的病害。防治小麦白粉病应以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药控为关键。秋种时要适期播种,控制播量。科学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5.地下害虫

小麦地下害虫在土中危害播下的种子、植株的根和地下茎等,常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严重时死苗率达50%以上,影响产量。

每亩用3%米乐尔、5%毒死蜱拌粪沟施。拌种应用25%辛硫磷胶囊缓释剂或用15%保丰1号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用毒饵诱杀也能收不错的效果。

6.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影响光合作用,尤其是传播黄矮病造成大流行,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更严重。

可用70%吡虫啉60g,对水10L,拌麦种100kg,摊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每亩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雾可湿性粉剂10~15g,3%啶虫脒乳油25ml,40%乐果、25唑蚜威或25%快杀灵乳油40~50ml,2.5%功夫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30ml,对水50kg左右喷雾。尤其是扬花后至灌浆期间,蚜量上迅速,危害严重,应适期早治。

7.小麦吸浆虫

小麦上发生的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以幼虫在麦穗颖壳内危害花器和吸食嫩籽粒的浆液造成秕粒而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几乎绝产。

选用抗虫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当小麦拔节盛期至抽穗前,大量吸浆虫越冬幼虫出土、化蛹阶段,每亩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150 ml,加水3L喷拌在20kg细土中制成毒土,顺垄撒于地面,边跟随中耕将毒土混入表土层。小麦抽穗至扬花盛期,大量吸浆虫成虫羽化,产卵于穗部外颍背上方,扬花后即停止在穗上产卵。所以在抽穗至扬花盛期,每亩可用80%敌敌畏、40%乐果、40.7%勒斯本或50%辛硫磷乳油40~50ml,家加水50kg左右喷雾,并兼治麦蚜和食叶害虫。

8.小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又叫小麦害螨。主要危害小麦的叶、茎,产生大量枯斑点,严重的麦叶枯黄,甚至整片小麦植株死亡,造成产量显著下降。每亩用2%混灭微粉剂或2%乐果粉剂1.5~2kg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40%乐果乳油40~50ml,加水50kg喷雾,并兼治麦蚜和食叶害虫。

五、冬前管理

1.查苗补种

出苗 后要及时查苗。发现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要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均实施肥水偏管。

2.冬前灌水

播种后因镇压保墒不力,土壤缺墒或土壤过暄的要灌冬水。灌水后及时锄化,松土保墒。

六、做好春季管理,及时适当追肥

冬小麦返青后,应及时锄化,增温保墒。群体较小和苗弱的麦田,在起身期浇第一水,壮苗在拔节期浇第一水,并配合追肥。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为保证高产优质,防止倒伏,收获前10~15d停止浇水。

七、适时晚收

在小麦叶子变黄,麦粒灌浆结束,粒色发光变硬,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适宜晚收能提高产量5%~10%。这点很重要,要根据多年的经验,灵活地掌握。

上一篇:春早熟油豆角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有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