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时间:2022-09-29 09:42:23

膝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摘 要】 膝痹为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膝痹相关论述较为丰富。通过对膝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包括膝痹的病名、膝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膝痹的论述及膝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膝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膝痹;骨关节炎,膝;膝关节滑膜炎;肢体痹;风湿病(痹病);虚邪瘀;三级痹病;文献

膝痹是以膝部疼痛,或伴有沉重、酸软、肿胀、骨鸣、屈伸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 [1]。膝痹为肢体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历代文献对膝痹有丰富的记载。本文通过对膝痹的文献进行研究和系统梳理,以便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1 膝痹的病名

古代文献中关于膝痹的论述颇多,多以症状出现于各论著之中,如早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就有“[膝外廉]痛”描述。《内经》论述本病有“膝伸不屈”“坐而膝痛”等表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论有“虚劳膝冷候”。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在针灸部分列有“膝病”。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列有“膝痛”“脚膝痛”等。明清医家对本病论述更为详细。如明・朱《普济方》在针灸部分也论有“膝痛”“脚膝痛”。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列有“腰膝门”。张璐《张氏医通》等列有“膝痛”。现代娄多峰最早提出膝痹之名;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首次完善“膝痹”理法方药。临床上依其发病特点,膝痹还有不同称谓。

1.1 膝 痛 膝痛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文献中最早以此症状来称呼本病。早在《内经》中就论有膝痛,如《素问・骨空论》曰:“膝痛不可屈伸。”《备急千金要方》曰:“光明主膝痛胫热不能行。”《针灸资生经》《普济方》《张氏医通》《古今医案按》等专门列有“膝痛”进行论述;另外,《证治准绳》《理瀹骈文》等也论有“膝痛”。根据疼痛的具体部位不同,膝痛又有不同的称谓:膝痛伴有脚痛,称为脚膝痛,如《圣济总录》《普济方》《针灸大成》等论有“脚膝痛”;膝痛伴有腰痛,称为腰膝痛,如《妇人大全良方》《傅青主男科》等论有“腰膝痛”;膝痛连及腿部,称为腿膝痛,如《古今医鉴》《不居集》等论有“腿膝痛”。因为膝痛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故也成为历代文献对膝痹最常用的称呼,甚至相互通用。其实两者是有所不同的,膝痹虽然以膝痛为最主要症状,但还包括膝肿等多种临床表现,因此有待进一步规范。

1.2 膝 肿 膝肿也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如《备急千金要方》曰:“膝肿,内踝前痛。”《针灸资生经》曰:“中封主膝肿。”后也常以此症状作为本病之名。如《名医类案》专门列有“膝肿”。《外科大成》论有“膝肿初起”。另外,《针灸资生经》《普济方》《神应经》等也论有“膝肿”。

1.3 膝 痹 古代文献无膝痹之名。娄多峰提出膝痹之名,在《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中论有本病,并列有膝痹医案16例[5]。娄玉钤《风湿病诊断治疗学》首次把膝痹作为肢体痹之一进行论述[6];随后《中国风湿病学》最早独立章节对膝痹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护预防等进行论述,完备其理法方药[7]。其后被多书所采用[1,8-9]。

2 膝痹的病因病机

膝痹发生不外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以感受外邪,劳损外伤等为主。

2.1 感受外邪 气运太过或不及,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居住潮湿之地,冒雨涉水,感受风寒湿等邪,客于膝部筋骨肌肉,邪瘀痹阻,发为本病。或外感湿热,浸淫于膝,湿热痹阻,导致筋骨肌肉关节失养,而致本病。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腰股痛发,NY股膝不便。”《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Yt足病。”“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股胫足膝中痛。”汉・华佗《中藏经》曰:“邪气妄入,……下流腰膝。”《备急千金要方》曰:“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宋・王兖《博济方》曰:“风冷气流疰,脚膝疼痛。”宋代《圣济总录》曰:“肾主腰脚,其经为寒邪冷气所客,注于腰脚,则膝胫髀胯腰脊冷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风湿流注经络间,……脚膝疼痛,不能步履。”“寒湿所伤,……腰膝或肿。”窦材《扁鹊心书》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腿膝或肿。”杨《杨氏家藏方》曰:“风寒湿痹,客搏经络,……脚膝无力,筋骨疼痛。”严用和《济生方》曰:“风冷邪湿,留滞下焦,足膝拘挛,肿满疼痛。”金・李杲《东垣试效方》曰:“寒湿相合,……膝膑痛,无力行步。”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曰:“风湿相搏,腰膝疼痛。”《证治汇补》曰:“寒湿多侵于下,脚腿木重,足膝疼酸。”日・丹波元坚《杂病广要》曰:“寒湿所伤,……腿膝浮肿。”

2.2 正气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不节,或年老体虚,致肝肾不足。肝主筋藏血,肾主骨充髓,膝为筋之府,肝血盛,肾精足,则筋骨坚;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可致本病。或平素体虚,或产后久病等,致气血亏虚;或饮食内伤,脾运失健,气血生化乏源,则膝部筋骨关节失养;或受外邪,邪留于膝,皆可发为膝痹。如《诸病源候论》曰:“肾虚受风寒,故令膝冷也。”“肾气衰少,脾肾肝三经受于风寒湿,停于腿膝。”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曰:“骨极令人酸削,……膝重疼痛。”王焘《外台秘要》曰:“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时瘥,久久流入脚膝。”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肾气不足,体倦乏力,腰背强痛,脚膝酸软。”“脏腑虚弱,……腰膝疼痹。”《圣济总录》曰:“肾脏气虚,外邪杂至,脚膝缓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肾经虚弱,下注腰膝。”《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肝肾脏虚,风湿进袭,流注腿膝,行步艰难。”金・李杲《兰室秘藏》曰:“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年老之人足膝疼痛。”明・董宿《奇效良方》曰:“肝肾俱虚,精血不足,足膝酸疼。”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曰:“肾气衰弱,脾肾肝三经受风寒湿,停于腿膝。”李{《医学入门》曰:“肝虚为四气所袭,手足顽麻,脚膝无力。”吴《医方考》曰:“肾气虚弱,肝脾之气袭之,令人腰膝作痛。”《张氏医通》曰:“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清・吴澄《不居集》曰:“三阴亏损而腿膝痛,此皆非外邪有余,实由肝肾不足所致也。”

2.3 痰瘀气滞 劳损外伤,久行久站等使膝部筋骨关节过度负重,慢性损伤,可使气血运行涩滞,痰浊瘀血停滞于膝,发为本病。或外邪久滞,瘀而不去,气滞血瘀;或痰饮内停,留滞经脉,膝部经脉闭阻,而致本病。《太平圣惠方》曰:“伤折后,脚膝腰胯被冷风攻击,疼痛不得行走。”《圣济总录》曰:“瘀结痛冷,折伤闪挫,腰膝痹痛。”宋・陈无择云:“胸背手脚颈项腰膝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钩痛,……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疾。”《杨氏家藏方》曰:“气滞,血脉凝涩,筋脉拘挛,肢节腰膝强痛,行履艰难。”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支饮者……膝冷成痹。”清・傅山《傅青主男科》曰:“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筋骨牵引,……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证治汇补》曰:“髀枢左右一点痛起,延至膝_肿大,恶寒,夜剧者,痰也。”《医部全录》曰:“寒湿及清痰流注经络,腰膝、背胁疼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受三气兼挟痰涎宿饮,故……膝冷成痹也。”翁藻《医钞类编》曰:“风湿客于肾经,血脉凝滞,……下注腰膝,重痛无力,步行艰难。”

综上所述,膝痹发病由人体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感受外邪,外力损伤,劳逸不当等原因所致,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10]。本病病位在膝部,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膝部筋骨肌肉关节失养,外邪痹阻或瘀血痹阻。病性多为本虚标实,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实以外邪痹阻、瘀血阻滞为主。本病多发于体力劳动者、肥胖者、年老者及长期站立工作者,常因感受外邪及劳损外伤而诱发加重;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受外伤或外邪,常为本虚标实之证。

3 膝痹的主要表现

“膝痛不可屈伸。”(《素问・骨空论》《神农本草经》《类经》)“膝伸不屈。”“坐而膝痛。”“膝痛,痛及拇指。”“坐而膝痛如物隐者。”(《素问・骨空论》《类经》)“尻股膝髀Yt足病。”“股胫足膝中痛。”(《素问・至真要大论》)“膝中痛。”(《灵枢・杂病》《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类经》)“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膝外廉痛。”(《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普济方》)“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针灸甲乙经》)“膝冷成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医心方》《证治准绳》《证治汇补》《杂病源流犀烛》)“腰膝疼痛。”(《肘后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医方类聚》引《经验良方》《万氏家抄方》《杂病源流犀烛》)“腰膝酸痛。”(《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日华子本草》《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魏氏家藏方》《本草纲目》)“髀枢膝骨痹不仁。”“筋挛,膝不得屈伸。”“两膝挛痛。”(《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普济方》)“膝痛胫热不能行。”“膝股重。”(《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方》)“膝内踝前痛。”“膝股肿。”“膝中寒。”“膝寒不仁。”(《备急千金要方》)“膝重疼痛,浮肿如水状。”(《千金翼方》)“脚膝冷痹。”(《外台秘要》)“脚膝疼痛。”(《食医心鉴》《太平圣惠方》《博济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鸡峰普济方》《普济方》《医门法律》《辨证录》)“脚膝顽痹无力。”(《食医心鉴》)“腰膝筋骨疼痛。”“脚膝骨髓酸痛。”(《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普济方》《景岳全书》)“虚劳膝冷疼痛。”““膝胫酸疼。”“腰胯连脚膝,晓夜疼痛不可忍。”(《太平圣惠方》)“腰膝冷痛。”(《养老奉亲书》《圣济总录》《本草纲目》)“腰膝无力疼痛。”“脚膝酸疼。”“腰膝积冷酸疼。”“腰膝痹痛。”“脚膝痹疼痿弱。”“膝冷疼。”(《圣济总录》)“脚膝重痛少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证治准绳》)“膝胫不能屈伸。”“腿膝酸疼。”(《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胫麻膝痛。”“腿膝酸痛。”“膝内廉痛。”“脚酸膝重。”“膝股内外廉痛不仁。”“膝痛如锥,不得屈伸。”“膝痛不得屈伸。”“膝中痛不仁。”“膝股内痛。”“膝胫内廉痛。”“膝冷痛不已。”“满膝不得屈伸”(《针灸资生经》《普济方》)“腿膝酸痛。”“膝寒不仁,痹痿,不屈伸。”“膝伸不得屈。”“膝痿痛。”(《针灸资生经》)“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普济方》)“胸背、手脚、颈项、腰膝隐痛不可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腿膝疼痛。”(《杨氏家藏方》《仙拈集》)“腿膝麻痹、冷疼。”“脚膝沉重,疼痛肿满。”“腰膝肢体疼痛。”(《杨氏家藏方》)“脚膝湿痹。”“腰腿脚膝痛。”“脚膝寒痹。”(《鸡峰普济方》)“病两膝膑屈伸有声剥剥然,或以为骨鸣。”(《儒门事亲》)“膝下筋急。”(《脾胃论》)“足膝筋骨肉疼痛。”(《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腰膝重痛。”(《东垣试效方》《摄生众妙方》)“脚膝,或肿或痛。”“脚膝痹弱。”(《御药院方》)“足膝疼痛。”(《兰室秘藏》《丹溪心法》)“腰膝湿热痛甚。”“腰膝积冷疼痛。”“膝痛不能屈伸。”“膝股痛。”“膝痛痿。”“腰膝冷重。”(《普济方》)“两膝红肿疼痛。”(《神应经》《针灸大成》)“足膝酸疼,步履不随。”(《奇效良方》《冯氏锦囊秘录》)“腰眼膝髌皆痛。”(《丹溪摘玄》)“膝肿痛。”(《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腰膝作痛。”“腰膝实而作痛。”(《医方考》《冯氏锦囊秘录》)“脚膝肿痛,行步艰难,腰膝、臂髀大骨痛。”(《明医指掌》)“腰膝筋脉拘急。”(《万病回春》)“股膝内痛。”“腿膝酸疼。”“膝t股肿。”(《针灸大成》)“膝痛,左膝痛了右膝痛;发时多则五日,少则三日,昼轻夜重,痛时觉热,行则痛轻肿却重。”“膝膑痛。”(《证治准绳》)“双膝酸痛筋不支。”(《幼科金针》)“足膝疼酸。”(《证治汇补》)“膝胫之痛。”(《张氏医通》)“腰膝、背胁疼痛。”(《医部全录》)“腿股膝膑胫足病。”(《杂病源流犀烛》)“腰胯膝腿疼痛。”(《伤科补要》)“膝腿肿疼。”(《医抄类编》)“膝腿足痛。”“足膝肿痛。”(《医学妙谛》)“其膝痛在筋,则屈不能伸而肿。”“膝胫痹弱重痛。”(《类证治裁》)“腰膝关节疼痛。”(《奇方类编》)

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膝痹的表现进行了丰富而形象的描述。综合文献所述,膝痹的主要症状有:单膝或两膝局部疼痛、肿胀,伴有沉重无力、麻木、不仁、骨鸣、屈伸不利等。根据其证候特点,西医学的膝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滑膜炎等出现膝痹表现者[1],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4 历代医家对膝痹的论述

在《内经》之前,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对本病就有描述:“[少]阳(})……[膝外廉]痛,振寒。”是现存文献对本病的最早论述。《内经》对本病也有相关论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中藏经》曰:“邪气妄入,则上冲心舌。上冲心舌,则为不语;中犯脾胃,则为不充;下流腰膝,则为不遂。”《太平圣惠方》承《诸病源候论》论曰:“夫虚劳膝冷者,此由肾气弱,骨髓虚,为风冷所搏故也。”《圣济总录》在“补虚理腰膝”曰:“内经谓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盖肾主腰,肝主筋,筋聚于膝。若肾脏虚损,肝元伤惫,则筋骨受病,故腰膝为之不利。”金・张从正《儒门事亲》论有“屈膝有声”和“膝肭跛行”,形象地描述两膝为患屈伸时可有摩擦音。《普济方》承《圣济总录》曰:“寒气多谓之冷痹,其证令人脚膝i痛,行履艰难,四肢麻顽。”并列有“肝风毒流注入脚膝筋脉疼痛”“水气脚膝浮肿”“补虚理腰膝”等与本病相关。明・张介宾《类经》在“刺四肢病”中对《素问・骨空论》所论本病进行解释。《傅青主男科》在“腰腿肩背手足疼痛门”中论有“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曰:“肝肾虚热,风湿内攻,腰膝作痛冷痹症,及屈伸不便。肾水脏也,虚则寒湿之气凑之,故腰膝作实而痛。”何其伟《医学妙谛》论有“膝腿足痛”。林佩琴《类证治裁》承《张氏医通》在“腰脊腿足痛论治”中论有本病。《杂病广要》也承《张氏医通》论述膝痹。现代吕继端论曰:“腰膝足跟疼痛,此为肝脾肾三经相合之处,酸软乏力为阳虚精亏,痛甚为肾经虚热,或肾络亏虚,肾脉失养。”

5 膝痹相关问题

5.1 膝痹与腿痹 两者都可表现膝部疼痛,活动不利。膝痹病位主要在膝部,可为单膝或双膝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等,而无其他部位不适;腿痹乃为整个腿部下肢疼痛肿胀、酸困麻木甚则肌肉萎缩。故两者明显不同。但在部位上,膝是腿的一部分,功能相关,联系密切,因而病变时易合并出现。有时膝痹可表现为腿痹的一部分,部分膝痹进一步发展可为腿痹。因此,两者应注意区分。

5.2 膝痹与鹤膝风 两者皆可见膝部疼痛、屈伸不利等。鹤膝风以肌肉瘦薄,骨节呈露,如鹤之膝等为主要表现,多发于膝、肘关节;膝痹以膝部疼痛,可伴有沉重、肿胀、骨鸣、僵硬等为主要表现。但若膝痹日久不愈,骨节肿大,筋缩肉卷,可形成膝大胫细的“鹤膝风”。因此,鹤膝风是膝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特殊类型,故为特殊痹之一[11]。

5.3 膝痹与痢后风 两者皆可见膝部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但痢后风有泻痢病史,以腰膝酸软,下肢关节疼痛、肿胀,甚则行走困难为主要表

现;膝痹则无泻痢病史,除膝部疼痛、肿胀外,可伴有骨鸣、僵硬等,病位以膝部为主。两者较易鉴别。

5.4 膝痹与经筋痹 两者皆可见膝部疼痛、屈伸不利等。膝部经筋痹病位较为局限,常位于经筋循行之上,具有明显的压痛点、条索、团块等阳性体征,关节少有破坏;膝痹病位为整个膝部。故两者不难鉴别,但膝痹亦可伴发膝部经筋痹[12]。

6 膝痹的治疗

6.1 膝痹的治疗原则 膝痹治疗,当辨虚实、病邪,辨证论治。病初,邪盛证实者当祛邪活血通络为原则;久病,邪少正虚者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蠲痹通络为原则。由于本病病位在膝,故治疗时应注意加用补肝肾、壮筋骨及膝部的引经药。另外,本病治疗应重视针灸、推拿等疗法,配合功能锻炼。此外,膝痹伴发膝部经筋痹者,应兼顾治疗。

6.2 历代医家对膝痹的论治

6.2.1 秦汉晋唐时期 《内经》最早提出针刺治疗本病,如《灵枢・杂病》曰:“膝中痛,取犊鼻,以圆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素问・骨空论》曰:“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起而引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N;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类经》对其解释曰:“蹇膝,膝痛而举动艰难也;伸不屈,能伸不能屈也;股骨曰楗。治其楗者,谓治其膝辅骨之上,前阴横骨之下,盖指股中足阳明髀关等穴也。”“侠臀两旁骨缝之动处曰机,即足少阳之环跳穴也。”“因立暑中而肢体散解不收者,当治其骸关,谓足少阳之阳关穴也。”“拇指,小拇趾也,足太阳经所出,故当治其N,即委中穴也。”“N上为关,关者膝后之骨解也。”“背内,足太阳经之大杼穴也。”《神农本草经》载牛膝主“膝痛不可屈伸”等。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承《内经》曰:“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膝关主之。”“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髀关主之。”“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阳关主之;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诸病源候论》主张用汤熨针石、补养宣导治疗本病;特别对外治法尤为重视。如治“脾肾肝三经受于风寒湿,停于腿膝”的熏蒸方等。《备急千金要方》承《针灸甲乙经》针灸治疗本病,曰:“阳辅、阳交、阳陵泉主髀枢膝骨痹不仁。”“风市主两膝挛痛。”“大冲主膝内踝前痛。”中封主“膝肿,内踝前痛;梁丘、曲泉、阳关、主筋挛,膝不得屈伸,”“犊鼻主膝中痛,不仁”“解溪、条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肿”“合阳主膝股重”;阴市、伏兔主膝中寒;“侠溪、阳关主膝外廉痛”“光明主膝痛胫热不能行”;《针灸资生经》从之。并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之……喜流入脚膝”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鸡峰普济方》从之。《外台秘要》用独活续断汤治“肾气虚弱,卧冷湿地……久久流入脚膝”。

6.2.2 宋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列有川椒丸、补益干漆丸、石斛丸等9首“治虚劳膝冷方”。另外,用萆Z散、茴香子丸、磁石丸、天麻石斛酒、大豆独活酒治“腰膝疼痛”等;雄黄摩风膏治“脚膝筋脉不利”;淋熨虎骨汤治“脚膝腰胯被冷风攻击,疼痛不得行走”。倍力丸治“腰膝筋骨疼痛”。《普济方》从之。宋・陈直《养老奉亲书》用三圣丸“治腰膝冷痛”。《博济方》用金粉丸治“脚膝疼痛”。《圣济总录》列有木瓜煎丸、虎骨酒、乌头煎丸等22首“补虚理腰膝”方剂。另外,还记载大量治疗本病的方剂,如加味四斤丸治“脚膝痹疼痿弱”;牛膝大豆浸酒治“筋挛膝痛”;胡芦巴散治“腰膝疼”;羌活饮治“膝冷疼”;黄芪酒、巴戟天酒、牛膝薏米酒、牛膝附子酒治腰膝疼痛等。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列有“治肾脏风攻注脚膝方”,用地黄丸“祛风湿,壮脚膝”;虎骨酒治“腿膝冷麻”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巴戟天饮治“脚膝疼痛,行履不得”;思仙续断丸治“腿膝酸疼,艰于步履”;七圣散治“脚膝疼痛,不能步履”等。《针灸资生经》承《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曰:“委中治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风市疗胫麻膝痛。”“三阴交疗膝内廉痛。”“承山疗脚酸膝重;阳陵泉疗膝股内外廉痛不仁。”“曲泉主膝不可屈伸。”“阴谷治膝痛如锥。”“阳陵泉治膝伸不得屈。”“京骨治膝痛不得屈伸。”“三阴交治膝股内痛;交信治膝胫内廉痛。”“膝眼疗膝冷痛不已;伏兔疗膝冷;丰隆疗腿膝酸痹。”“三里主膝痿痛”等。并列本病医案1例。《普济方》从之。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用一粒金丹“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啮”;《普济方》从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用抱龙丸治“风湿进袭,流注腿膝”;四蒸木瓜丸治“脚膝疼痛”;“川膝煎治肝肾虚,为风寒湿毒所中,流注腿膝,历节疼痛”。《杨氏家藏方》用健步丸治“腿膝麻痹、冷疼”;轻脚丸治“一切脚膝沉重疼痛”;鹭鹚藤散“治腿膝疼痛”等。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曰:“腰膝痛者,寄生汤、养肾散;瘀血滞者,如神汤、舒筋汤。”《证治准绳》从之。张锐《鸡峰普济方》用牛蒡子酒“治脚膝寒痹”;海桐煎、楮实煎“治久患脚膝湿痹”;小黄芪丸治“脚膝疼痛”;黄芪牛膝散治“腰腿脚膝痛”。李杲用开结导饮丸治“腰膝重痛”;在《东垣试效方》中用苍术复煎散治膝膑痛无力;《丹溪摘玄》《证治准绳》从之。在《兰室秘藏》中用黄柏知母酒治“年老之人足膝疼痛”;《丹溪心法》从之。元・许国祯《御药院方》用补阴丹治“脚膝痹弱”;乳香没药丸治“脚膝或肿或痛”;《普济方》《奇效良方》从之。

6.2.3 明清时期 《普济方》承《太平圣惠方》《博济方》《圣济总录》等列有羚羊角散、槟榔散、五加皮散等13首“肝风毒流注入脚膝筋脉疼痛”方;有槟榔散、郁李仁散、商陆散等11首“水气脚膝浮肿”方;有牛膝木瓜丸、肾附丸、麋角丸等41首“补虚理腰膝”方。引《肘后方》用加减草宝汤治“腰膝疼痛”;用桐皮薏仁酒治“腰膝湿热痛甚”;神力丸、石松浸酒治“脚膝疼痛”;羊肾散“治久患腰膝疼痛”。在针灸部分承《针灸资生经》论治本病曰:“治膝内痛,穴曲泉、膝关。”“治膝内踝前痛,穴太冲”等。明・陈会《神应经》曰:“膝t股肿,委中、三里、阳辅、解溪、承山。”“两膝红肿疼痛,膝关、委中、三里、阴市。”《针灸大成》从之。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引《经验良方》用正本丸治“腰膝疼痛”。《奇效良方》用加味四斤丸治“足膝酸疼”;《冯氏锦囊秘录》从之。张时彻《摄生众妙方》用治湿神效火龙膏治“腰膝重痛”。江《名医类案》列有“膝肿”医案1例。龚信《古今医鉴》用乳香定痛丸治“腿膝痛及筋骨风”。李时珍《本草纲目》用五加皮酒治“腰膝酸痛”;戊戌酒治“腰膝冷痛”。《医方考》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膝作痛”。《万病回春》用二十四味飞步散治“脚膝酸软疼痛”;青囊酒治“腰膝疼痛”。杨继洲《针灸大成》曰:“股膝内痛:委中、三里、三阴交。”“腿膝酸疼:环跳、阳陵、丘墟。”“脚膝痛:委中、三里、曲泉、阳陵、风市、昆仑、解溪。”《证治准绳》承《医学纲目》用和血散痛汤治“膝痛,左膝痛了右膝痛”;用茯苓汤治疗支饮所致“膝冷成痹”,《证治汇补》从之;用活血应痛丸治风湿下注,脚膝重痛少力;《医钞类编》从之。张介宾《景岳全书》用大营煎治“腰膝筋骨疼痛”。万表选《万氏家抄方》用药烧酒治“腰膝疼痛”。清・喻昌《医门法律》用巴戟天汤治“脚膝疼痛,行步艰难”。祁坤《外科大成》用加味二妙散“治膝肿初起者”。《傅青主男科》用控涎丹治“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陈士铎《辨证录》用真火汤治“脚膝疼痛,行步艰难”。《张氏医通》辨证论治本病,曰:“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故治膝胫之病,又须以去湿为主。大抵痛在筋者,多挟风热,则屈不伸而肿,二妙散加羌、防、升、柴;兼阴虚者则热而不肿,虎潜丸,或二妙散加牛膝、肉桂;因卧湿地,流入脚膝,痹弱疼重,千金独活寄生汤……。”并在“膝痛门”列有方剂5首。《医部全录》用五积散治“腰膝、背胁疼痛”。陶承熹《惠直堂经验方》用秘传豆黄丸“治湿痹膝痛”。《杂病源流犀烛》用除湿汤“治腿股、膝膑、胫足病之因于湿者”;牛菟丸“治腰膝疼痛。”俞震《古今医案按》列有膝痛医案1例。钱昌秀《伤科补要》用健步虎潜丸治“腰胯膝腿疼痛”。翁藻《医钞类编》用升阳除湿汤治“膝腿肿疼”。《医学妙谛》用单方治“足膝肿痛”。《类证治裁》承《张氏医通》论治曰:“其膝痛在筋,则屈不能伸而肿。”并辨证为风热、阴虚则热、风湿、湿热、虚寒兼挟风湿、虚热等进行论治。另列有本病医案3例。李文炳《仙拈集》用步利丸“治腿膝疼痛”。吴世昌《奇方类偏》用胡椒五加皮酒治“腰膝关节疼痛”。

6.2.4 近现代时期 近代王季儒对于“膝关节有积液者加木通、防己、甘草,以风药胜湿”。胡毓恒认为:“退行性骨关节病重在肝肾,喜用骨碎补、鹿含草。”对于“膝关节骨质增生者再加牛膝、独活”。张鸣鹤对于“膝关节痛,活动后加重者,用全蝎”。《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用萆Z归膝汤、老寒腿方治膝痹等。吕继端认为:痹病“腰膝以下为甚,则重用独活以除太阴伏风。”袁浩用温通化瘀法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方用三棱莪术汤、四生汤。《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用豹骨木瓜丸“治腰膝腿疼,脚膝拘挛,筋骨无力”。《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用健膝蠲痹汤“治膝关节骨质增生形成骨关节炎,滑膜渗出增加者”。《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用枳马丹、二术苓皮汤“治膝关节滑膜炎”;双苓利水方“治膝关节积液”。《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用三仙骨痹丸治骨痹证之病在膝者,膝腿沉重,步履难行,或疼痛难忍;云蛇汤治膝关节滑膜炎属肾阳不足,阴寒凝滞证;沙蒺藜方治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损伤疼痛。《痹证专辑》用益肾蠲痹丸“治身体顿,汗出怯冷,腰膝i软,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中国针灸治疗学》曰:“膝内廉痛,膝关、太冲、中封针之;膝外廉痛,侠溪、阳关、阳陵针之;膝肿,足三里,以火针刺之。”《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曰:“膝关节痛,阴陵泉,梁丘穴下犊鼻寻,委中曲泉三阴交,足三里上用针行。”

上一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新生乳鼠颞下颌关节软骨... 下一篇: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