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创新作文训练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9 09:07:12

新课标下创新作文训练的几点思考

摘要:抓住契机,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一定的写作技巧,强化作文训练。加强“下水文”的示范作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作文 创新 思维 示范 指导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便焦头烂额,大难临头一样。许多学生不得不在老师最后通牒下,上网下载,旧作改编,临时组装应付了事。对这些“克隆”文,老师批改同样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没有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长期受制于统一价值观和统一审美观的统一训练,使他们不约而同地朝着一个统一的目标、用统一的写作模式以满足统一的作文要求”。学生力求在中考中得一个保险的分数,中规中矩,压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美的熏陶、享受,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新课标教材对写作的要求同样体现了这一原则,作文题材比较灵活,内容比较丰富。新课标写作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以,我们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就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抓住契机,培养观察能力

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诚心感悟生活,丰富作文之源。

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美丽的景,感人的事,值得歌颂的人。具体做法是,抓住契机,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对人、事、物、景做细致的观察。如2010年的四月二十九日,天气异常,上午第一节课时下冰雹,我就布置学生观察并做记录,下午第八节课时天气突然变晴,东南天空出现了彩虹。我立即组织学生到操场观察,并教学生注意自己的观察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从几个方面观察,做好笔记,并记下当时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观察笔记就写了二百多字,因为亲眼目睹,记得又生动又详细。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人,描写人。比如来我校维修的民工,要求学生通过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其精神世界。对学校、班级新近发生的事,也要求学生记述下来,并简单做点评价。这样从一二百字的短小训练开始。只要能抓住人、事、物、景的特点,真实准确地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就不失为一篇短小的好文章。也为下一步的作文训练积累了材料。

二、强化作文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是写作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培养创新思维的敏感性。激发观察兴趣,把学生的无意知觉引导到有意知觉的轨道。激励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启发学生“见人之未见”。通过敏锐力、洞察力练习,学生的目光就会敏锐起来,思维也会“敏感”起来,鼓励学生“想人之未想”。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和体验。二者结合起来,观察的人、事、景、物就真实灵动,个性鲜明,就会引发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就会产生灵感和思想火花,创作出新颖别致的佳作来。

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流畅性。作文训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或对象)作多向性或多角度发散思维,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构思方案。再次,引导学生自由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学生所熟悉的人、事、物都可以选作题材,通过合理想象、删取、融合,虚构成文。例如,要学生写一篇题为《感受春天》的作文,学生下笔就是“花红了,柳绿了”,再往下没词儿了。我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打开,多角度描写春天,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加上想象、联想,可以想到古今中外的春天,诗人笔下的春天,气象学家眼中的春天等。学生思维一打开,写作的语言就多了,感受也自然而然产生了,有感叹时光流逝的,有感慨环境破坏严重的,感受真实而发人深思。作文训练达到了目的。

三、培养一定的写作技巧

训练完成以后,许多学生会写了,语言也丰富了许多,但平铺直叙,流水账一样,毫无动人之处。这就要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景,写人叙事中运用生动的描写,才能使景物真切,使人身临其境;使人物血肉丰满,性格鲜明。作文中,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运用好,也会使文章真挚感人,发人深思。细腻的情怀,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见解,更会让文章立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学生还应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开门见山,首尾照应;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管中窥豹,以小见大等。写作的技巧很多,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之后,可根据自己写作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四、充分利 用“下水文”的示范作用

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早在5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指出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端,其中一点就是:学习作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叶老认为这种做法的动机是错的,可取之处不大。叶老的观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著名语言学家熙教授过去曾拿出孙女小学的作文夸耀:童心童趣跃然纸上,语言虽纯朴,却读来亲切有味。但到初中就差了,高中就更不行了,辞藻堆砌多了,真话少了,说明我们教师对学生条条框框的束缚之大,也说明对做人的基本素质的忽视……其实,思想感情不过是生活的反映,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就应允许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因此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只要同学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笔端。”并且告诉学生,只要忠于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任何陈旧的作文题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和心灵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曾以《枯叶蝶的两面人生》,《一个搬运工》,《偶遇虞美人》等文,指导学生怎样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和感受。更多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写作文,同一题材,同一要求,同时写作,写完一起交流。下水文的榜样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五、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许多教师感慨,学生受网络文学等的影响,写作语言粗俗,思想感情不健康 。在学生的多数作文中,我们很难感受到种种美好情感的流露,如,父母之爱的深沉,师生之情的真挚,同窗之谊的真诚,邻里之间的友好……也较少看到学生远大理想、高雅情趣、健全心理、奉献精神的表现。有的却是对父母老实本分的不满,对老师严格管束的怨恨,对比自己强的同学的嫉妒,对为何读书的认识的偏颇,对社会上不正之风及许多问题看法的偏激……用这样的情感和思想写出的文章怎会文质兼美、生动感人呢?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用心灵去写作,用心去感悟生活,吐露心声。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生活处处蕴含着美,见到日光,联想到的应是朴实无华;见到铺路石,联想到的应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健康的良好心态。而对一些错误的看法,我们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而必须予以纠正,帮助他们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使他们能以正确的思想去认识人生,思考社会,大胆进行想象和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培养理想的有“绅士”风度的人,给他以美的熏陶、享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文素养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作文教学不仅看重文采,更应重视情感的培养,加强思想的引导,发挥作文教学的“育人”作用 。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如果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积累,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在写作时又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定会在初中阶段写出题材新,结构匀,技巧好,有着鲜活的时代感的佳作来。

上一篇:浅谈俄语职业教育情感教学 下一篇:突破阻遏“新课改”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