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29 09:06:00

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灵魂。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高校教师应树立以下教学理念: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但应重视教法,更应重视学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质量 教法 学法

Establishing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

and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bstract: Teaching is central to the work o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concepts is the soul of the work of school teaching. To prot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teaching concepts as following: teaching and educating ar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dhere to the teacher-led, student-centered; not onl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s, but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law; rational and effectiv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Key words: teaching concepts,teaching quality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灵魂。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体系。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

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要同时担负起“进德修业”的双重责任,这一思想一直影响至今。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使命陈述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就是要引领学生担负天下责任,传承高尚品德;授业,就是传授知识,研修学业;解惑,既解传道之惑,也解授业之惑。韩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三者都很重要,但传道为先,即教育学生为学必先为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上论述都肯定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教书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学问传授给学生,而育人则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诚实、守信、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本质体现,是教师职业的最高追求。教师就是要通过育人来实现人生价值,担负起教师的光荣职责。

高校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应当具有的一种工作态度,应当树立的一种工作理念,应当强化的一种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是高校各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形成道德观念的活动。

高校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中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些课程都对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起强化作用。政治、语文、外语等人文学科课程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铸造大学生美好善良的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充满了审美因素,传授这些知识的教学艺术,更使大学生在乐中学、在美中学,受到美的感染。二是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除了课堂讲授之外,教学活动还包括辅导答疑、考试考查、批改作业、课外活动、毕业实习等环节,教师都应当把它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机会和有效手段。教师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迪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竞争的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学风等。教师对上述各个环节严肃认真的处理,本身就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纪律性和职业道德都大有裨益。三是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影响大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教师的精神境界、人格、信仰、品德、情操、学术见解、治学态度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教师,被学生看成做人的楷模,有些学生甚至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高校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教育方法和高尚的人格风范,对学生的教育尽量做到情理交融、严爱结合、知行统一。

二、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长期以来,受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凯洛夫教育模式固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也有它不可回避的缺陷。首先,它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其次,凯洛夫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认知环节―――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结论等方面,往往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由教师“”,或由教师“浓缩”得只剩下结论让学生咀嚼,这必然造成学生观察力和分析力降低,判断缺乏自信,推理缺乏依据,只是僵硬地记忆结论。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凸现,主导作用被强化,各教学环节的把握与调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教学媒体的搭配与应用、教学进度的控制、教学重点的掌握、教学难点的突破、课堂气氛的调动等,统统由教师负责,教师既当编剧,又当导演,甚至还当演员,导致教师角色紊乱。当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文理分割,重工轻理,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加上过于集中统一的教学管理,给学生带来了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更要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过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创造环境,从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育之道不在于灌输,而在于鼓励、引导和启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孔子崇尚“愤启悱发”的教育思想,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则提倡“引发自得”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去学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如果说孔子的“愤启悱发”是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基础上提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孟子的“引发自得”则已蕴含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理念的萌芽。古代“愤启悱发”、“引发自得”的教学理念,是对师生关系的正确把握,同时告诫教师必须从“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不但应重视教法,更应重视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念的载体,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都要直接通过先进的教学行为或方式来实现。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当前高校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时,更多考虑的是以教师“如何教”的思路来安排和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播和讲授,而以学生“如何学”的视角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特色性的教学计划则往往被忽视。换言之,在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工作中,更多地重视教师的教法研究而忽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学生的学法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实际,倡导尊重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思维和综合能力。它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都要立足于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来规划和设计教学任务与方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锻炼其思维方式,培养其自学能力,提升其知识运用和实践的能力,练就其综合素质。教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多种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的功能,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因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从目前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看,并非所有的课程和教学环节都适合用多媒体授课。一些课程的知识点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如计算机类、图片较多的生物类、比较抽象的机械运动类、制图类等课程,是比较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等强调公式推理与证明过程的课程时与教师的授课思维节奏应该同步,这些课程若过多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学效果则难以保证。因此,多媒体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而定。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经常将自己置于电脑显示器后面,专注地讲解屏幕上的知识点。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课件,不注意观察学生反应,不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这就把传统教学中“人灌”变成“机灌”,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记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过程,要尽可能地创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加强师生互动,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探究。

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播放速度过快,致使信息在学生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变短,学生没有时间去理解、分析和消化。此外,由于播放速度太快,多数学生都不再做笔记,课后很难复习所学内容。因此,教师应适当控制多媒体的播放速度,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该慢的地方一定要慢下来,做到张弛有度。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只是讲课的教案,而应该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随时查阅或下载,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可以提前学习或者跨专业学习,突破了专业的限制和年级的限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教学理念具有行为导向、行为动力的作用,它保证教师教学行为的正确方向,有利于教师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责任,加深对教学的认识。高校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海、邓娜、杨小雯:《论教学理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4,(5);

[2]周国强:《从教育本质看教书与育人的关系》[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万俊毅:《高校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权力与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9,(8);

[4]云新华:《谈大学里的教书与育人》[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5]刘峰:《新时期如何强化高校教师与教书育人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7);

[6]高兴兰:《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主体论》[J].滨州师专学报,1999,(9);

[7]李会欣:《高校教学中的“学法”教育之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

[8]曾睿、赵龙庆:《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71);

[9]黄永红、王胜奎:《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世纪桥,2009,(12);

[10]石磊:《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学状况》[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3);

[11]周健:《论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上一篇:高一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浅谈 下一篇: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