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9-29 08:44:09

营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文课堂

课堂提问过多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一连串的课堂提问中,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被动、缺乏生机。“话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余映潮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教研中摸索出的语文课型,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在余映潮老师的课堂上,巧妙的话题设置,既从侧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又引发了学生广泛的思考,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以简驭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整体阅读,深化理解

语文课堂应坚决摒弃繁芜琐碎,力求在简约中让学生充分体

会到文字的魅力。整体阅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全局上对选文的内容主旨、表现手法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余映潮老师在《卖油翁》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设计了这样的“主话题”:“请同学们用‘课文中……两个……’的句子分别说一句话。”(附《卖油翁》选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这个“主话题”的设计,犹如深湖中投进的一枚石子,一下子打破了学生平静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学生回答:“课文中有两个段落,第一段写的是‘看陈射箭’,第二段写的是‘评陈射箭’。”有的学生回答:“课文中陈尧咨有‘善射’与‘自矜’两个特点。”有的学生回答:“课文中从‘睨’和‘微颔’两个词可以表现出卖油翁不以为然的心理和神情。”从文本的内容,到文本的人物形象,再到文本的用词、表现手法,学生的新发现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余映潮老师自己也感叹,一个话题引出这么多的“话”,这就是主话题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常谈论的所谓的“生成”。

这个教例表面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余老师对文本的深刻理

解与巧妙的课堂话题构思。对于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选文,大多数教师可能会遵循着“扫除文字障碍―理解文章内容―品评艺术特色”的程序来进行教学。如此教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可长期下来造成学生的阅读课堂审美疲劳不说,对学生阅读原始阶段的体验也是一种变相压制。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余老师“一话题而经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课

堂氛围。围绕这一“主话题”,学生必然会主动扫清字词障碍,深入理解主旨大意,品析文本表现手法。可见,巧妙精简的“主话题”设计是何等重要,它足以使原本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光彩夺

目的迷人魅力!

二、优化教学,注重策略

深入学习和掌握阅读策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当语文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出“类”的鲜明特征,就能给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余映潮老师就非常注重利用“主话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的阅读策略、方法,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少精彩的教学片段。以《散步》一文的教学为例:

引导学生朗读完课文,余映潮老师这样小结:这篇文章的朗读,主要应注意这样一些朗读的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之后,他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课文的语言。他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话题”:“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点评。”

师: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是这样品味的:“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作者没有写成“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很巧妙地把“我”的责任感表现出来了;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师:这样,这个句子就从多角度表现了人物。好,下面每位同学在课文中找一个地方,再谈谈这个地方对人物的表现活动的描写。

(学生活动)

(几位学生举手)

生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中“太迟,太迟了”写出了我的感慨。

生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是不容易度过的意思,体现出我对母亲的关怀,说明“我”是个孝顺的儿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教师首先要交给学生策略、方法。余映潮老师首先给出学生一个“主话题”,这个“主话题”里就暗含着品味语言的方法。接着,余老师以文本的第一小节为范例,进行了精细的鉴赏。有了这样的范例再多加练习,学生就能逐步掌握“抓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赏读方法。

学生能够从“太迟”“熬”中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可见其已具备了较高的语言品味能力和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这种字斟句酌功夫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阅读能力所要求达到的水平有清晰的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学法策略的渗透,促进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渗透学法中“主话题”的设计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三、多角辐射,激活思维

一个优秀的“主话题”设计应考虑到问题的开放性,便于从多角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个范围内,过分追求答案的整齐划一。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卖油翁》课例也体现了多角辐射、激活思维的思想。再如:

在教学《狼》一文时,余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主话题”:同学们,想一想,“狼”的狡诈表现在哪里?

生1:“坠行甚远”――狼贪婪而又小心翼翼。

生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既

懂得配合作战,又会虚张声势。

生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

生4:“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

学生围绕余老师提出的这个“主话题”,积极思考,读出了“狼”的“狡诈”,加深了对“狼”本性的理解。这样的“主话题”设计难易适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课堂自然呈现出良好的互动效果。因此,如何设计具有较强辐射范围的“主话题”,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成为语文教师在话题设计时需

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语文阅读课应追求简约、朴实的教学风格,教师提问和设置话题的技巧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强化,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扎实的锻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解读、对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要有全面正确的把握。余映潮老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方法,相信会给广大语文教师以弥足珍贵的教学启示!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水磨初中)

上一篇:做实验就是做科学\做辩论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