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医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时间:2022-09-29 08:42:17

对新时期医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同年级的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解新时期医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在校医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医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医学生志愿者拥有医学专业知识优势,他们在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应急和居民健康保健中发挥其他专业学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价值。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多具有突击性和短期性,活动声势大而有效覆盖不足,参与人员多而坚持长期服务少,活动流于形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开展23年,其经验和做法是研究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素材。通过课题组从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哈医大一院学生志愿者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文依据本次调查中所收集的关于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的基本情况及其余调查结果中相关数据,旨在分析医学类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问题和特点,探索构建医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主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四。毕业年级的四个不同专业 (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卫生监督,口腔医学)的在校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

1.2调查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发放问卷1089份,收回1016份,收回率为93.3%,其中有效991份,有效率为97.54%。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核查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对受访医学生认为影响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发展的因素的调查,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能够吸引医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因素,反映了学生的意愿,如果组织者能够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支持和保障,将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同时能够保证已经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学生愿意继续参与的积极性。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者的基本权益成了当务之急。大学生志愿者基本权益包括:对志愿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保障、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得到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乃至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才是保护志愿者积极性的重要措施。(见表1)

二、医学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1.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使志愿精神长存于我们的国家之中,是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永远发扬下去,使我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

1.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服务工作的完成需要志愿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奉献自己的爱心、并用自己的言行去帮助别人、感染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全新社会感受。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可以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延续,可以让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进而感受到自己的需要得到实现时的满足感,达到双赢的效果。

1.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服务项目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才能圆满完成任务,是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3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校园里倡导富有团结、奉献、友爱、集体主义的思想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增强广大同学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校园中提倡志愿服务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达到了育人的伟大目标。

2.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随着志愿服务事业而不断创新和提升。从以上内容来看,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在权益保障、资金支持、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工夫,实现系统整合。

2.1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2.1.1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工作的注册登记制度,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个人全部纳入注册登记,发给统一的志愿服务证明。甚至可以探索建立全社会的志愿服务者登记制度,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者与社会志愿服务者进行对接,统一管理,赋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这样,一方面可强化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社会荣誉感,另一方面可实现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正规化,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广泛开展创造条件。

2.1.2建立志愿者信息库,详细记录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可以根据志愿者的不同专业、特长,分门别类建立不同项目的专业服务分队,实现分类管理;其次,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对志愿服务者的培训;再次,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考评机制和评价机制。

2.1.3加强对志愿服务者的培训。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培训,可探索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为志愿者提供提高管理知识、专业技能提供平台,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可发放结业证书和技能认证证书,使志愿者的学生成果能够通过证书的方式体现出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充分的经费有助于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公益热情并为他们的参与提供方便,同时为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1要扩大资金的来源。要探索形成支持志愿者活动的多元投入机制,形成长期的资金来源,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经费来源可以通过学校投入、政府投入、企业资助、社会捐赠以及特定服务收费等方式。

2.2.2要规范资金的使用。资金的使用严格实行统一的项目管理,避免个别人挥霍、浪费志愿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可借鉴社会福利基金的运作方式,将冗余的资金用于投资,使资金能够有效运行,保障资金的长期发展。

2.3完善组织运行机制

高校志愿活动是一项非营利的社会事业,要想得以长足有效的发展,就必须得到高校党团组织更多的关注。探索建立健全校团委指导志愿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的组织机制。校团委要发挥核心指导作用。第一,要立足本校实际,扶持各种服务型团体,帮助立足本身特色开展专业,如医学生发挥自己医术方面的特长,开展公共卫生应急活动、社会保健宣传活动等。第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帮助大学生志愿者解决学业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冲突,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第三,要形成学生志愿者的阶梯层次,避免由于大学生流动性强而容易出现的服务经验断层的问题。第四,要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现行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协调与社会团体或中介团体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规范化的社会公益活动提供保障。

2.4完善价值认同机制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分为利己性动机和利他型动机。这两种动机并不是水火不容,泾渭分明的。有些动机本身难以区分利己性还是利他型,如增加社会阅历!增加社会交往、让生活更充实等。更多的学生实际上是兼有利己性动机和利他性动机,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满足自己交友、锻炼自己或展现个人价值的需要,表现出利己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产生出利他的效果。通过建立志愿者价值认同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志愿者利己性动机,促使志愿者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活动。

2.4.1建立志愿者贡献度评价机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其完成情况可以获得不同的贡献度,贡献度高的学生在学校荣誉授予、毕业就业等方面获得优先的待遇。如加拿大有些高校就要求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到活动室做志愿者,照顾和安抚孩子,并把学生在那里的工作情况作为推荐就业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学校在授予奖学金、荣誉称号时,可以将贡献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增强志愿者的竞争力。

2.4.2建立志愿者精神奖励机制。志愿者不需太多的物质奖励, 但应加强其精神上的激励。可以加强对优秀志愿者的社会宣传,将志愿者的故事制成 DV播放, 起到良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建立志愿者评价和反馈机制,志愿者团队每隔一段时间收集被服务者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把被服务者的感谢反馈给志愿者, 对于表现优秀的志愿者,授予其“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从而切实地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

上一篇: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心得 下一篇:数字化图形训练在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