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玲:收获在“没有航标的河流”

时间:2022-09-29 08:20:47

陶玉玲:收获在“没有航标的河流”

当年这段戏拍完后,用吴天明导演的话来说,这种“心似黄连脸在笑”的艺术效果正是他孜孜以求的。

本图出自吴天明1983年独立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没有航标的河流》。

图中李纬饰演的放排人“盘老五”和陶玉玲饰演的“吴爱花”年轻时曾是一对情侣,却在历经磨难后被迫分离。“”中,吴爱花家庭连遭变故,丈夫死了,儿子死了,她背负满身伤痛沦落为一个可怜的“讨米婆子”。终于不期然地,竟在一家小面馆中,吴爱花和盘老五重逢了。霎那间四日相视、相询。目光中是愕然、关切、愁思,从对方的眼神里,两人相知伴随着苦不胜情的仍是要将经年积聚的情感,在这喧嚣的世间里还要压抑下去。“十年生死两茫茫……”李纬与陶玉玲,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联袂,在这里演绎出了全片的高潮。

不过,和以往的苦情电影不同。内心深处早已遍体鳞伤的吴爱花在那一刻并没有泣不成声、眼泪婆娑,在顾客熙来攘往的面馆里,她极力地控制住内心奔涌如潮的感情与泪水,最终苦苦地一笑,转身走了,整个段落深沉、含蓄、毫无做作之感,却又摧人心魄,催人泪下。当年这段戏拍完后,用吴天明导演的话来说,这种“心似黄连脸在笑”的艺术效果正是他孜孜以求的。陶玉玲把这部《没有航标的河流》看成是自己表演生涯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还在五六十年代,陶玉玲就凭着《柳堡的故事》和《霓虹灯下的哨兵》蜚声国内。经历了“”的磨难,大明星陶玉玲先后在《三个失踪的人》、《奸细》和《如意》中担当配角,并在《如意》剧组结识了著名演员许还山,两人脾气相投,一见如故,遂以姐弟相称。

《小说月报》是陶玉玲工作之余非常喜欢翻阅的刊物。一次不经意间,“没有航标的河流”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作者是叶蔚林。小说以放排人盘老五的遭遇为主线,深深刻画了吴爱花、石牯、赵良、改秀等一批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富有强烈的泥土气息和反思力度。陶玉玲越看越着迷,尤其对吴爱花这个人物,经常手不释卷地反复阅读揣摩。一天,她和导演董克娜正在屋里聊天时,许还山推门进来。

“还山啊,你看了这期《小说月报》没有?叶蔚林《没有航标的河流》我很喜欢,他这个小说根本用不着改编,本身就像是剧本一样。”

许还山一愣:“你很喜欢吗?我们西影厂正好要拍这个戏,那我给厂里写信推荐你好不好?”

事隔多年,陶玉玲谈及此处仍然激动良久:“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向任何导演推荐过自己,可是这部片子例外,是我自己推荐的,可居然真的就让我去了。说到底,我得首先感谢许还山同志。”

就这样,陶玉玲来到了西影厂《没有航标的河流》剧组,许还山怕陶玉玲吃不惯招待所的饭,天天让爱人把饭菜做好送到招待所去。每天排练回来,陶玉玲都能吃到保温盒里热乎乎的饭菜,心里真是像在家里一样温暖。

排练的差不多时,全体剧组南下来到湖南冷水滩开始实地拍摄。大家都住在当地的一个冰棍厂里,陶玉玲印象最深的是,伴随着每一天的闷热,是轰轰隆隆的机器声。她只好与李纬等人,每天晚上跑到楼顶的天台上去研究琢磨剧本。

《没有航标的河流》的拍摄过程同样艰苦。男演员大都来自城市,一般都比较白,电影上这种效果可不行;经过两三个月的放排训练,日晒水淋后,哪还需要化装,全都晒爆了皮,黑黝黝地都像泥鳅。有一个湖南小伙就是晒不黑,结果比别人还要多晒好几倍的功夫,眼瞅着身上一个个水泡,实在是太可怜了。拍盘老五下河放排的时候,也遇到过难题。放排人很少有穿衣服的,因为那种恶劣危险的环境里女人是不去的,见天站在水里,穿着衣服倒是累赘了。真实的话,就应该是这样。但在片中该如何表现呢,思前想后,还是女同志聪明。她们找来女式的连筒丝袜,下半截裁掉,给李纬“套上”。在河水中一看,仿佛真的什么都没穿一样。对此,已经六十开外的李纬也毫无忌讳,他乐呵呵地逗着大家说:“你们只要敢看,我就敢拍!”

在拍摄这部与以往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有很大不同的影片过程中,陶玉玲得到了许多新的表演上的体会与感受,并成功地将它们演绎、运用到了实际拍摄中,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收敛戏剧式的,刻意而为的感情的体会与运用。“有些时候,恰恰不需要你泪流满面,观众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共鸣。”就如“重逢”那场戏,虽然和“二妹子”、“春妮”比起来,“吴爱花”似乎不是影响特别大,但陶玉玲认为这是一位虽短暂却充满顽强生命力的形象。

上一篇:又有25部电影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等 下一篇:胸怀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