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探究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9-29 07:59:23

谈生物教学中探究情境的创设

好奇心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好奇心和生物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情境,使学生快速融入探究过程中,感悟探究的真谛,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创设探究情境的方法

1.运用生活现象创设探究情境

生活现象中蕴含丰富的生物探究资源。如在潮湿的夏季,在许多背阴的地方都会有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而有污染的工厂附近没有苔藓植物的存在。教师可根据这一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发现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此时探究的问题不是由教师提供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的欲望会比较强烈,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增强。他们并不满足于课堂的教学环境,而是主动要求走出教室,把课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来实地探究苔藓植物的结构。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而且对其生活环境也会印象深刻。不仅解释了污染工厂周围没有苔藓植物的原因,还很好地理解了苔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苔藓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不仅如此,学生还深刻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如,学习“根尖结构”前的一周左右,提供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大豆种子分别正着和倒着种植在土壤中,其根分别会向哪个方向生长?”许多学生由于没有生活经验,想当然地回答“根会分别正着或倒着生长”。此时教师没有必要去纠正学生的答案,而是组织他们通过实践探究。这不仅能纠正学生认知上的错误,而且会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根的“向地”生长的特性,同时还会为观察根尖结构准备了充分的素材,可谓是一举多得。

2.利用诗词、谚语创设探究情境

例如,在学习“光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提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诗句,让学生推测“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墙外的空气好,有的认为是墙外的空间大,有的认为是墙外的光线好,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对这些答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经过自己设计实验,不仅提升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对植物生长的向光性和向水性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生物适应环境也会有深刻的理解。又如,在学习食物链时,引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询问这是不是一条食物链呢?这会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急切想知道答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课本,探究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特点,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3.利用科学史来创设探究情境

每一个生物学知识的产生都蕴含一定的探究资源,特别是一些生物学史更是如此。如在学习生物遗传规律时,首先介绍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遗传规律的兴趣。当学生获得一些遗传规律后,组织学生探究人的性别决定,并要求他们解释在自然情况下,男女比例为什么接近1∶1。这样,学生就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来探究之。又如,学习微生物时,充分利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来引导学生理解霉菌的一些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中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的重要性。

4.利用媒体网络创设探究情境

媒体和网络为教学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资源,也为课堂探究情境的创设注入了新活力和动力。无论是图片和视频,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学习《单细胞生物》时,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微生物的视频,而后再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针对视频和图片,提出有关单细胞生物的一些问题,而后根据问题来获得有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动手实践,还是阅读课本,一切都是学生主动的,教师在背后指导、激励,学生的收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又如,学习《食物网》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生物写出其中所含的食物链,由于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学生对食物链知识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而且对食物链中伴随着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理解非常深刻。但也必须看到,尽管多媒体的资源异常丰富,但仍需要进行一定的甄别,绝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否则,就会出现喧宾夺主而影响探究效果。

二、创设探究情境的时机

在探究性学习中,为了达到探究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局限于哪一种固定时间和模式,要多角度、多方位创设探究情境。既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进行,以促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探究情趣;也可以在课堂中间进行,以改变学习方式,使课堂教与学形式不断变化,减少学习的疲劳度;还可以在重点、难点处进行。知识重点、难点处,学生往往都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往往就是学生思维断续或没有实际经验和实践所致。在此处创设探究情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重难点攻破,而且还能利用重难点进行深入探究。

总之,创设探究情境,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有趣起来、主动起来、有效起来。

上一篇:立足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下一篇:高三生物概念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