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应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

时间:2022-09-29 07:35:52

财政应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

【摘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提出,引发了编制主导权之辩,即财政部门主导型与国资管理部门主导型,双方均提出了政策、理论上的依据。本文从财政的职责要求、维护预算的统一和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方面分析,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应是财政部门。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财政职责 预算统一

财政政策

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出以来,就存在着编制主体之争,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个:“财政说”和“国资说”。

“财政说”认为,财政部门应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国资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国资经营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只能是部门预算。其主要依据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规定要求财政部门编制执行国有资本预算;为维护政府预算统一、完整,国家财政部门应为国有资本预算编制主体;国家预算只有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编制下才能使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本预算余缺相继,相互融通;国有资本预算是财政政策的衍生手段,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必须超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

“国资说”认为,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应当主导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理论依据是:由国资委编制国有资本预算是实现国资委管管人、管资产和管事相结合的保证;政府公共权力和法人财产权在国家利益和股东利益上相互抵触,政府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预算必需分离;国资委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利于出资人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的对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由国资部门为主编制,但编制的预算不是政府预算,而是出资人的财务预算或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特别预算,国资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

这种争论的背后,除了有财政与国资管理部门职责要求的需要,也客观存在着对各项国有资本收益及其相关支出权的争夺。经过协调,结论是:财政部编制总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委试编央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但这仅是暂时性的安排,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争论的结束。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法律的责任上,还从是维护预算的统一上来看,财政部门都应承担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责任,原因如下。

一、是财政部门的内在职责要求

1、理论基础

按照厦门大学邓子基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本质“一体五重”和财政管理“一体两翼”的论述,社会主义财政具有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本)财政的“双重(元)结构模式”特点,财政不仅具有社会管理职能,还具有经济管理职,因此财政不仅要参与税收的分配,还要参与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社会主义财政职能定位也为财政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主要发挥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职能。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来看,财政不仅要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还要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非政府之间的配置。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来看,财政不仅具有调节个人收入的职能,还有调节企业利润的职能;从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来看,财政需要通过国家预算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法律依据

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第十九条第二款明确预算收入包括“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即指各部门和各单位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境内外国有资产产生的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缴部分。这为财政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供了法律依据。

3、实践要求

1995年,财政部发文明确要收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2001年,财政部了《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财政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职责。多年来,国有资本(产)经营收益也一直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列入政府收入科目,并对收益的监缴入库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为了贯彻落实《预算法》和中央有关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要求,财政部在2006年6月份起草《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其准备工作现已经完成,正在研究制定上报国务院。该《意见》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的划定,不仅包括国资委监管的部分央企以及地方各级国企等非金融企业,还包括各类金融企业,以及国家各部委下属的国有企业,涵盖的范围比较全面。该《意见》的出台,将明确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合法性。

二、是维护预算统一的体制保证

国家预算作为政府的年度收支计划,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预算的统一与完整是其重要原则。预算的统一与完整要求不仅仅是指编制主体的唯一性,更重要的在编制主体的基础上,要求政府根据国家的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各项收支计划,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而保证预算编制主体的唯一是实现政府预算统一与完整的重要体制保证。虽然国家规定“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融通。如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裂出去单独编制,是否也意味着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也可以分裂出去单独编制?这样政府预算将四分五裂,一方面是预算的统一完整政策原则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如果各项预算实行不同部门单独编制,由于各项收入、支出的不确定性且缺乏调剂手段,不仅各项预算无法平衡,整个政府预算的收支平衡将不能得到保证。

同时,当前国资部门监管的仅是非金融类的部分国有资产,尚有大量的金融类国有资产与非金融类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保留在财政部门。从这一角度来看,由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是维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一与完整的有效途径与办法。

三、是贯彻国家财经政策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政策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不断加强,实施怎样的财政政策对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财政政策主要运用国家预算、税收、国债和财政投资四大手段从收入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影响来调控宏观经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政府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是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也只有在财政部门的主导编制的前提下,与财政公共预算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对地方政府,特别是省以下政府,由于不能实行赤字财政、不能制定税收政策、不能发行国债,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调控力度明显不足。因此,如何统筹使用预算与财政投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离出财政,则地方财政对经济调控作用将更加弱化,对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也大打折扣。

四、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关系

公共财政预算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的财政收支计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均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同样的责任。(2)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无论在权能依据、实施目标、收支形式和收支范围上均存在着不同,其管理手段和编制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保证政府预算的完整和统一的前提下,既要实现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相互融通与协调,又要保证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对独立性。

2、正确处理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关系

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并不是排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作用。相反,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国资部门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协调与配合。因此,我倾向于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或出资人预算的观点。即财政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财政政策的需要,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程序、方法、收支范围等,国资部门在国资本经营预算总的框架内编制部门预算或出资人预算,报财政部门汇总审核。

3、正确处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的关系

企业财务预算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必须在各个单一企业制定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编制原则与方法进行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企业财务预算总的反映,但不是企业财务预算的简单汇总,除了遵循相关原则与方法外,还需要通盘考虑整体的国家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建立在准确、翔实的企业财务预算基础上,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来编制。

【参考文献】

[1] 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财政研究,2006(1)。

[2] 彭清寿、赖永添、吴子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之辩.21世纪经济报道,2006-3-27。

[3] 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2)。

[4] 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当代经济研究,2005(5)。

上一篇: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借鉴RBC理论的探讨 下一篇:健全行政责任体系 建设责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