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36例

时间:2022-09-29 07:28:46

针刺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36例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针刺 低频脉冲电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其发生率约为20.9%~64%,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再次入院率和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笔者于2000年~2005年采用传统针刺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该症36例,并与仅用传统针刺治疗35例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1例均为住院病例,以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入选病例均为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在2级以上,同时意识清楚,无针刺禁忌症者。其中脑梗死50例,脑出血21例;男46例,女25例;年龄46~79岁,平均66.11±10.23岁;病程1个月21例,2个月21例,3个月及以上29例。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测试吞咽功能评级(分为5级。1级:能顺利1次5秒钟以内咽下,计0分;2级:能1次咽下,但超过5秒,或分2次以上,能不呛咽下,计2分;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计6分;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屡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计8分):3级16例,4级23例,5级32例。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脑血管病常规内科治疗,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配合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并且均用针刺治疗。针刺时患者取端坐位,微张下颌,消毒后,取1.5寸针刺廉泉,向舌根方向刺入0.8~1寸,平补平泻得气后退至皮下,再分别左右30°角刺入0.8~1寸,得气后出针。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治疗组加用低频脉冲电治疗,颈稍前屈,采用PHYSIOMEDExpert型多频诊断治疗仪,以三角波刺激喉两侧吞咽肌群,辅助电级大小5cm×11cm,置于颈后,接阳极;刺激电极为点状电极,置于双侧下颌下三角处,接阴极。脉冲时间为500μs,频率2Hz,电流强度为6.4mA,每次刺激时间2~3s,间歇时间5~6s。刺激前将食物含于口中,刺激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每侧各刺激8~10次,每天治疗1次,10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

统计学处理是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χ2。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为饮水试验评定达到1级,显效为饮水试验评定达到2级;有效为饮水试验评定由4、5级达到3级;无效为饮水试验评定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评分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注: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0.01;两组治疗后对照,P<0.01。

4 体会

脑卒中后缺血性延髓麻痹引起吞咽困难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通常采取针刺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我们在此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其主要机制是脉冲时间为500μs的三角波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损伤肌肉,因为受损肌肉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可使三角波的适应期缩短,阈值降低,从而引起局部肌肉收缩。咽缩肌群收缩与舒张可使食物进入食道,以适量的食物进行训练,能重新建立吞咽反射的皮层控制功能。同时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故两者结合取得佳效。

收稿日期 2008-01-29

上一篇:会厌逐瘀汤配合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58例 下一篇:针刺为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