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煎血竭化瘀颗粒治疗痛经型子宫内膜异位症33例观察

时间:2022-02-20 02:52:07

关键词 痛经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煎中药 血竭化瘀颗粒 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腔以外而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痛、痛经及不孕。痛经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痛经,可触及附件包块[1]。笔者运用血竭化瘀颗粒治疗本病33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3例患者均为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病人。年龄22~45岁,平均32岁;病程6月~15年,全部已婚。随机分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病程及病情具有可比性。

2.2 诊断标准:①渐进性痛经;②经期少腹及腰骶不适,进行性加剧;③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④后穹窿、子宫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⑤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⑥月经前后附件上述包块有明显之大小变化(未用抗生素治疗)。凡有以上①、②、③中之1项和④、⑤、⑥中之1项者,即可作为临床诊断。本组患者中医辨证属血瘀痛经,诊见月经前后小腹疼痛,盆腔可扪及包块结节,月经失调,舌紫黯或瘀斑。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中药免煎颗粒组成的血竭化瘀颗粒。药物组成:血竭、红花、制大黄各6g,莪术、三棱、桃仁、香附、当归、威灵仙各10g,丹参30g,延胡索12g。加减:经前小腹痛剧,胀痛,加柴胡、八月札各10g;经前小腹痛剧,四肢厥冷,加良姜、附片各6g;经量多,色鲜有血块,口干,大便干燥,加丹皮、赤芍各10g;经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倦怠无力,加黄芪、白术各30g;腰痛,经量或多或少,不孕,加菟丝子10g,鹿角片6g。每日1剂。分2次冲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采用丹那唑口服,每日2次,每次0.2g。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停用其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标准[2]制定。痊愈:治疗后疼痛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余症状全部消失,治疗结束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疼痛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疼痛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治疗结束3个月内症状不再加重;无效:腹痛及其余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33例中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30例中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00%。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对痛经积分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平均积分10.18±3.30,治疗后5.35±3.53;对照组治疗前平均积分10.20±3.26,治疗后4.98±3.48。两组治疗前后的痛经积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体会

痛经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痛经、症瘕范畴。根据痛有定处,可扪及盆腔包块、结节,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特点,辨证为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免煎血竭化瘀颗粒方中血竭、制大黄、莪术、三棱破血化瘀为主药,当归、桃仁、丹参养血活血,威灵仙、香附、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瘀血内阻,故活血化瘀为其治疗大法。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活血化瘀药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软化粘连,缩小包块,抑制炎症和组织异常增生,并有镇痛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通过两组治疗本病的观察,其止痛的效果相当。而治疗组采用的免煎中药颗粒剂型,比传统汤剂服用方便,依从性强。

5 参考文献

[1]乐杰,王世阆,卞度宏,等.妇产科[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45-3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67-271.

收稿日期 2008-03-26

上一篇:活血化痰补肾调周法治疗小型子宫肌瘤26例 下一篇:抑抗助孕汤治疗免疫性不孕46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