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杰:一花一叶总关情

时间:2022-09-29 06:17:28

达人档案

就读学校:江苏省海门中学,理化班高三(15)班

座右铭:事在人为

敬佩人物:钱钟书

喜欢书目: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等

创作悟语:

想起穿行在大街小巷繁芜世界里的龙应台说的“以相机做心的批注,眼的旁白”,我所理解的写作,大概就是这样,当对于生活有了所感所想时,就用文字来表达、来记录。

我们蔡老师常说的“且行且思”,也让我学会用生活中的体会与思考去赋予文字活力。如果说写作是半亩方塘,生活无疑是源头活水,两者结合,才可见到“天光云影共徘徊”。

而以生活入文,需要有一颗善于体察细微之处的心。佛偈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我们学会体会细微之处的深意,那么半朵百合花里也能嗅出生命的馨香,一墙爬山虎亦可唤醒沉睡的记忆。

而有时候,我们却一味停留在空洞乏味的说教上,陶渊明、司马迁、李白、杜甫在我们的作文里反复出场,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文字使我们的作文陷入“假、大、空”式的困境。

古龙笔下的花满楼说:“你有没有听见雪花飘落在屋顶上的声音?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中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都带着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我感动于他双目失明仍带有一颗细嗅蔷薇的心,而写了这番话的古龙之所以成为大家,大抵也是因为他在一股干云豪气之外有一双细细端详生活之美的眼睛。

抛开“假、大、空”,怀有一颗体察生活的心,我想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们会走得更远。

达人作品

半朵百合花

黄文杰

穿越这个城市大街小巷的繁芜,刻骨铭心的始终是与你的两次相遇。是曾经两度有意无意飘落在我心湖上的你,让我嗅到生命持久而又绝美的芬芳,轻唤你的名字,百合。

尘世里初相见,你着一袭白裙,裙摆处绽放一个生命美的极致。轻轻下垂的硕大花瓣,像是含羞低首,脸庞上挂着浅浅的笑,那样淡然脱俗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使我久久停驻。经过你身旁的一刹那,一股芬芳似乎就要甜到我的心房。只一眼,你便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从此,甘愿为你疏远那娇艳婀娜的月季,也不再流连那热烈似火的玫瑰,心田半亩只有你,那一枚清丽淡雅的花影。

每每想起你,便好似揽入了一季的芬芳。可是你绝美的素颜怕早已不再,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了。怀抱着这样的遗憾,直至你再次出现在眼前。

我是先嗅到了一股馨香,乍然抬头,是你!像在水中起舞,橙色的花瓣轻轻舒展开来,一片,两片……你散落的花瓣在茶水中沉浮,渐渐旋转着向下。可是半朵百合花,再也无法串起我心中美好的回忆。怀着无奈,浅嘬了一口,淡淡的香一直蔓延到心里,一如初次相遇,你醉人甜美的芬芳。如今,纵使素颜不再,却是“香如故”,甚至更浓郁。恍然惊悟:即使是破碎的你,也依然如此美好,因为岁月无法带走你的芬芳。那一刹那,打动我的已不再仅仅是那明媚的花影,更是你生命深处终年氤氲的馨香。

此刻我才了解,其实很多东西,即使曾经美得令人驻足、回望、流连,也终有一天,会承载不了岁月无情的变迁,而那些经历了岁月琢磨更能触动人心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美,就像偶然间拾起一盘落满尘埃的磁带,拂去表面的细灰再次聆听,你会发现那些遥远的歌声依旧动人——时光掩盖了美丽的包装,可消释不了沉淀在流年深处的旋律。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即使曾经众人爱慕的容颜,也会成为照片上发黄的记忆。人生奔赴夕颜的那一刻留下的,应该是经岁月淘洗更醇厚的馨香,更动人的旋律。感谢那半朵百合花,在我心中留下的不是花冢的憾恨,而是花香的觉悟……

桥 黄文杰

新桥端跨在小河上,白色的水泥,暗红的三个大字,到底是叫什么呢?我见过有桥名叫“镇中桥”的,然而不能用给它,这里太偏僻了一点;市里有座桥叫“丹心桥”,也不适合它,这两个字在乡间田野里太刺眼。我想不起来了,大概也没人会记得。桥建得很漂亮,然而远远地看,却像是褐色大地上打的一块补丁,显得突兀了些——旧衣服上的新补丁。

这桥并没有多少人走,然而桥不寂寞,隔了几十米,还有一座老桥,深灰色水泥板搭成的,两边没有护栏的那一种,现在已经被废弃了。桥边有棵老桑树,桑葚掉落在桥上,染下深紫点点。桥两边的人家几乎不来往。从外婆的话里,我知道那边叫作“西边”。外婆在东边住了这么长久的时间,她可以告诉你东边人家的许多琐碎,然而她说不上西边的人家房前有没有小围墙。

对于西边的些许记忆是我自己得来的。老一辈的人担心孩子跑得远,常用一些故事来唬我们别过去。可我们还是溜过去了。那天午后,我们去捡桑葚,树在那边,踩着桥过去了。我清晰地记得踩在桥上水泥板轻微的振动和石板缝里瞥见的那一点墨绿湖面。过了桥,再也收不住脚步,我只走出去一小段路,便看见一座老屋,屋前种着许多花。这里的一切,与东边是一样的,流水,人家。

那是我幼时第一次打破“家规”的经历,从此,长辈们的故事便失去了神秘性。他们自己与那里是不来往的,一条浅浅的河,把什么都隔开了。后来,我常在楼上听见有人向外婆问路。我想那些人大概是问过才来的,然而看见了河便总以为没有路了,连桥也没有,于是外婆热心地告诉他往北走,沿着河找还有一条桥,末了叮嘱人家过桥要小心。但是桥依旧寂寞。

修这座新桥的时候,似乎两边的人都不热心,村子里剩下的老人们已经到了无意去了解和熟悉新事物的时候。但是桥,最终还是端跨在湖面上了,寂寞地庄重着。

新补的水泥随温度冷却而凝固,能走上去了,可是除了必需的交通外,人依旧很少,只有这两座桥依旧相伴。

对于彼岸的陌生,年深月久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心里最初可建一座桥的岸边一旦杂草丛生或一片荒芜,便再也跨不过去了……

我属于那儿 黄文杰

我一度以为自己习惯了这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然而在穿越过这个迷宫里的所有街巷,听过这里所有的喧嚣繁杂后,我开始怀念一种安静、一种温暖、一座老屋和关于它的种种过往。

那个我曾经依赖过的地方,墙壁上有我刚会拿笔时留下的“鬼画符”,窗台上有我用来捉萤火虫的小瓶子,屋前还有葡萄架,葡萄架上结着仲夏的故事和无忧的童年。

时光斑驳了老屋的粉壁,也敲击着我成长的跫音,我终究只以一个年轻的背影告诉老屋:我属于前方。匆匆的脚步声里,我无法得知,那早已模糊的一笔一画的稚气,那萤光闪烁中单纯地喜悦着的眼,那满架青碧的葡萄藤是否始终等着我回头再望一眼,含着不舍与留恋。

于是我走进城市,开始像很多人一样于两点一线间奔忙,疲惫让我渐渐抹去老屋的记忆,也让我渐渐习惯于安睡在喧嚣里。很多个夜晚,老屋院前的月光静静流淌,知了声伴着屋里的人沉入安稳的梦乡时,静静伏在书桌前的我正被谁家防盗门砰然关上的声音惊醒。

那个趴在桌上睡着的晚上,蒙蒙眬眬醒来后,我只是半睁着眼,静静枕着手臂。窗外仍传来汽车驶过的声音,一束灯光斜照进房间,在天花板上划过光影,匆匆而已,却在本不安静的夜里显得愈加刺眼。那一刻,我突然厌倦了我一直试图习惯的喧闹繁杂。我累了,多想有一个只属于我的静好角落。我想起了老屋,只有在那儿,我才是自由的、无忧的。如果我在那儿,我可以在夏天看萤火虫飞舞,可以听满院的蝉鸣此起彼伏,可以在葡萄架下看星空,这一颗是牵牛星,那一颗是织女星……

我忽然明白,我从未离开过,我一直是属于老屋的,一直依赖着它给我的安详,给我的温暖。我始终是老屋墙壁上那一株爬山虎,始终枕着它的手臂做着少年的梦。而城市,我只能去习惯,却不能完全依赖。喧嚣纷繁如流水,我的心,只是一叶浮萍。在这里我无所归依,老屋,才是我心安睡的地方。

时光啊,能否请你慢些走?能否留下我与老屋的一切一切,留下孩提时的涂鸦,留下萤火虫浅绿的光影,留下葡萄架上结着的青涩岁月?能否慢些走?让老屋永远屹立在我心灵的最深处,有那么一天我累了,还能回到那儿,枕着它的手臂安然睡去……

教师观察

作者善于观察,即使是“半朵”百合花也能够悟出人生的哲理——人生奔赴夕颜的那一刻留下的,应该是经岁月淘洗更醇厚的馨香,更动人的旋律;即使是生活中常见的桥,也能够发现人与人交往的关系——“心里最初可建一座桥的岸边一旦杂草丛生或一片荒芜,便再也跨不过去了”,强调了沟通的重要;即使是走得很远,也依旧想到曾经的“老屋”,那个给“我”安详,给“我”温暖的“老屋”,明白自己“始终是老屋墙壁上那一株爬山虎”,“在这里我无所归依,老屋,才是我心安睡的地方”,表达了对生命原点的思考,对人生解读的皈依。

可见,善从一花一叶中挖掘对生命、对人生的意义是人生不断提升的关键要素。

表现手法上,在三篇文章中,作者均善于运用细笔,来刻画“半朵”百合的模样,描写有关“桥”的内容,展现“老屋”的容貌,使用场景法让文章有真实性,更具有可读性。三篇文章都运用了或类比或对比的写法,如“怒放”的百合和“半朵”百合,新桥与旧桥,城市与乡村老屋,这种写法拓宽了文本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性。

所以,同学们,不要畏惧作文,不要为没有素材感到头痛,如果你善于从生活的点滴出发,善于发掘,善于思考,相信你的作文总会提升。 (指导老师:蔡健华)

上一篇:“四诊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我会像外公那样变成光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