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道路上

时间:2022-09-29 06:08:12

走在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道路上

崔翔教授于校园间行色匆匆,偶尔与周围师生点头示意或驻谈,满头灰白略微卷曲的头发根根矗立,犹如他的步履稳健、坚定。30年,他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

与电的绝缘技术结缘

1960年,崔翔出生于河北保定的知识分子家庭。懂事较早的崔翔会主动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敲桌、修凳、扎风筝等成了他的拿手绝活,他说正是儿时这种动手能力锻造了他后来的工程实践能力。中学时期,迷上了无线电的他与同学组成了无线电小组,摸索、感受着无线电的奇妙。从那时起,崔翔开始朦朦胧胧对“电”以及跟电相关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自立还带给崔翔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粉碎“”后全市组织了一次当时被称为“突然袭击”的数学闭卷考试,正是这次闭卷考试,让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公式可以自己推导、没有定理可以自己证明,只有把基本概念弄清楚,理顺逻辑关系,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他以优异成绩进入华北电力大学前身、时称河北电力学院的“电工师资班”就读,成为“”后恢复高考录取的第一批大学生。1984年,他继续攻读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9月,河北电力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师从张金堂、邵汉光教授。当时,500千伏变压器的国产化是行业研究的前沿课题。崔翔看准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积极投入其中。为了使研究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工程难题,他到当时我国最大的变压器厂─沈阳变压器厂做实地课题研究,并拜该厂的费增尧工程师为师,刻苦钻研,一住就是一年半。他的硕士论文《用优化模拟电荷法计算500千伏单相变压器直接式引线的三维电场》一经发表,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首台500千伏单相变压器引线绝缘系统设计产品,一次通过型式试验,为推动我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国产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崔翔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攻读加速器物理博士学位,成为该院第一个博士。当时兴起出国热潮,多数人选择了走出国门,崔翔却毅然留在国内。他希望能把自己从老师和社会实践中领悟到的知识与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下去。

探究科研和教学的科学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崔翔师从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羲先生,攻读博士学位。这里聚集了包括钱三强、王淦昌、汪德熙等在内的国内当时著名的理论物理、实验物理、核物理、核化学等领域的专家。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给了崔翔一个再次提升自己的机会,与大师的近距离接触也让他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本质。通过三年的博士研究工作,崔翔在电磁场高精度数值计算方法和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有两项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和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硕士研究阶段他选择了工程研究,博士研究阶段他走的是科学研究道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让崔翔陷入了沉思。崔翔深知,作为一名从事电气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应努力立足于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选择适合个人的研究方式。基于此,崔翔对自己提出了“两个不做”原则:如果是纯粹的工程问题,没有新的学术价值,不是前沿问题,这样的课题不做;如果是纯学术的问题,为了研究而研究,这样的课题也不做。崔翔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在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国产化、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以及1000kV特高压交流和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正是对此种选题原则的最好诠释。

1988年博士毕业后,崔翔回到母校华北电力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电磁场”是电气与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概念抽象,加上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成为电气专业中最难教也是最难学的一门课程,也因此被学生戏称为“老虎课”。作为主讲教师,崔翔坚持探索研究“电磁场”的教学艺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四结合”的教学方法:“与美学相结合、与历史相结合、与工程相结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

他鼓励学生树立美学观念,将科学与艺术进行美学对比,展示电磁场的美学特征,变“枯燥的理论”为“美学的欣赏”。他结合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史,运用“假如我早生200年,重走科学伟人之路”的授课方式,在关键知识点的讲授中,学习伟人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电磁场理论。与此同时,崔翔结合电磁场在工程研究中的运用,化相关参数、计算方法为一道道例题和习题,带领学生一起计算和推导。他为学生提供电磁场课外创新实践环节,充分开放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让学生们开展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的创新实践活动。

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崔翔始终坚持教学优先、本科生优先的工作原则,一直坚持本科专业技术基础课的讲授。由他担任班主任的2007级电气创新实验班在“电磁场”课程的考试中,及格率高达97%,其中80分以上的占78%。就这样,让学生们惧怕的“老虎课”变成了“纸老虎”。崔翔教授创新的“四结合”教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成为学校“电磁场”部级精品课程的一大特色。

探究德育路上的艺术

为师和待人,都是艰难而又繁琐的,崔翔在长年的体会和酝酿中,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心得。

崔翔在教学之余非常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他经常鼓励学生们多读一些关于中外历史特别是古希腊史、古罗马史以及文艺复兴等方面的书籍,多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等饱含文明和文化的地方。他希望学生能从人类文明的深度思考问题,能从前人的直接经验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次,他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了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设计图纸,并让学生思考这座建筑为何看上去如此宏伟壮观。当学生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时,崔翔通过分析神庙各个石柱之间的黄金分割比例,揭示这个建筑的美学内涵,学生们受益匪浅。借用这个原理,他通过数学推导,从简单的四个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了电磁场的所有规律,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电磁场方程的美。

崔翔还经常与学生分享他做人做事的准则。他说做人首先不能有私心,要多替别人着想,学会包容待人。“乐于吃亏是一门艺术”。他笑谈,“这道理虽然好说,但遇到事情很难落实。就如搞工程需要有团队精神,要懂得给予,不吝付出,才能搞好团结,共同进步。吃亏才能团结一批人。”其二要尽量低调,不要把自己置于过高的地位。他谦虚地说:“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转。明白这个道理后,心态就能谦虚下来,低调下来。”其三是要执着,不要让太多的诱惑牵绊自己,看准的东西就要努力去追。

不仅潜心于教书育人,崔翔还热心于社会公益,当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例如:有一次他深入农村调研,发现了诸如“打白条”以及国家一些政策脱离农村实际等问题,他在人大讨论会上,直言一些领导干部纸上谈兵,脱离群众,痛诉这种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引起当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又如:任代表期间,经常有含冤群众来访,向他反映冤案、历史或现实错案,他都积极对待,认真调研,据实反映,推动了这些案件的解决或纠正。

面对荣誉和成就,崔翔告诫自己不能骄傲,要时刻认识到自己仍与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他打了一个比喻: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默里河在前些年干涸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澳洲河流水位过低,地势较平,没有高和低的差距,河流是静止的,所以干涸了。找到差距,才能找回前进的动力。

差距、困难与挑战是他前行的动力。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年过五旬的崔翔,依然精神振奋,斗志满怀,沿着他既定的目标与梦想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上一篇:本科院校新生“不报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创新管理体制 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