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

时间:2022-09-29 05:26:13

浅淡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学校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承担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映射的我国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内涵丰富多样,有着很强的地域风情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民族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以蒙古音乐为例,阐述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是促进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蒙古族创造了他们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珍惜友谊、重视爱情的精神与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高尚境界DD真诚、诚信、善良是不谋而合的。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使人受到感染,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让学生为音乐美所陶醉,与音乐同欢乐,共悲伤。如:《我是草原小牧民》、《草原就是我的家》等,欣赏这些优秀作品,使学生从思想上到内心深处都受到极大的震撼,对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蒙古族音乐以它独特的自然性、随意性、生活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课堂融入蒙古族音乐可以把以往单调、枯燥的课堂带到一个轻松、自由、随意的辽阔大草原的意境中,尽情享受着快乐式的音乐,智力也在快乐中得到开发。如《草原就是我的家》这节课,我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这一特点,在教学导入时通过舞蹈观赏最具民族特色的蒙族动作,导入“走进呼伦贝尔草原”这一主题。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环境及风情风貌。

(三)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格。蒙古族音乐不仅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其中更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蒙古族音乐在学生行为和思想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对其进行艺术的渗透、雕塑,精神的哺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心理素质,身心全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如在《牧歌》课堂教学中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四)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在传承和保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起着创造和更新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不仅要经历历史发展时期的跨越,同时也要承受异类文化的冲击。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流行音乐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冲击,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改变,口耳相传的传承与保存方式,几乎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解体。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传承与保存下来,它必然要通过学校教育途径来传承和保存,把民族音乐融入课堂中。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弘扬民族音乐

(一)运用多元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平时的电视或一些媒体中稍有了解,但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能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反而学生对于一些流行音乐较为认同。所以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及民歌风格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及视频,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赏析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更好的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快乐。

(二)挖掘内涵,提高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的鉴赏力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表达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是概念的实质内容”。民族音乐的内涵在于表达本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信仰等内容。为了使学生学会欣赏民族艺术,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如:在给学生欣赏《嘎达梅林》这首作品,不要一开始就放视频,而应让学生在音频中逐步感受马头琴带来的巨大魅力,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旋律)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价值,再通过演唱歌曲和舞蹈反映这个民族的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在给学生讲解乐器构造的过程中让他们能更感受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了解祖先留下的巨大财富。欣赏民族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从艺术家的精湛技艺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有瞎子阿柄的《二泉映月》和贺绿汀《牧童短笛》……通过观察比较、听赏感受让他们认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在其特有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表现民族音乐,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民族音乐真正“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音乐与教学活动连接起来,这就要给予学生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游戏、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自由创造音乐,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从今年开始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进入中小学教学课堂,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也能充分了解京剧中的行当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并延续到别的戏曲种类上,从而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较多的了解,教师可以在拓展课中让学生探究、体验。如:在《生旦净丑演乾坤》这一单元中,笔者事先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各类戏曲,在第三课时音乐课上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课后学生反映很好,说道:“原先自己只喜欢流行歌曲,通过自己的学习,才知道原来中国戏曲竟有如此的魅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高民族音乐鉴赏能力提供了舞台,也为他们在今后的音乐之旅中关注民族音乐作了有益的尝试。

“传承本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是我国当前音乐界研究的新课题。因此,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探究渗透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推动中学音乐教育出现创新的局面。

上一篇: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解 下一篇: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