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计划

时间:2022-09-29 05:21:10

国土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计划

土地和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期间我市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发展现状

1、土地计划整体执行情况良好。“*”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总规模,1999-2004年,国家共下达我市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7841.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指标5843.2公顷;我市实际利用农转指标7841.9公顷,其中耕地5843.2公顷,无超计划利用土地现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1999-2004年,我市建设占用耕地7526公顷,补充耕地7526公顷,平均每年补充耕地940.7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3686.8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555.4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282.9公顷,补充耕地超额完成规划指标,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大力开展“三项整治”,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8.9万公顷,保护率达85%,保证了我市粮食生产安全。

——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和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基本得到满足。1997-2004年,我市建设年均占用耕地为940.7公顷,其中城市建设年均占用耕地370.7公顷,建制镇年均占用耕地121.3公顷,独立工矿年均占用耕地133.3公顷,交通年均占用耕地181.7公顷。“*”期间,为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确保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如洛三、洛界、郑洛、济洛、少洛高速,洛栾快速通道、城市西南环城高速等,这些工程的实施使我市对内、对外交通更加便捷。为拓展我市发展空间,先后顺利报批了13个城市批次用地,拓展了高新区的发展空间,保证了洛南新区建设用地,提高了我市城镇化水平。

——土地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提高。“*”期间,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改造中低产田等,增加了农用地数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一定作用;通过开展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复垦、空心村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增加林地面积,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有效提高了区内生态环境功能。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现状。我市矿产资源门类齐全,矿业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已发现的76种矿产中,具有探明储量的43种,做过系统地质工作具有估算地质储量的17种,各类矿产资源(不包括地热、铀、地下水)潜在经济价值总量5793亿元。

截止2005年底,我市已开发利用的固体矿种33种,占固体矿种总数的39.2%,已开发利用的固体矿床179个,占固体矿床总数的23%,全市拥有各类矿山企业1206个(其中国有42个),年开采矿石量2300多万吨,矿产采选业年产值12.5亿元,矿产加工业年产值40.2亿元,矿业总产值52.7亿元;全市矿产开发主要集中在煤、金、铅锌、钼、硫铁、铝土矿、砖瓦粘土、石灰岩等8种矿种,8种矿产的总产值约占总量的93%;银、硅石、铁、萤石、建筑石材等也有一定的开发规模;金、钼、铝土矿、硫铁等矿产的开发已基本上实现了采、选、冶的系列生产,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期间存在的问题

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长;部分县城规划面积过大,县、乡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都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紧张。

2、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生产效率低。部分工矿企业占地面积大,一些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也造成了土地闲置浪费;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超标,现有城区、镇区均存在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现象;粮食生产仍以中低产田为主,耕地中水浇地仅占21.9%,还有相当潜力可挖。

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投入不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支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扶持和鼓励政策,企业回收尾矿积极性不高;工艺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滞后,部分资源伴生共生矿种损失较重。

4、矿产资源管理与监督体制不健全。对主矿种之外的共伴生成分缺乏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利用;监督机制不到位导致部分矿山滥采乱挖,随意破坏浪费矿产资源,钼、银、铝土矿等优势矿种,有效资源接续基地受到严重破坏。

三、“十一五”期间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重点项目用地;科学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规模、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重要原则

把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对小于矿山最小生产规模的立项申请原则上不予批准;通过调整、改造、兼并、联合等方式对现有矿山规模小于矿山生产规模的矿山企业,在资源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开采规模,推动矿山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挖潜为重点,提高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促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合理利用。

(三)战略目标

“十一五”期间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确保重点项目用地;搞好区域开发基地建设,更加合理的布局、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保证土地和矿产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总量控制在8333.3公顷,年均1666.7公顷。按不同行业分配的建设指标如下: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为5746.7公顷,年均1149.3公顷;县城及建制镇占用耕地为682.2公顷,年均136.5公顷;村镇建设占用耕地为159.7公顷,年均31.9公顷;独立工矿建设占用耕地1004.4公顷,年均200.9公顷;交通用地为586.2公顷,年均117.3公顷;水利设施建设占用耕地为154.1公顷,年均30.8公顷。

依据我市自然、经济、社会资源和科学技术等条件,设立矿产资源规划区62个,规划开发利用项目82个。其中:金属矿产设立祁雨沟金矿等规划区30个,规划项目42个;非金属矿产设立合峪含钾岩石等6个规划区,规划项目12个;设立龙门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区1个,规划项目1个;设立新安煤、电、铝等综合开发基地7个,通过合理规划和规划项目的实施,使我市的矿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四、“十一五”期间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做好全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按以下次序安排: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交通、水利、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按产业政策安排;各类用地的扩大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林牧业渔业用地确需扩大的,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水、荒滩地,除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用地外,其他均不得占用耕地;建设用地确需扩大的,应尽量占用劣地,特别应控制占用耕地及林地。

2、合理确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要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政策,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部门、行业规划相协调的前提下确定。具体要求是:城市、城镇及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在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和严格掌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其建设用地布局,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确定;促进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建立合理的村镇居民点体系;工业用地规模按列入国民经济计划的投资规模和行业用地定额,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交通用地规模和布局重点审查交通项目选址是否节约用地和减少对耕地的占用、用地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范、附属设施是否必要、是否存在搭车用地等,交通设施布局要与生产力布局、城镇体系布局和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布局相协调,各种交通设施布局之间要相互协调,防止重复建设,并充分考虑各类交通的用地特点;水利设施建设规模和布局要与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协调,保证水土资源平衡,充分考虑各类水利设施的用地特点。

3、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做到开发与节约并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做好三个方面挖掘潜力工作:一是查清城区、镇区、村庄内部闲置土地数量与分布,加以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清查工矿企业,关停并转企业闲置及批而未用土地数量与分布,优先予以利用;三是加大空心村、工矿废弃地和砖瓦窑复垦治理工作力度,增强土地指标置换能力,解决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不足矛盾。各项建设应当尽量利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已利用土地的潜力;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逐步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

4、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大政府对重要资源的调控力度。加快矿山企业的联合重组,实现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推动矿业产业升级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资源节约保护与综合利用。对我市现有的13个地方国有煤矿和已探明的10个铝土矿床及50个零星分散耐火粘土矿山的资源储量、矿产权、产权实施整合,促使煤炭资源向省重点支持的煤炭骨干企业(平煤、义煤、鹤煤、焦煤、永煤、神火)和优势的煤、电、铝集团相对集中;对现有215个小煤矿矿产权、产权,结合煤炭资源的分布和资源整体性、分散性,采取整体联合和分散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

——洛阳煤电集团龙门煤业有限公司诸葛矿井、偏桥矿井、偃师市焦村煤矿焦村井、刘庄井、夹沟井,以及深部规划的龙门二井、李村矿井、郭村矿井、府店矿井、缑山矿井,向永煤集团整合。整合后,通过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和对规划矿井的有序开发,到2010年使偃龙矿区生产能力达到570万吨/年。

——伊川电力集团宝雨山煤矿、伊川县大郭沟煤矿、伊川县奋井煤矿,临汝矿区古城矿井、规划中的城郊矿井,向义煤集团整合。整合后,通过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和对规划矿井的有序开发,到2010年使该矿区生产能力达到225万吨/年。

——伊川何庄煤矿、规划中的郭沟矿井,向郑煤集团整合。整合后,通过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和对规划矿井的有序开发,到2010年使该矿区生产能力达到280万吨/年。

——新安正村煤矿、渠里煤矿、郁山矿向新安电力集团万基煤业有限公司整合。整合后,通过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和对规划矿井的有序开发,到2010年使该矿区生产能力达到210万吨/年。

——宜阳县顺达煤业有限公司(沙坡煤矿),宜阳县红旗煤矿,以及矿区规划中的孟津煤矿、孟津煤窑矿井、郁山二井、沙坡二井、高岩矿井、白杨矿井等,向义煤集团整合。整合后,通过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和对规划矿井的有序开发,到2010年使该矿区生产能力达到1185万吨/年。

——在保持中铝公司的4个已取得采矿证(偃师夹沟、新安张窑院、贾沟、青石岭)区域外,剩余的偃师夹沟(夹沟矿区的东段和西段)、偃师焦村、新安竹园狂口、新安石寺、新安马行沟、郁山等6个矿区保有的5786万吨资源储量整合给新安铝电,以保证其120万吨/年氧化铝生产能力项目服务20年;将偃师关茅至孙坡、下徐马至朱村、伊川郭沟、新安后河、沟头等6个勘查区(预计资源储量6500万吨、铝硅比6.0)整合给新安铝电,以保证其长远需要。

——以洛阳高新开发区卡博陶粒公司为依托,对新安、偃师17个耐火粘土矿实施整合,以新安电力集团或宜阳恒基铝业氢氧化铝项目为依托,对宜阳县境内的锦屏山矿区(保有资源储量222.6万吨)及预测取得铝(粘)土矿资源实施整合。

5、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主矿物的伴生组分和次要矿物进行回收及综合利用,重点解决尾矿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对尾矿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尾矿资源数据库。综合利用矿山固体废料,发展矿山无废料工艺。金属矿山尾矿是实用的复合矿物原料资源,可以进行整体利用,各级政府、矿山企业要提高对尾矿资源整体利用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尾矿资源整体开发利用。

——对新建矿山实行无尾矿山设计,制定尾矿整体利用条例,尾矿排污收费管理条例,依据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清洁生产原则,建立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黄金矿山尾矿最小化标准及实施细则。制定尾矿整体利用分类标准、尾矿资源特征检测方法,尾矿开发利用技术标准。

——引进和开发尾矿利用技术,加强尾矿利用技术攻关,推动尾矿利用发展。尾矿整体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利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充分调动企业和研究单位的积极性,加强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缩短转化周期,开发尾矿高附加值产品,根据矿山企业规模的实际需要,建立尾矿整体利用示范工程和无废料示范矿山,系统培训尾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尾矿综合利用水平。

6、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机,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过程中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好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实现由计划型向市场型和引导型,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型向开发、利用与保护结合型,由自上而下型向上下结合、公众广泛参与型,由产业规划为重点向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相协调转变,促进规划手段与方法朝着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省下达的指标,编制完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完成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基本农田保护等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控制指标通过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付诸实施;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强对土地整理和未利用地开发的审批管理,确保土地整理和开发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二)政策措施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做到建设用地逐步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设定用地条件引导项目用地,经营性用地继续实行招拍挂的有偿使用制度;健全土地价格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土地市场监管,严格规范土地市场。

2、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科学确定基本农田面积、分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的动态监测,禁止在保护区内撂荒闲置耕地、挖土制砖、挖塘养鱼,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严格城镇建设、农村集体建设、农村住宅、工业园区等占用耕地的管理,严格土地置换项目审核,凡不符合法律、规划、计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不得通过预审。

3、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改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同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将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加强各类工矿废弃地的复垦管理;积极绿化荒山、荒坡,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发展。

4、建立有利于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及尾矿、废弃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大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供资金、信贷、税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继续贯彻执行现有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给相关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加强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引导、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等,对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妥善解决。

5、强化对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依法行政、加大执法监察,严格用地审批,严肃查处违反土地规划的行为,同时对无证采矿、乱采乱挖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建立土地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评价核标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

上一篇:国土局土地利用计划 下一篇:论中国保险业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