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扎根

时间:2022-09-29 05:04:32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扎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然而近几年来,快餐文化、商业文化泛滥,网吧、卡通书、娱乐书刊成了小学生的最爱,影星歌星球星成了偶像,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这让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揪心。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语道破人文血脉的传承对于民族绵延和进步的重大意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应让全体学生都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营养。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诗意校园环境,着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学校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全体师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优美高雅的花园、培养聪明才智的学园、愉快生活的乐园。利用校园音响系统,把古诗新唱作为学校课间、午间、放学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欣赏民族文化。校园外墙上悬挂大幅《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人名言、名人书画,等等。教室楼道上粘贴着以专题形式收集的图文并茂的古诗。如“李白篇”“冬季篇”“美丽的四季”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成为熏陶学生的场所。学生们在课间玩耍时、顺道路过时都能驻足停留念上几声,记上几句,耳濡目染,享受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教育效果。

二、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全面领略传统文化风采

小学语文教材内涵丰富,有许多体现民族文化魅力的课文。我们可以从字(造字文化)、词(成语)、旬(对联、谚语、歇后语等)、古诗、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古代名人故事、神话传说)等人手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它极具美学特质,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我在执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从音乐渲染、推敲诗眼、古诗配画、想象入境、反复吟诵等方面人手,同时做到“一链二增”。“链”,即链接苏轼生平、写作背景资料、西施生平资料;“增”,即课堂上引入学生课外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如《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这些做法既可以引领学生徜徉在美的诗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获得审美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切实增加传统文化积淀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能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心智、陶冶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我校作为福建省经典诵读实验校,非常重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各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诵读的内容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背的70首古诗外,还包括经典文集《弟子规》《孝经》《增广贤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孟子》《大学》等。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1,课前热身,持之以恒。利用每节课课前3分钟,集体朗诵一两首新学的诗文,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诗韵中,精神饱满地进入课堂学习。2,课堂辐射,课后拓展。以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连带出其它相关的古诗来对照学习,拓展阅读。3,立足课堂,诵读经典。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编写教案的基础上上好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不挪为他用。4,利用小报,共享收获。,如让三至六年级学生以“品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人人动手出一份手抄报。5,利用竞赛,以赛促学。如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词背、默比赛、书法比赛,还开展全校人人参与的“承美德、倡文明”经典诵读比赛,将比赛作为各班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成果的一次大检验。赛场上,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满怀激情,时而如洪钟铿锵有力,时而如和风细雨悠远绵长,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悠然再现。6,家庭联动,共读经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让家长与学生共读经典诗文,共同营造书香家庭。

四、立足乡土调查体验,大力继承弘扬乡土文化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小天地,生活才是大课堂。本人生活在福建省永安市,作为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永安有着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一是抗战文化。作为福建的战时省会,永安是蜚声海内外的东南抗战文化名城。二是古琴文化。永安是古代著名音乐家杨表正的出生地,古琴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三是笋竹文化。永安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笋竹之乡。四是民俗文化。永安“大腔戏”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腔傀儡戏”、“贡席制作工艺”、“安贞旌鼓”人选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青水畲族乡、小陶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是永安多文化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永安小吃文化。为继承和弘扬家乡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爱乡情怀,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家乡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家乡文化、家乡名胜古迹等一系列社会调查活动,并写成调查报告,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永安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设计前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放飞阅读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