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时间:2022-09-29 04:18:54

探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摘 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创新基地的重要形式,对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两种形式,即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本文通过分析两种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作用、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为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点;作用;不足;改进措施

一、引言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研发的重要基地。[1]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点分析

(1)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各类大学、研究院、所的优势领域建设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2)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各类重点央企、重点企事业单位、军工企业等研发中心建设的相对独立的研发实体。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是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分析

(1)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国家级科技研究任务,在科学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到2013年我国已有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70多个,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

(2)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虽然我国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到2013年末我国已建设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达115个,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以来,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主持和承担“973”、“863”等国家级课题150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发表SCI、EI等高水平研究论文110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680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00多项。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的不足

(1)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的不足。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至今成果丰硕,但依然存在着以下各种问题:第一,实验室与高校的关系不清晰,导致任务目标发生偏差,部门依托单位在建设实验室时,不是遵从国家科技发展目标要求,而是从自身发展出发,以项目和经费争取为重点,功利性过强,结果致使一些领域重复建设严重,而一些国家迫切需要的新兴领域发展相对缓慢,一些领域甚至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发展而错失建设最佳时机,最终这些实验室因失去特色而面临淘汰。第二,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实验室的功能发挥,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完善,导致开放功能发挥不够,未能更大程度实现科研资源和信息共享,未能有效发挥实验室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导致流动渠道不畅,效率不高,影响研究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创造能力,导致联合效果不理想,实质性联合少等情况,科研优势不明显,竞争能力不强。第三,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我国,尽管高校每年的国家级科研成果8000多项,但是真正能够成功转化却不到1/10,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70%左右的水平有着较大差距(2011年统计数据)。

(2)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在研究目标、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第一,依托单位与实验室定位矛盾。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一种组织形式,实验室则是科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基地,在投入巨大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不同,导致企业与依托其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矛盾。第二,人员配置不合理。引进高级人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短期内难见成效,而企业自身人才培养往往更倾向于技术设计、营销、生产等主要利润获取部门。随着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开展,明显出现实验室人员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了实验室发展缓慢,获得技术成果比较困难。第三,缺乏可持续性研究内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究内容。目前,实验室所处的政策体制环境不完善、缺乏足够的运行经费支持,研究课题缺乏系统性和自主性,研究方向分散,难以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

五、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改进措施建议

(1)建立健全三方共建机制,处理好各方关系。无论是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能发挥其特点,实现实验室目标任务,首要的是建立可延续、可控制、可扩展的有效科研管理机制,处理好国家宏观管理部门、部门行政主管部门、依托单位与实验室的关系,不断完善三方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国家宏观管理部门负责统筹指导、总体规划,行政主管关门负责聘任实验室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依托单位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条件,管理和保障实验室的运行,实现共赢互动和良性发展。

(2)确定实验室在依托单位运作管理模式中的定位。大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服务,要从国家层面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在凝聚科技人才、支撑依托单位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提供创新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需要结合依托单位发展制定中远期技术发展规划,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应尽快形成产业化、系列化,建立自身造血机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动力,成为企业产品技术进步的研发支撑系统,在一定投入下,得到相应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

(3)加快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步伐,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面向市场需求,共同转化科技成果,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发挥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联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围绕双方研发的共同需求,加强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

六、结束语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被赋予担当国家持续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责任。只有不断探索和继续创新国家重点实验管理和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平台,使国家重点实验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危怀安,杜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学术论坛,2009(5):177.

上一篇:行业门户网站线上推广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谈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成本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