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宝鉴》中优伶文学形象男性本位的还原

时间:2022-09-29 03:51:16

《品花宝鉴》中优伶文学形象男性本位的还原

摘 要:在我国近代时期倡优小说的代表作《品花宝鉴》中,作者将优伶与生俱来的男性性别的社会功用异化成了女性性别的文学表现。在作品中,“十恩客”与“十名伶”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但在作品的结尾,作者陈森对其笔下的优伶形象的命运安排却是将其还原到了男性本位的。本文将尝试分析这种还原的体现。

关键词:优伶;文学形象;男性本位;还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B

一、安排女性替身

《品花宝鉴》全书以十名士、十名伶的柏拉图精神之恋为主要书写内容,贯穿全书的是士子与优伶在“精神”上的“终成眷属”,但是这在作家笔下又被记录成了丝毫不能影响士子正常的家庭秩序和夫妻关系的。这也反映了当情感和欲望产生冲突时,作者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在思想精神领域,士子、优伶可以惺惺相惜;但在繁衍后代和解决男性生理欲望上,便出现了生理性别为女性的女子来代替优伶完成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例如,梅子玉与田春航都有妻室,并且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也就是说,在作家的潜意识里,优伶并不能完全取代女性的身份和地位,更不能影响到精神伴侣的家庭生活。甚至对于正面名士的婚姻安排,作者也给予了传奇化的妥善处理,如梅子玉妻子王琼华的外貌就酷似杜琴言。当男男之情不能完成传宗接代的人伦大事时,作家便又安排了这个完美的替身。

二、承担男性责任

陈森对两性相恋在性别上的大胆突破,的确存在勇敢的叛离精神和对传统意识的颠覆,但这种反叛终究难逃封建传统束缚的牢笼,正统观念对作家思想深处的影响作用也是极大的。这些在文本中被作家雕琢为女性替代者的优伶们在结局的时候普遍又都被还原为男性本位,各自承担了男性应该承担的社会任务,并履行社会责任。

优伶们在十几岁左右涉身梨园,在两性生理特征不明显的时期可以充当享乐势力的解语花,但是一旦超过二十岁,优伶男性的生理性别便突显出来,巨大的生理变化迫使优伶必须寻找其他的糊口方式,他们必须再一次被迫以男人的身份重归社会。以往的“冰美人”杜琴言被安排为彻底脱离名旦角色而转归士子队伍,曾经娇羞俏丽的苏蕙芳还坚定了自己要娶妻生子来完成人伦纲常的理想,其他几位名旦也都“弃艺从商”,经营起自己的小本生意,经济上不再做“蛀虫”,能够像真正的男子汉一样堂堂正正地立足社会、自食其力。曾经在性别上被倒错的男性优伶真正回归了原本的社会性别属性。作家最终将优伶形象还原男性本位这一行为,表现出了作家对自身性别集团的无限怜爱和宽容。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优伶都能有一个重新被社会所接纳的善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作者笔下,能有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结局的优伶仅限于那些身处“名伶”地位的红相公们。大部分优伶因其少年时期性别身份的被异化,导致终生处于被主流社会唾弃的尴尬地位,他们的结局也都往往以潦倒不堪收场。这也体现了当社会力量异化了一类群体后,却又残忍地让受害者承担后果的冷酷之处。《品花宝鉴》的第十八回便写出了普通优伶半生的沉浮生活。“大凡做戏班师傅的,原是旦脚出身,三十年中便有四变。你说那四变:少年时丰姿美秀,人所钟爱,凿开混沌,两阳相交,人说是兔。到二十岁后,人也长大了,相貌也蠢笨了,尚要搔头弄姿,华冠丽服。遇唱戏时,不顾羞耻,极意,扭扭捏捏,尚欲勾人魂魄,摄人精髓,则名为狐。到三十后,嗓子哑了,胡须出了,便唱不成戏,无可奈何,自己反装出那市井模样来,买些孩子,教了一年半载,便叫他出去赚钱。……此等凶恶棍徒,比猛虎还要胜几分,则比为虎。到时运退了,只好在班子里,打旗儿去杂脚,那时只得比作狗了。”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优伶在三十岁以后,也会回归自身正常的男性性别,也要以男人的身份活着,只不过此类人的结局“为虎为狗”,仍然是或穷凶极恶或蝇营狗苟的反面角色。

无论作家将优伶的最终命运安排得顺利或潦倒,在优伶脱离戏子队伍后,他们都被书写成回归了男性角色的社会属性,以真正男性的身份在社会上承担自己的责任,使自己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陈 森.品花宝鉴[M].北京:中国岩实出版社,2002.

[2]龚鹏程.中国文人阶层史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思考 下一篇: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