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与体重指数相关性的探讨

时间:2022-09-29 03:49:25

【摘要】 目的 为了了解血尿酸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预防代谢综合征及痛风疾病的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我们采用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分离血清后,以尿酸酶法检测。测定体重和身高,根据BMI=体重×身高2,计算出体重指数。结果 男、女性体重指数在28以上血尿酸患病率最高,血尿酸患病率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而递增,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比女性高。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呈一定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存在明显的超重或肥胖,应引起关注,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 体重指数;血尿酸;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7-01

近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正迅速上升。因此,对高尿酸血症者应寻找其病因和相关因素,以便有效预防代谢综合征及痛风相关性疾病的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为了了解血尿酸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我们对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中进行血尿酸检查的1000例进行分析、整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们随机抽取了2012年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尿酸检查的共1000例,其中男性400例,女性600例;患者年龄为22-75岁。

1.2 方法 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5mL,在离心机下对血清进行分离,并通过尿酸酶的方法进行测定。血尿酸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进行测定。测定体重和身高,根据BMI=体重×身高2,计算出体重指数。

1.3 判断标准 血尿酸正常值设置为150-355umol/L,所有患者体重指数参考卫生部对我国居民肥胖症及产重症。

体重过低:BM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血尿酸检测情况 见表1。

表1显示: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比女性高(P

表2中显示:男性体重指数在18.5以下血尿酸患病率最低,男、女性体重指数在28以上血尿酸患病率最高,血尿酸患病率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体检指数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血尿酸与年龄及性别成正相关,且男性的发生比例较高,占23.7%,女性的患病比例较低,占1.39%,性别差异性明显。其原因在于雌性激素能有效促使尿酸排泄,因此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发病比例较低。本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下患者的发病率最低,而在40至49岁的人群中,患者发病比例较高,约为25.2%,其发生原因是由于该年龄段的人群均处在人生事业的高峰期,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工作压力相对其他年龄段而言更大。女性的发病比例逐年增加。年龄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患者发病比例较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体重指数与血清尿酸水平相关性进行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已有相关的学者曾对血清尿酸与人体体重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的患者中尿酸的排出率相对下降。体重指数的增加同样与血尿酸的升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超过一半以上为肥胖患者。当人处在青年时期时,由于患者体重增加,会导致患者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大。这说明了高尿酸血症与患者体重增加具有密切关系,但目前两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这情况可能与患者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有关。人体尿酸是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分解为磷酸核糖以及内氨基酸而产生的,血液中尿酸是经肾脏排泄,余下的是在肝脏中被分解。血清尿酸含量升高的原因与嘌呤类生成尿酸及及肾脏对尿酸清除下降引起的,血清尿酸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嘌呤最终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因此尿酸水平的多沙与患者从食物中摄取嘌呤的含量有关。在日常膳食中由于蛋白质中含有较高的嘌呤,过多摄取嘌呤会导致血尿上升。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对于体重较高的患者,其出现血尿酸的概率会增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体重偏高的人群进行健康管理,通过饮食干预控制患者的质量,从而预防血液中尿酸的产生。摄取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同样会减少尿酸的排出,因此控制饮食对预防血尿酸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日常膳食的摄取主要包括低热量的摄取、少量多次饮水,将有利于尿酸从血液中排出。

参考文献

[1] 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林绍华.不同年龄高尿酸血症临床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⑹:498-499.

上一篇:关于80例待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 下一篇: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