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评述

时间:2022-09-29 03:21:59

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评述

1抓住典型段落,掌握构段技巧

我们在批改作文时,经常能看到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语无伦次,“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如果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的讲授,训练学生认识构段的方法和规律,并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模仿表达,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教学,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后分述的段落对于小学生写作文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是怎样活动的,模仿这一自然段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把校园同学们的活动说一说,再写下来。通过这个训练,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心中生了根,以后遇到类似的作文也会不攻自破。段是篇的浓缩,篇是段的扩展。通过持之以恒地对学生模仿表达的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构段、构篇。

2体会语言魅力,学会表情达意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学生学习表情达意的好例文。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明确文章的中心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然后通过细读课文,让学生找到鹅的厉声叫嚣;步态的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吃饭时的三板一眼、专人侍候等。然后话锋一转,提出:作者这样描写白鹅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呢?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原来作者运用了“明贬暗褒“的方法,既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在这一单元的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学生写出的片段带给我很多惊喜,有的把自己养的小兔子,说成了“胆小鬼”,有的把自己的小猫说成了“捣蛋大王”等等,句句透露着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以“本”为本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写作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课文会留下一些空白点,留给读者寻思回味的空间。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续写或补写空白之处,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延续情感、整合感悟、进行再创造的渠道。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时,我灵光一闪,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送给“我”的拳头大的木雕小象墩是这位少年怎样得来的?有学生猜测:是这位少年从家里拿来的。有的学生则反对,认为如果以前就有的话,少年就会告诉“我”,让“我“等他回家取。经过再一次的研读教材,学生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那个小象墩一定是这位少年重新雕刻的。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少年把中国人当作自己的朋友的深切情感。趁着孩子们置身于少年的深刻友情之中,鼓励他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一写少年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为“我”雕刻小象墩的。孩子们个个激情澎湃,把中非深厚的友情凝于笔端。总之,如果把作文教学比做苍翠的枝叶,那阅读教学就是遒劲的根基,根深方能叶茂。因此,教师只要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持之以恒地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示范性,自然而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链接起来,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王学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朝阳小学

上一篇:高三语文高效课堂综述 下一篇:高中学员英语读写能力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