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文化

时间:2022-09-29 03:11:07

试论如何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文化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文化是学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基础。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提高,高职院校在数量和硬件上有很大的增量,但却普遍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重视不够,进而使其在发展中逐步丧失长久的竞争能力。本文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如何重塑大学精神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文化;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大学精神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基于大学共性层面的人文和科学精神等;二是高职院校的特殊类型所要求的大学精神,即职业精神、技术精神等;三是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精神;四是高职院校个体自身所形成的传统精神。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提高,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大,国家对高职院校硬件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多,但对物化环境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文化各方面均关注不够,从而造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被搁置一旁甚至被根本忽略,这导致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地位旁落与价值淡化,进而必然导致对大学精神的忽视。

大学精神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凝聚力、生命力、竞争力的源泉。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丰富和发展高校的精神文化。所以,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重塑。

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有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一般大学培育大学精神的办法,因此,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类型要求,以技术创新理念为核心,坚持以技术精神为重点,以校训建设为载体,以文化传统为基础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才能进一步促进其技术创新文化的提升。

一、以技术创新理念为核心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

技术创新的理念对高职院校发展至关重要,它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谓技术创新理念就是指人类的技术创造、提升和超越的理想和信念。具有这种技术理念的人,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超越现实,敢于挑战未来。因此,要培育技术创新文化中的大学精神,就首先要把技术创新理念融入其中,使其在学校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

1.要重视技术创新意识的培育

以技术创新理念为核心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意识的培育,比如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技术创新教育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在西方人的眼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就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之中。求异意识,就是标新立异,追求个性,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这正是创新所必须的,因为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求异思维和实践。

2.要注重超前培养人才

以技术创新理念为核心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还要体现在超前培养人才上。即要求人才培养超前谋划,超前考虑,具有人才培养的超前眼光。目前,德国“培养为明天工作的人”的职业教育理念,已成为全世界职业教育家的共识。人才培养怎么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看专业设置是否合理。德国在专业设置方面非常重视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尤其强调要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有的专业甚至就是专门为某大型企业本身培训的需要而设置的,有很强的企业针对性。

为了超前设置专业,就应十分重视对产业发展的情况调研和信息的把握,尤其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旦新兴产业出现,就要组织讨论进行预测,科学确定专业设置时间,当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壮大需要人才时,超前设置专业培养的人才正好可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如果发现有的专业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就应及时停办。

二、以技术精神为重点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

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建设除了要考虑大学共性层面的人文和科学精神等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高职院校的特殊类型所要求的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类型最大的特征是技术文化,所以,其类型特征对大学精神的要求就主要是技术精神。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技术活动或技术过程看,也内在地要求倡导技术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重塑要以技术精神为重点。

所谓技术精神就是指人们在从事技术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追求效用为最高境界的精神。技术精神的实践性特别明显,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实践精神,比较强调“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说科学过程的精神实质是“求真”,那么,技术过程的精神实质就是“求效”。高职院校是进行技术传播、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术活动过程中应将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通过教育、感染,使之内化为一代又一代高职院校人的精神气质,最终升华为技术精神。

1.坚持“技术至上”的价值追求

因为高职院校在大学精神文化构建中的核心和关键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至上”的价值追求上,这是整个大学精神文化的灵魂。这与对人文主义的倡导并不矛盾,比如对学生的技术教育如果和相应的人文教育相结合其效果就不一样。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在校园中强化“尊重技术的导向,培养崇尚求精、求实、求新,精于设计、善于持续的技术至上的精神。”

2.要努力营造学技术、练技术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正确的技术态度和科学的技术观的形成,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在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有关技术发展史的教育,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技术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养成产品质量至上,对消费者利益和安全负责的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职业道德。

三、以校训建设为载体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

校训是一种格言、篇言或座右铭,它代表了学校所倡导的某种道德价值及其追求,是学校对其历史文化传统、校园精神的概括和认同。比如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校训就比较集中的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校训能够最简明、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反映学校的文化,体现学校的精神。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的校训实际上铸就了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

我国高职院校也比较重视校训的培育。据统计,在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并已经验收的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有95所院校制订了校训。但是一般性的高职院校还是重视不够,并且一部分高职院校至今还没有校训,就是有校训,也缺乏特色,同质同面化、标语口号式现象严重。所以,各高职院校通过校训建设重塑其大学精神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1.要重视通过校训的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创新精神的培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学技术的创新己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创新精神对高职院校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有学者说“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灵魂在于创新。”我国许多大学对创新精神的培育都非常重视,如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武汉大学的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华中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等等。从这些校训的字里行间,都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其对创新精神的重视。

2.要坚持重道崇术的原则

“道”即理性,是指观察、思维和判断能力等的综合表现;“术”是指具体操作性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由于肩负着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往往容易重“术”而轻“道”。比如许多高职院校把“技精”、“强技”、“技高”、“技必精”等作为校训词,而忽视了“道”方面的要求。这种倾向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尤其是高职教育的比较明显的功利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精神的缺失。因此,坚持重道崇术既是校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培育的基本原则。

四、以文化传统为基础重塑高职院校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升华,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都是其长期发展积淀的结果。文化传统既有其独特性,也有稳定性。从文化的发展来看,每一种文化的建构,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文化发展包括技术创新文化的发展也不可能割裂文化传统,它的发展总是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前代文化的某些基因,与前代文化有一种血脉的渊源,有一种文化基因的内在联系。高职院校文化的发展就是在这样一种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有机成长过程中完成的。

高职院校的文化发展在继承其自身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时,还要注意学习外校的优秀文化,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使自身的文化传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教育国际化已经到来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包括其大学精神的培育,决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打开围墙,走出校园,把自己放在世界大学文化的比较中反观、审视,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历史、现实、未来所建构的三维大学文化背景中找到大学精神的时代基点,融会我国乃至世界大学文化的精华,重塑既具有厚重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气息和技术创新理念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这种良好大学精神生态的形成,必将进一步推动其核心竞争力的生长。

【参考文献】

[1]侯长林.高职高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何顺进.大学文化力建设的构架及其意义.中国高等教育,2010(l1)

[3]刘中亮.论大学精神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江苏高教,2010(04)

注: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上一篇:简笔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国有企业员工执行力提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