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时间:2022-09-29 03:07:50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学分制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和基础,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为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持续的扩招使高校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转化,学生人数的增多、教育娱乐方式的改变,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在秉承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分析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变管理模式、调整管理方法,适应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为了实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令,科学地、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因素,如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并对其进行预测、计划、实施、反馈、监督等的管理活动。高校学生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内涵。首先,它要研究管理对象 (即青年大学生) 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与能力结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氛围对他们的影响,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教育管理的规律。其次,要研究管理者本身 (即学生工作专职人员) 必备的思想、文化、理论和业务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培养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最后,要研究学生管理的机制和一般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教育工作,具有教育科学所包含的规律,同时它也是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实现这一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日益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体质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出现种种漏洞,已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性。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教育手段已经无法应对当下所面临的管理问题。譬如,学生管理的部分工作已经趋向于服务化,以往大学生的计划分配逐渐向学生自主择业转变,国家发放助学贷款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深造等等。这一系列措施与制度的转变都需要新的理念来保障实施,所以新理念的改革势在必行。

2.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危机。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如同无孔不入的中微子扩散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效而方便的管理工具,为学生了解社会形势提供切实途径。但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业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所以这就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制力,抵御网络传播中的不良影响。

3.经济全球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加入 WTO 以后,民族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适应这种日益转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各高校不得不面对机制改革,由此来应对这种巨大的冲击与空前的机遇。国内的各大高校也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的过程中,体会着自己的不足,吸收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理念,并且积极的做出正面的调整以求不断进步。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1.开拓现有管理模式,勇于创新。如今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将教育管理模式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比如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某些特定的教育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管理主体向管理客体传递信息转变为管理主客体双向传递信息。这样的方式会使管理与教育工作更好的融合统一在一起,而且能够促进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递向提高素质、加强能力的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使得当代大学生具有对新环境、新事物、新挑战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对新知识良好的获取能力;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把文化素质教育当作着力点来改进素质教育的方式。要真正使得大学生得到文化素质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要平衡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自由发展。同时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又不能完全抛开全面发展这一规律,要批判的继承与发展。第二,要把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切实地落实到实施途径上,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辩证关系。实践表明,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的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要通过第一课堂的主体作用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始终。要广泛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及各种学术讲座,广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形成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学习与成长,培养能力,增长知识与提高综合素质。

3.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抓好学生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学生工作者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注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消除与学生的隔阂,真正与学生融为一体。同时学生工作者应当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做到公开透明,坚决不能滥用权力和。要促使学生工作者达到以上水平,学校必须对学生工作者从专业素质、校规执行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同时要对学生工作者的选择与培养制定相关的标准与制度,从平时作风、学生工作知识等方面进行考评与选拔。在学生工作者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要全面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更上一层楼。

四、结论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问题值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龙华,彭小孟.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组织结构改革的理性思考[J]. 学理论,2013,11:321-322+349.

[2]刘玉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3,09:26.

[3]宁睿.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和策略[J]. 才智,2013,14:168.

[4]阿力木江·麦麦提依明.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6:114-117.

作者简介:于晓雾(1982.2-),女,安徽阜阳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下一篇:试析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性化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