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9 01:56:57

成语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应用成语导入、质疑、解释与总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成语;导入;质疑;学习自信心

成语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语言财富,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等特点。有些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应用成语辅助生物学课堂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知识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成语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角色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整节课的开端,高效的导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并尽快地进入课堂角色。如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感到困惑。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丑陋的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告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经历“作茧自缚”的艰辛历程,学生惊叹连连。此时抛出问题:“作茧自缚是个怎样的过程,它是属于蝴蝶的哪个发育阶段?还有哪些昆虫经历这样过程?是所有的昆虫都需要经历这个发育阶段吗?”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学习欲望强烈,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应用成语质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心中产生疑惑才会有收获,心中没有疑惑就不会有收获。因此,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能促进学生探索新知,在疑问中引发思考,让大脑开动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领悟所学的知识。如在学习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时,学生通过对比插图发现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在若虫期和成虫期在形态、结构上很相似,只是身体大小有差异。此时,结合学生在现实中观察到夏天时蝉在树上留下了空壳的现象。教师提出疑问:“这种现象能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金蝉脱壳。”教师进一步追问:“金蝉为什么会脱壳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动脑筋,讨论交流。教师再进行补充:“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蝉、蝗虫等昆虫具有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随着昆虫身体不断长大,几丁质外骨骼就会限制昆虫的生长,因此在昆虫发育成成虫过程中,需进行数次的蜕皮。”

三、应用成语解释,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成语文字简练,意味深长。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难以讲透,学生难以明了的知识,可借用成语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时,学生已经明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三种无机盐。但对于植物还需要的微量元素的作用却无法理解。此时,教师抛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看到某些植物会出现只开花却不结果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华而不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相互讨论、回答后,教师再进行补充阐述:“植物在生长期间需要一定量含微量元素――硼的无机盐,因为硼可以加快萌发花粉和使花粉管伸长。但是如果植物的体内没有足够的硼元素时,就会影响雄蕊中花粉的正常萌发,受精作用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从而出现只开花但雌蕊却不能正常完成受精,无法形成种子和果实的现象,这就是造成华而不实的真正原因。”又如学习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时,对于吃到酸梅分泌唾液、看到酸梅分泌唾液、说到酸梅分泌唾液这三种现象,学生不易理解和区分。此时,教师先通过告知学生“望梅止渴”的成语典故帮助他们强化理解,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质疑:“他们没看到梅子,却可以望梅止渴,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具有的一种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活动。人类除了能对酸梅的气味、形状等具体的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建立简单的条件反射外;还能对关于酸梅的语言、文字等抽象的外界刺激进行反应,建立起更高级的条件反射,这就是吃梅、看梅、谈梅时分泌唾液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说出类似的描述条件反射的成语还有老马识途、惊弓之鸟、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加深和强化了学生对条件反射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应用成语总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好似春天的播种,而对知识的总结就是秋天的收获。进行教学时,教师尽量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尝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从而体验学习成就感。如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方法中的嫁接时,学生已经明确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芽或枝条接在另一种植物体上,接在一起的两部分可以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这是一种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生殖的方法。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条称为接穗,采用嫁接技术可以保持接穗原有的优良性状。此时,教师抛出问题:“嫁接技术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应该是什么成语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想到成语“移花接木”。此时再让学生抢答当地有哪些果树使用这种方法来繁殖,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果树要采用这种方法来繁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用嫁接来繁殖新植株,不但繁殖速度快,还能保持植物体原有的优良性状,优化果树的品种质量,甚至可以创造出一棵果树接出多种水果的奇观现象。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激发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爱学、乐学转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成语与生物教学并无直接关联,但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成语融入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使得二者有效联系,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新知;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较好地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上一篇:试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推进策略 下一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教务教学信息推送系统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