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医药康复疗法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时间:2022-09-29 11:54:52

刍议中医药康复疗法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药康复疗法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59例,给予中医药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腰部活动范围、下肢反射、跛行等项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

【关键词】康复疗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68-01

腰椎管狭窄症在骨科与康复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类型,其是由于椎间孔、神经根管、腰椎椎管、侧隐窝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发神经根、马尾神经、脊髓受到压迫,导致脊柱发生病理与生理性改变[1]。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临床症状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本文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59例,给予中医药康复疗法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在51―82岁,平均年龄为69.8±7.4岁;病程在1―9年,平均病程为3.5±2.6年。排除标准:外伤性与发育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血管性间歇跛行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59例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59例患者采用中医药康复疗法进行治疗:(1)腰椎牵引:患者取俯卧位,将牵引机足板调至向上后伸位15°,牵引力的轴线要同下肢处于平行状态,牵引重量为45kg,牵引时间为20分钟,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2)手法整复:第一,循经按摩。经络选择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至昆仑穴,采用点按与滚法连续按摩3次。第二,侧扳整复。患者取侧卧位,上侧肢体屈膝、屈髋,下侧肢体伸直,操作医生将前臂放置于骨盆处,另一手臂放置肩部,强迫其腰椎旋转,两侧各1次。第三,后伸整复。患者取俯卧位,髋部与胸部用软枕垫高,对其腰部,医生用双后用力按压10次。第四,屈曲整复。患者取仰卧屈髋、屈膝位,医生将双手放置胫骨处,用力按压,使其至极限止,连续10次。以上整复按摩方法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3)中低频治疗:将电极板放置患者腰部,电极板与腰部之间使用湿润布垫隔离,选择腰部治疗处方,将治疗时间调整为25分钟,日一次,连续治疗15天。(4)骨痹散熏蒸治疗:方剂组成为:生川乌头、生草乌头、生没药、生乳香各15g;海桐皮、威灵仙、虎杖、红花、透骨草各30g,将其放置于中药熏蒸治疗床内,煎沸10分钟后,对其腰部进行熏蒸,每次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15天。

1.3 评价指标

采用关节测定仪给予患者腰部活动范围、跛行、下肢反射等项进行评分。(1)腰部活动范围评分标准为[2]:1分:0―10°;2分:10―20°;3分:20―30°。 (2) 跛行评分[3]:1分:0―19m;2分:20―99m;3分:100―199m;4分:200―499m;5分:500―999m;6分:1000―1499m;7分为超过1500m。(3)下肢反射评分[4]:0分:异常;1分: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把均数±标准差确定为参数数据的表示方法,参数比较行t检验,P

2 结 果

患者治疗后的腰部活动范围、下肢反射、跛行等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

3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老龄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多。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由于其各脏器的功能减退,加之多数老年患者合并有较严重的内科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保守治疗是其首选方案。目前,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机制临床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与炎性介质刺激、血循环障碍、压迫等因素有关,所以,中医治疗原则为:解除压迫;改善循环;减轻疼痛。康复疗法通过牵引与手法整复治疗,能够增加侧隐窝与椎管的容积,减轻稚管内的压力,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从而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其对稳定椎体内在平衡、关节内外稳定均有重要价值[5]。中低频治疗能够兴奋腰肌,增强肌肉纤维组织的弹性,改善腰肌僵板状态,其具有舒通经络,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传导功能与生理功能恢复的作用。中药熏蒸治疗,药物通过热量传递,渗透至机体组织,其能够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祛风散寒,通利关节的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59例患者治疗后的腰部活动范围、下肢反射、跛行等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与杨光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将中医药康复疗法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对缓解患者腰腿疼痛及增加其腰部活动度疗效明显,而且还有助于延长患者神经性跛行无痛行走的距离,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辛全超.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1):126―127.

[2]范青.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况[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11):58―59.

[3]杨光,古恩鹏,李茁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2):24.

[4]黄俊卿.骶疗为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62―163.

[5]郑振东.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12):85―86.

上一篇:浅析重度妊高症剖宫产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下一篇:加强老年病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对防范不良事件...